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灵魂协作图谱(Soul Cooperative Graph)系统的初步建成,躺平帝国内部迎来了新一轮关于人类基本生存与价值认定的深度辩论。这一次,不再是科技专家或数据工程师主导,而是由一群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设计师与前线劳动者共同发起的结构性制度倡议:
启动「无条件基本生命保障」计划(UCLG:Unditional Core Life Guarantee),并试行负熵社会建模。
这一倡议源于一个简单但强烈的信念:在一个真正可持续、去压迫的社会中,任何人无论是否参与市场劳动,都应当获得体面且自由的生命基础。
一、UCLG的制度原型:不工作也能活得好?
在传统经济学视角下,「不劳动者不得食」曾是人类社会的共识。而UCLG计划试图彻底打破这一残酷的逻辑。
根据新制度草案,每一个躺平帝国公民,无论其是否参与TPV定价劳动,是否参与LAT社交系统,是否注册SCI图谱节点,都将获得以下三项终身基本保障:
零成本生命支持包(LSP):包括住房、营养、基础医疗、心理陪伴、文化教育接入。
主体尊严权(SDR):法律明确禁止任何机构、组织或个人以“非生产”身份对他人施加歧视。
能量自由配给(EAD):在国家量子能源网络内,每人每日配给最小能量基本包,用于充电、运输、通信与数字存在维持。
这一制度听起来极为激进,甚至带有乌托邦色彩。然而,林望舒在全体大会中做出回应:
“当一个社会用所有的科技进步只换来效率,而非换来解放,它的系统就陷入了结构性退化。”
二、内卷帝国的崩溃迹象与边境难民潮
就在UCLG计划公布之际,躺平帝国边境事务管理局报告称:来自内卷帝国的高频脱逃流增加了176%。
大量难民在月影山口、灰雾海岸等边缘地带集结,其中包括高学历劳工、中层干部,甚至有部分科学家与高等军官。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精神耗竭、人格异化、社会关系破碎。
“我不是来求生的,我是来找回自己的。”——这是一位前内卷帝国中央科研所成员在接待站留下的话。
而PUQ系统内部传出的消息也表明,该评分系统开始陷入“人格标准崩坏”状态:越来越多的公民因为不愿违背内心情绪而在评分中断崖式下降。
三、正义是否意味着「不工作也有饭吃」?
UCLG的制度在国内也引发了剧烈讨论。最激烈的反对声音来自一批自由企业设计师与“创造者联盟”,他们提出:
“无条件保障是否会让人失去奋斗?是否会助长懒惰?”
但很快,一位名叫桑榆的老哲学家在公开辩论中回应:
“人并不是为了吃饭而奋斗,而是为了意义。真正让人沉沦的,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工作失去了创造的灵魂。”
林望舒亦补充:
“我们不是让所有人都不工作,而是让所有人都有选择不工作的自由。”
UCLG并不阻止人们劳动、创新、建设,它只是剥离了「生存要挟」这一古老而野蛮的道德装置。
西、灵魂工坊:负熵社会的第一个试验区
为验证UCLG理念,躺平帝国在南部湾区启动了一个名为「灵魂工坊」的试验城市。
在这里,居民无需为生计奔波,他们可以选择:
进入“故事重构坊”,参与记忆与情绪的非盈利叙事治疗;
加入“未来花园”,用艺术、冥想与自然构建新的空间意识;
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生活,与朋友喝茶、看云卷云舒。
最惊人的现象是:在没有任何绩效KPI、没有等级制度的情境下,灵魂工坊依旧涌现出极高的协作效率与社会创造。
他们甚至发明了一种“互感通证”(Mutual Sentieoken,简称MST),只为记录人与人之间共鸣时刻,并不用于交换,而是作为心灵能量的象征赠与。
五、艾琳娜的回归与新的连接
正当灵魂工坊逐渐成型,艾琳娜也从灵魂集市回到了林望舒身边。
她变得更加沉静,也更加坚定。“我见过那些痛苦的人,但我也见到,他们在没有算法主导的土地上,重新学会了爱。”
他们一同走进灵魂工坊,在一个夜晚的星光草地上,互相讲述彼此不曾分享过的童年记忆。
那一刻,他们没有身份,没有项目,没有研究成果,只有彼此的共鸣与静默。
“这才是我们要构建的系统。”林望舒低语,“一个能容纳无意义、无逻辑、无目的之爱与存在的世界。”
章节结语:
当生存不再是任务,当意义不再被量化,当人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而依然被世界温柔以待,这样的文明也许才是真正的文明。
而UCLG与灵魂工坊,正是人类走向负熵社会的第一步。
在那片草地上,林望舒与艾琳娜微笑着仰望星空,他们知道,一场真正的革命,从来不是掀翻旧世界,而是从相信「人值得被无条件爱着」开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i0ahbi-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