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可不会说什么大道理,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她是知道的。
她不过一条咸鱼,好不容易才混出点名堂。
奋斗那是不可能奋斗的,这辈子不可能奋斗的。
咸鱼是她的命格,任何人都不能改变。
要如何教顾远舟这上进的妹妹怎么在内宅中奋斗啊?
多看些书总是没错的吧!想来就算是顾远舟知道了,也不会怪她的吧?
顾诗雨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心中积攒多日的阴霾顿时云开雾散。
“多谢嫂子教诲!诗雨定当铭记!”
姑嫂两个便在窗下翻看起书来,早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书页上。
……
待茶水渐渐凉,暮色渐起,顾诗雨才合上书页,仍然意犹未尽。
“妹妹可愿意留在我院中用饭?”
天晚了便要留饭,没想到诗雨妹妹竟然是她们院里的第一位客人。
“嗯!如梅,你去告诉姨娘一声,我在嫂子这处用了饭再回去。”
“是,大小姐!”
今晚吃的是三福拿手的菠菜面,男孩子力气大,擀出来得的面格外劲道。
院里就她们三个人,春红有事沉迷于织毛线,三福便顺手接过做饭的活计,这才叫人发现了他做面食的天赋。
就是包饺子,那面皮也个顶个的厚薄均匀,大小一致,不稀不干。
沈知意又指挥着他做了两样卤子,一样肉末豆干鸡蛋木耳的三鲜卤子浇头,一样咸肉炒菜苔,一碟大厨房送来的酱腌咸菜。
虽然不甚精致,十分家常,但是分量足,荤素搭配。
尤其是那清汤的菠菜面,翠绿的,看着就叫人胃口大开。
“妹妹不要客气,三福手艺很不错的,多吃些,面条多得是。”
平日一个人吃,确实没啥意思,有顾诗雨作陪,沈知意胃口大开,吃得比平日多些。
“嫂子,那我就不客气了。”
自觉嫂子是亲嫂子,对她十分关照,况且嫂子这里的饭真的好香啊,顾诗雨便大大方方端起碗。
等沈知意看到顾诗雨吃到第三碗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不客气。
这小姑娘,饭量可以啊,怪不得与她大两岁的姐姐一般高。
除了占尽了基因优势,沈知意不得不说一句,不愧是顾远舟的亲妹妹!
这饭量是一脉相承的好,而且看她那架势,同顾远舟一样,一点不挑食。
可是看她衣袖中露出的个胳膊腕子,可怜见的,怎么如此细瘦?
“嫂子,你们院里的饭真好吃!下回我还来!”
吃饱了的顾诗雨这才显出几分少女独有的娇憨来。
热气让她脸蛋粉扑扑,再加上眉目疏朗,愁容散去,配着超绝的标致五官和流畅的鹅蛋脸型,看起来更加的赏心悦目。
好一个美人胚子!
沈知意刚得了顾远舟的一百两银票巨款,替他养个妹妹有何不可?
“嫂子欢迎你来!你喜欢吃什么,尽管说来,让春红和三福去置办。”
“多谢嫂子!”顾诗雨眉开眼笑,显然十分高兴。
顾诗雨乘兴而归。
偏院之中,何姨娘点着蜡烛,在烛火下做针线,见顾诗雨天擦黑才回来,表情有些不悦。
“你母亲最要求女孩子贞静的,怎地玩到如此晚?”
见顾诗雨低头不说话,翻捡她的提篮查看一番。
“怎地如此惫懒,这荷包今日不曾做完?”
“姨娘~,你问问这针线上是不是还有香味?我跟嫂子学打香篆呢,贵女们都做这个,我做的不好,少不得花上很多时间的,你知道那香料,如今我还置办不起,幸亏啊嫂子不嫌弃,才耐心叫我……”
何姨娘虽然不懂打香篆,但是也知道这是闺阁贵女们常玩的东西。
又听了女儿去学习,便不再说她。
“那你还不抓紧做些帕子荷包,针脚仔细些,早些攒钱置办一套,不必三天两头往你嫂子院子里跑。”
“我也是去问兄长归期的,不是白去的。”
那何姨娘便立刻放下顾诗雨的提篮,“如何,可有确切的消息?”
顾诗雨摇摇头“兄长说春日当归,定然无虞的。”
何姨娘面上便又浮现出悲戚之色来,全部的思绪便又落到了顾远舟的身上,不再责怪顾诗雨远归。
顿了顿又说到:
“那每日下了学,你多往你嫂子院子里去,听这些你兄长的消息,千万别招她的烦!”
说到兄长,何姨娘这会儿便松口了。
顾诗雨见目的达成,点头称是。
重新拿起一团毛线,织了起来。
手中虽然织着毛线,但思绪早就飘向远方。
若说以前出人头地是她的志向,讨好嫡母,争取不像自己的其她不受重视的姑姑那样,配些微薄的嫁妆嫁去外地,此生再难回京。
那么如今有人告诉她,她可以自己选择,叫她视线不必困于闺阁之中,叫她要有勇气,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这份突如其来的自由与可能,使得她的心中涌起从未有过的热望。
那热望滚烫且汹涌,将过往深闺中那些琐碎又压抑的念头统统灼烧殆尽。
此后,她虽然仍然从从前那样在嫡母面前低眉顺目,却少了从前的小心翼翼,多了几分暗藏的坚定。
她开始思索国公夫人,父亲与姨娘私下抱怨朝堂同僚的话,她侧耳静心细听。
她不再把大量心思全放在研习女红和诗词上,而是偷偷找来各种书籍,反复研读。
那些行军布阵、权谋韬略,在她眼中,远比刺绣的针法、诗词的格律更具吸引力。
随着冬日的寒意逐渐退去,京城中的植树造林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就是顾府,先是男丁往京郊的家族庄子上种了一回松柏。
接着就是太夫人带领女眷也出门种桑种扶苏。
田间地头都是赶着水牛春耕的壮年,或是带着头巾挎着竹篮挖野菜的妇女。
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冰河开化,漕运通航,码头也恢复了昔日的热闹。
西市的南货铺子又上了许多新的精巧物件。
小娘子们若是手中有了银钱,自是要买上两件新鲜又别致的头饰,扯上两尺新花样的布,或是一盒南边打南边来的上等面脂,好好涂抹,迎一迎春天的到来。
沈知意路过看了那么一眼,瞧着生意十分不错。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hbef0-11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