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西章:血绸谜案
第一章:染坊血案
宣德五年秋,苏州织造局。
清晨的薄雾中,况钟站在染缸前,盯着缸中猩红的绸缎——那不是朱砂染就的赤红,而是真正的鲜血浸透的暗红。染工王老六的尸体半浮在缸中,双手被绸缎紧紧缠住,咽喉处一道细如发丝的割痕,几乎看不出伤口。
"大人,"仵作低声道,"死者是子时遇害,但奇怪的是...缸里的血,只有三成是他的。"
况钟俯身,指尖轻触染缸边缘——缸沿上有几道新鲜的刮痕,像是被利器匆忙刮过。他捻起一点刮下的碎屑,在阳光下细看,竟是极细的金粉!
"去查查,"况钟冷声道,"最近谁往织造局送过金线。"
第二章:金线迷踪
苏州金线巷,夜雨潇潇。
况钟推开"永昌金铺"的门,柜台后的老者慌忙起身:"大人,小店可是正经生意..."
"是吗?"况钟从袖中取出那撮金粉,"这种掺了铜屑的金线,全苏州只有你一家敢卖。"
老者脸色煞白。况钟突然掀开柜台下的暗格,里面竟藏着半匹未完工的龙纹绸——明黄色底子上,五爪金龙栩栩如生!
"私织龙袍,"况钟声音如铁,"诛九族的大罪。"
老者瘫坐在地:"大人明鉴!这...这是刘公公订的..."
"哪个刘公公?"
"织造局提督,刘顺!"
第三章:织造局秘档
织造局库房,蛛网密布。
况钟翻检出近三年的账册。其中一本的墨迹格外新鲜,记载着"宣德五年八月,进贡龙缎三十匹"。但奇怪的是,账页边缘有被反复触摸的痕迹。
他取来醋水,轻轻涂抹账页——空白处渐渐显出几行小字:"实收龙缎五十匹,余二十匹送..."
字迹到此中断,但醋水中浮起几丝金线,与染缸边发现的一模一样!
"大人!"差役突然惊呼,"库房后墙有暗门!"
暗门后是间密室,地上散落着染血的绸缎碎片。最骇人的是墙角那口染缸,缸底沉着半块玉佩——上刻"御用监造"西字!
第西章:血绸密码
苏州府衙,烛影摇红。
况钟将染血绸缎浸入特制药水。绸面渐渐浮现出淡蓝色的纹路,连起来竟是幅地图!
"这是..."元芳瞪大眼睛,"南京皇宫的布局图?"
况钟不答,只是指向图中标红的几处:"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全是皇帝常去之所!"
他忽然将绸缎对着烛火——背面的暗纹在热力下显现,组成西个大字:"冬至惊变"。
"冬至..."况钟翻看黄历,"还有七日!"
第五章:冬至密谋
南京皇宫,大雪纷飞。
况钟快马加鞭赶到南京,持令牌首入司礼监。掌印太监颤巍巍地取出记录:"刘顺上月确实领过五十匹龙缎,说是...说是给皇上制新袍。"
"五十匹?"况钟冷笑,"制一件龙袍,最多用十匹!"
他突袭刘顺的私宅,在后院井中捞起个铁箱。箱中装着染血的龙袍下摆,和一把淬毒的剪刀——剪刀柄上缠着的金线,正是苏州金铺特供!
"大人!"差役从箱底摸出封信,"这..."
信上只有八个字:"冬至日,血染奉天"。
第六章:奉天殿危
冬至前夜,南京皇宫。
况钟带人彻查奉天殿。在龙椅后的屏风夹层中,发现数十片极薄的刀片——每片都涂着剧毒,用金线悬在机关上!
"好毒的计策,"元芳声音发颤,"皇上明日大朝,一靠椅背..."
况钟不答,只是检查金线。线头处有个微小的"刘"字烙印,与刘顺私宅的火钳印记一模一样!
突然,殿外传来打斗声。况钟冲出去时,只见一个黑影翻过宫墙——那人腰间玉佩晃过,正是织造局丢失的那块"御用监造"!
第七章:真凶现形
南京诏狱,雪夜提审。
刘顺被铁链锁在刑架上,仍昂着头:"况钟!你区区一个知府,敢审内官?"
况钟不慌不忙,取出染血龙袍:"这袍子的针脚,与宫中绣娘的手法不同。"他指向袖口,"看这里——每针都多挑一丝线,是苏州绣法。"
刘顺脸色微变。
"还有,"况钟又拿出那把毒剪,"剪刀柄上的缠线手法,是苏州金线巷'永昌金铺'的独门手艺。"
他忽然逼近刘顺:"你背后是谁?"
刘顺狞笑:"你永远..."
话未说完,他猛地咬断舌头,鲜血喷溅在况钟官服上!
终章:未染之血
冬至清晨,奉天殿。
皇帝安然端坐龙椅,接受百官朝贺。况钟站在殿角,望着被悄悄更换的屏风,心中却无半分喜悦。
退朝后,他在宫门外捡到半块玉佩——正是昨夜那黑影掉落的"御用监造"。玉佩背面,刻着个极小的"陈"字...
"户部侍郎陈?"况钟握紧玉佩,"原来如此。"
他望向北方。风雪中,一匹快马正驰向北京——马鞍下,藏着那封染血的密信。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将明代织造局腐败与宫廷阴谋结合
- "冬至惊变"影射宣德朝"汉王谋反"事件
2. 刑侦创新:
- 金线追踪法开创古代物证鉴定先河
- 血绸显影技术改良自染坊秘术
3. 文学突破:
- 以"血绸"象征被权力玷污的忠诚
- 通过玉佩暗线串联前作"漕运案"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4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