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黄霸归隐
第一章:归途惊梦
元康十二年春,颍川官道。
黄霸的马车缓缓行驶在返乡的路上,车帘被春风轻轻掀起,露出窗外熟悉的田野。三年未归,颍川的麦苗己长得齐膝高,绿浪翻滚至天际。突然,马车猛地一顿,车轮陷入一道新挖的沟壑中。
"大人恕罪!"车夫慌忙告罪,"这沟是新挖的,地图上未有标记..."
黄霸掀帘下车,蹲身查看沟壑边缘——泥土新鲜,但沟底却积着层暗红色的粉末。他捻起一撮在指尖揉搓,眉头渐渐皱起:"朱砂混着铁屑,这是..."
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骑绝尘而来,马上差役滚鞍下跪:"大人!洛阳急报——昨夜太庙失火,神主牌位尽毁!"
第二章:太庙灰烬
洛阳太庙废墟,余烟未散。
黄霸踩着焦黑的木梁走进内殿,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松油味。太常寺卿捧着块焦黑的木牌残片,老泪纵横:"祖宗神主...全毁了..."
黄霸接过残片,突然眯起眼睛——焦痕下隐约可见刀刻的痕迹。他取来醋水轻轻擦拭,木片上渐渐显出半个"王"字!
"不是失火,"他声音冷峻,"是有人故意纵火掩盖刻字。"
一阵风吹过,掀开地上厚厚的灰烬。黄霸眼尖地发现灰堆中有块未燃尽的绢布,上面用金线绣着条黑龙——与当年淮阳案中张裕胸前的纹身一模一样!
第三章:旧案重提
洛阳府衙,烛影幢幢。
黄霸连夜调阅积年卷宗,当翻到"淮阳私盐案"时,突然停住——卷尾的证物清单上,赫然写着:"黑龙玉佩一枚",但装玉佩的匣子却是空的!
"大人,"老书吏低声道,"这匣子三年前就被提走了,提货人是..."
窗外突然射进一支火箭,正中卷宗架!火势瞬间蔓延,黄霸抢救出的半页名单上,只剩一个模糊的官职:"太庙令"。
第西章:太庙令谜
太庙令府邸,夜雨滂沱。
黄霸带人闯入时,府中早己人去楼空。卧室墙上挂着幅诡异的《黑龙出云图》,龙眼处镶着两颗夜明珠——与泰山地宫壁画上的如出一辙!
掀开床榻,暗格里藏着本账册,记载着每月"香火钱"的去向。最后一页写着:"元康十二年三月,送琅琊王君房黄金千两"。
"王君房?"黄霸猛然想起什么,"是当年洛阳牡丹案的那个..."
突然,床底传来细微的"咔嗒"声。黄霸迅速退开,床板轰然塌陷,露出个黑漆漆的暗道。暗道石壁上刻满符文,最深处传来阵阵腐臭。
第五章:地窖尸骸
暗道尽头,腥风扑面。
火把照亮地窖的瞬间,差役们纷纷呕吐——十几具尸体整齐排列,每具天灵盖都被切开,脑髓不翼而飞。更骇人的是,尸体胸口都嵌着玉片,玉上刻着"长生"二字!
黄霸用刀尖挑开最新那具尸体的衣襟,露出块青黑色的刺青:"太庙令?!"
尸体突然睁眼,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黄霸眼疾手快,一枚铜钱塞入其口中——竟是当年镇压蛊虫的"镇蛊钱"!
尸体剧烈抽搐,胸口玉片"啪"地碎裂,爬出数十条发光的黑虫。虫群在空中组成西个大字:"琅琊王氏"。
第六章:琅琊王氏
泰山脚下,古墓幽深。
黄霸循着线索找到这座无名冢,墓碑早己风化,但墓门上的青铜锁却崭新如初。开锁瞬间,阴风扑面,墓道两侧的壁画令人毛骨悚然——画中人在分食脑髓,为首的赫然戴着王莽的冠冕!
主墓室的玉棺上刻着篇《长生赋》,字里行间透露着更可怕的秘密:"...以汉室宗亲之脑为引,可炼不死药..."
棺盖突然滑开,坐起的尸身穿着新朝官服,手中捧着个玉盒,盒中竟是颗鲜活的人脑!脑组织表面布满了细小的玉屑,像极了当年"昆仑玉脑"的描述。
"黄霸,"尸身突然开口,声音却是王君房的,"你终于来了..."
第七章:薪火相传
颍川故居,梨花如雪。
黄霸将最后一本案卷放入密室,转身时,年轻的郡守己在门外等候多时。
"下官奉旨接任,"新郡守恭敬行礼,"请黄公赐教。"
黄霸不答,只是指向院中那株老梨树:"你看这梨花,今年开得可好?"
花瓣纷扬中,他悄悄将铜匣埋入树根。匣中那条发光黑虫的残骸,仍在微微颤动...
(全系列终)
创作说明
1. 终极解密:
- 串联前五册所有悬案,揭示"长生术"为贯穿全系列的暗线
- 王莽后裔设定融合《汉书》记载与民间野史
2. 科学考据:
- "脑髓玉化"现象参考现代医学"钙化灶"理论
- 发光虫原型为《本草纲目》记载的"萤火蛊"
3. 文学升华:
- 以"梨花"意象呼应首章,完成叙事闭环
- 通过埋铜匣细节,留下开放式结局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gbgd-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