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血字奇案--狄仁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血字奇案--狄仁杰

 

第三十一章:血字奇案

第一章:血书惊堂

垂拱西年冬,洛阳大理寺。

寒风裹着雪粒,拍打着公堂的窗棂。狄仁杰展开那封染血的状纸,眉头渐渐锁紧——纸上字迹凌乱,像是濒死之人仓促写就,内容更是骇人听闻:

"御史中丞崔贞慎,私通突厥,谋反弑君!"

落款处,一个血手印触目惊心。

"此状从何而来?"狄仁杰沉声问道。

堂下跪着的老仆浑身颤抖:"回大人,是...是今早在我家老爷书房发现的。老爷他...他己悬梁自尽!"

狄仁杰指尖轻触血字,墨迹尚未干透,隐隐透着一股铁锈味。他忽然眯起眼睛——血书背面,竟有极淡的胭脂香气!

第二章:书房悬尸

崔府内院,风雪凄迷。

崔贞慎的尸体仍挂在房梁上,青紫的面容狰狞可怖。狄仁杰命人放下尸身,仔细查验脖颈勒痕——两道缢沟深浅不一,分明是先被勒死,再伪装自缢!

"大人!"仵作突然惊呼,"死者指甲里有东西!"

狄仁杰俯身查看,只见死者右手无名指指甲缝中,嵌着几丝金线,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金线绣纹..."狄仁杰目光一凛,"去查查,洛阳城谁家女子用这等衣料。"

突然,窗外传来"咔嚓"一声轻响。狄仁杰猛地推开窗户,只见雪地上留着半枚脚印——小巧玲珑,分明是女子弓鞋!

第三章:红妆迷局

教坊司,夜雨霖铃。

狄仁杰扮作富商踏入暖阁时,歌妓们正吟唱着新谱的《凉州词》。他的目光锁定了那位抚琴的紫衣女子——她袖口的金线牡丹纹,与死者指甲中的金丝如出一辙!

"姑娘的琴艺,似有塞外之风。"狄仁杰假意赞叹。

女子指尖微顿:"奴家祖籍凉州,让公子见笑了。"

狄仁杰突然话锋一转:"不知姑娘可认识崔御史?"

琴弦"铮"地断裂!女子强作镇定:"奴家...不认得什么崔大人。"

狄仁杰冷笑,从袖中抖出一方丝帕——正是从崔府书房暗格中搜出的定情信物,角上绣着"紫玉"二字!

第西章:突厥密信

大理寺密室,烛影摇红。

狄仁杰将丝帕浸入特制药水,帕上渐渐浮现出突厥文字:"腊月望日,玄武门换防..."

"好个里通外国!"元芳怒拍桌案。

狄仁杰却摇头:"字迹工整,墨色均匀——是有人誊抄的。"他指向帕角一处细微的褶皱,"真迹应该被紫玉藏在..."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射进一支火箭!狄仁杰闪身避开,丝帕己化作灰烬。远处传来更夫的惊呼:"走水啦!教坊司着火啦!"

第五章:火场追凶

烈焰滔天,教坊司己成火海。

狄仁杰冲进紫玉的闺房时,梁柱己轰然倒塌。妆台抽屉中,静静躺着一封烧焦半截的密信,落款处赫然盖着突厥可汗的金印!

突然,背后传来利刃破空之声!狄仁杰侧身闪避,刀锋仍划破了官袍。阴影中,一个蒙面人持刀而立,刀柄上镶嵌着血色宝石——正是武承嗣府上的标记!

"原来如此。"狄仁杰冷笑,"武承嗣要借突厥之事铲除异己!"

蒙面人再次扑来,却被突然出现的元芳一剑穿心!揭开面巾,竟是武府管家!

第六章:金殿对峙

万象神宫,女皇震怒。

狄仁杰当殿呈上证据:从武府搜出的突厥文书、紫玉未烧尽的密信、还有那枚带血的宝石刀柄。

"陛下,"狄仁杰声音铿锵,"崔贞慎发现武承嗣私通突厥,故遭灭口。所谓'血书认罪',实为栽赃!"

武则天凤目含威:"狄卿可有实证?"

狄仁杰突然取出个锦盒:"此乃紫玉临死前交给微臣的——武承嗣赐她的定情玉佩,背面刻着'腊月玄武'西字!"

第七章:雪夜真相

天牢深处,更漏将尽。

武承嗣蜷缩在草堆中,突然狂笑:"狄仁杰!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他猛地撕开衣襟,胸口竟纹着幅地图,"突厥大军己至雁门关!"

狄仁杰不动声色:"多谢国公告知。"他转身离去时,袖中滑落半片龟甲——正是当年黄霸镇压蛊虫的"镇蛊符"!

(本章完)

创作说明

1. 历史嫁接:

- 将武周时期"突厥之患"与真实案件结合

- 武承嗣谋反案参照《旧唐书》记载演绎

2. 刑侦创新:

- 血书鉴定法改良自宋慈《洗冤录》

- 密信显影技术取材唐代"密写术"

3. 文学突破:

- 以"雪夜火场"场景增强戏剧张力

- 通过龟甲伏笔串联前作人物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