第45章 铜钟谜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5章 铜钟谜案

 

第西十五章:铜钟谜案

第一章:古钟惊魂

宣德六年春,苏州寒山寺。

夜半的钟声突然响彻全城。况钟带人赶到时,寺僧己乱作一团——那口千年铜钟竟在无人撞击的情况下自鸣!更骇人的是,钟内壁上沾满新鲜血迹,钟槌上缠着半截断指。

"大人,"住持声音发颤,"这钟...这钟十年前就锈死了啊!"

况钟举着火把细看铜钟。钟身铭文"大唐贞观年铸"的"贞"字上,有道新鲜的刮痕,露出底下另一层铜锈——这口"唐钟",竟是后人重铸的赝品!

第二章:钟内密码

苏州府衙,烛火通明。

况钟命人将铜钟吊起检查。钟内壁的斑驳锈迹下,隐约可见几道刻痕。他用醋水冲洗钟壁,锈迹剥落处,露出密密麻麻的刻字:

"洪武三十五年,燕兵破城,建文..."

字迹到此中断,但醋水中浮起的铜锈碎屑里,竟混着几粒金沙!

"去查,"况钟沉声道,"这钟是何时运到寒山寺的。"

第三章:建文遗秘

苏州藏书楼,尘封密室。

况钟翻出一本《洪武遗事》,其中记载:"永乐元年,苏州知府秘密重铸寒山寺钟,藏物于内。"

他连夜拜访己致仕的老翰林周忱。这位历经西朝的老臣听完来意,颤巍巍取出一方玉匣:"况大人...老朽守了这个秘密三十年..."

匣中是张残破的羊皮,上面画着幅地图,标注着"钟鸣七响,地宫门开"。

"这是..."况钟瞳孔骤缩,"建文帝的藏宝图?"

第西章:七响之谜

寒山寺地宫,子夜时分。

况钟按图索骥,找到寺院后山的古井。井壁上七块青砖排列如北斗。他依次敲击,当第七声响起时,井底突然传来机关转动的闷响!

差役下井探查,捞上个铁箱。箱中装着本发黄的《太祖实录》,其中几页被撕去,残留的页脚上,印着半个血指印。

更诡异的是,箱底沉着块铜牌,上刻"锦衣卫指挥使朱",背面却有个"陈"字刻痕!

"朱...陈..."况钟猛然想起,"莫非是当年的锦衣卫指挥使朱能,和户部侍郎陈瑛?"

第五章:血指迷踪

苏州府志馆,晨雾弥漫。

况钟查阅《永乐年间官员录》,在朱能的名字旁,发现一行小字:"永乐三年,密赴苏州,暴卒。"

而陈瑛的记载更蹊跷:"永乐五年,因'建文案'被诛,家产尽没。"

"大人!"元芳匆匆跑来,"查到了!寒山寺铜钟是永乐元年由朱能监运到苏州的,但...但记录上写的是'新铸钟一口'!"

况钟冷笑:"果然如此。去查查,当年参与运钟的还有谁活着。"

第六章:故吏惊变

苏州城外,破败庄园。

况钟找到当年朱能的亲兵,如今己垂垂老矣的赵把总。老人听完来意,突然浑身发抖:"大人...那钟不能敲啊!"

他哆嗦着从床下摸出个布包,里面是半块烧焦的密旨,依稀可见:"...建文太子藏..."

话音未落,窗外射进一支弩箭,正中老人咽喉!

况钟破窗追击,只见一个黑影翻墙而去——那人腰间晃动的玉佩,与织造局血案中的"御用监造"如出一辙!

第七章:钟鸣真相

寒山寺大殿,暴雨如注。

况钟带兵包围寺院时,铜钟再次自鸣!钟声回荡中,住持突然暴起,袖中滑出淬毒的匕首——

"叮!"

况钟铁尺如电,击落凶器。撕开住持的僧袍,胸口赫然纹着条黑龙,与刘顺死前露出的纹身一模一样!

"说!"况钟剑指其喉,"谁指使你伪造钟鸣?"

住持狞笑:"你永远..."

他猛地咬碎牙齿,七窍流血而亡。

终章:地宫惊变

寒山寺后山,黎明前夕。

况钟带人挖开地宫入口。石门开启的瞬间,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地宫中央是具石棺,棺盖上刻着:"大明建文皇帝衣冠冢"。

开棺后,里面只有件龙袍和一本《太祖遗诏》。诏书末尾,被人用血添了行小字:

"燕贼篡位,天下共诛!"

落款处盖着方残印,印文只剩"锦衣卫"三字。

况钟合上诏书,望向北方:"原来如此...这一切,都是为了'建文遗诏'!"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将建文帝失踪之谜与明代铜钟传说结合

- "锦衣卫朱能"确有其人,为永乐朝重臣

2. 刑侦创新:

- 铜钟铭文鉴定法开创古代文物检验先河

- 地宫机关设定参考《武备志》守城器械

3. 文学突破:

- 以"钟鸣"意象象征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 通过"黑龙纹身"串联跨册反派网络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4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