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量人员聚集在广安大厦毛坯房中隔离,词不达意,官员忽视,
卫生条件极差,疫病在这处二次爆发,而且愈发凶猛……
国公夫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只能叹了叹气。
“国公爷愈发的贪功好利了,这下神仙来了也难治。”
广安大厦,这本是一座尚未完工的毛坯建筑,在疫情严峻、隔离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被国公爷拿出来征用作为隔离点。
大量人员毫无秩序地被安置其中,小小的空间内人满为患。
官员们或许被前期抗疫的忙碌迷了心智,又或是对隔离点管理的复杂性预估不足,在这个关键时期竟选择了忽视。
现场根本没有合理的人员分区规划,男女老少挤在一起;
基本的卫生设施严重短缺,狭小空间污水横流,却无人清理;
灾民身上散发着阵阵恶臭。
恶劣的卫生条件成了疫病滋生的温床。
短短几天,咳嗽声便此起彼伏。
高烧、乏力的症状开始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疫病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猛兽,在广安大厦这个隔离点二次爆发,且来势愈发凶猛。
患者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远超预期,想要回家却无人理会,大厦楼外还有重重官兵保守。
本来病情有所好转的病人因为缺乏诊断,不让回家,又开始了二次感染。
而一众医官大夫们疲惫不堪却又无能为力,绝望的气息在大厦内悄然弥漫 。
国公夫人更是暗自下令,让“科研队”加速研制青霉素。
一筐一筐长着绿毛的柑橘抬至京郊一处处偏僻的宅院中。
“夫人,成了!”冬梅进来报告,连日的实验总算是制备出了国公夫人想要的东西。
“赶紧派人送往广安大厦!还等什么呢?”
欧阳婉儿眼中瞬间燃起希望的光芒,不假思索地大声命令道。
“可,可是现在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冬梅面露难色,犹豫了一瞬,嗫嚅着说道。
真是蠢货!
竟然是搞封禁,任数千人在西处冰冷的水泥楼中自生自灭。
“可知人命关天?”
欧阳婉儿本来一开始就对集中隔离政策不满,天气寒冷,缺衣少食,最重要不是给他们喝药,而是解决温饱。
但是他们不知道是对饥寒习以为常还是视而不见,那国公爷根本不听她的建议。
只是一意孤行,当做大疫病来处置。
这下好了,让贫民们关到一处,二次养蛊。
看着手上的伤亡单子,国公夫人一双美目留下两行清泪。
“更衣,备马车,我要出府!”欧阳婉儿再不迟疑,也不顾后果,准备出门而去。
等后来的的沈知意听说了这事,再一次感慨。
这国公夫人才是拿了大女主救世主的剧本吧!
宛若天神,从天而降。
只身进入广安大厦之中,令每位病人都喝了一种液体。
国公夫人日日往广安大厦去,带去了大量的粮食,蔬菜和肉蛋,早出晚归。
令人架起两口大锅,和几个煤球炉子,煮完蔬菜肉粥后开始日夜不停地煮热水,给此处的病人服用。
首至七日后,除了少数身体实在破败的没能挺过去,大多数的病人己经转危为安,只是偶尔咳嗽。
京城的疫病才宣布结束。
广安大厦终于打开了大铁门,下令病人返家。
此时己经是正月初十日。
朝臣们终于能散朝归家。
几家欢喜几家愁。
不幸在这场疫病中没有挺过去的官员或者是家中有过身的亲属都需要丁忧,一时空缺十几个。
朝堂之上各派系为了争夺职位,又掀起另一场风云。
而那些死于疫情之中的大多数百姓,不幸只得了一张草席裹身,埋入乱葬岗。
官府派人往该处撒上厚厚的生石灰。
辛勤劳作一辈子,临终却连口薄棺材都未等到。
北风呼啸,天气阴冷,仿佛贫穷百姓苦大仇深的脸。
“娘子,听说外头解除戒严啦!可惜主母不让我们随意出门。哪怕是给小顺儿十个铜板,他都不肯放我出去!”
春红十分不满,日日往角门上去。
少年信心,那个好人能一关关这么久!
“那你再那耐心等上几日!等上元节,总是能放我们出去的。”
沈知意安抚她道。
上元节近在眼前,没几日。
过完了年,天气一天比一天好,好在府里己经不再禁止各院相处走动。
春红立刻便冲出去与别院的小姐妹谈天说地去了。
三福也是,用完朝食后立刻不见了人影。
那二嫂子还遣侍女来约了沈知意一回,让她去打麻将!
还不死心啊?
自省后的她可超脱啦!
不打算在牌桌上与女眷们一较高下,没甚意思,况且她现在立志要做雅致人!
读书,习字,锻炼身体,琢磨好吃的都忙不过来。
“雁儿姐姐,我们娘子咳疾刚好,昨天我还听着娘子咳嗽了几声了,你看这……”
沈知意教春红用何理由来推拒,保证在无人敢来打扰的。
侍女雁儿听到这话,立刻退避三舍,摆了摆手,话都没多说一句,连忙退走。
避之如蛇蝎。
沈知意站在廊檐下看着这一幕,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综合她的经历来看,起先就是一场普通的流感,不然不会五六日功夫,她就能基本自愈。
不知为何演变成了疫情,还搞到戒严这么严重。
现在更是人人谈病色变的程度,看来外头伤亡确实很严重。
此时她还不知道国公夫人做的一切,也并不知道其中凶险。
而京城之外的外县因为过年,政令下达的延迟,算是因祸得福,并未造成京城如此严重的伤亡。
虽然因着天寒地冻,冻死者甚多,但是上报的缘由无一是因为疫病。多是因为饥寒。
缺食少穿缺柴火。
天气一天一天的暖了起来,沈知意便不再长久地待在炕房里。
恢复了日常的吃吃喝喝锻炼,加强身体素质。
顺便照顾照顾她的两片菜园子。
隔壁院子廊檐下的大长的冰棱己经化成手指长度,滴滴答答往下滴水,砸在青砖地上。
菜畦里的菠菜又采收了两回,显得不再那么密集。
小青菜也长高了不少,蒜苗也能采收些,用来煮面条,翠菜苗绿,面汤鲜美,好极了。
连春红都忍不住称赞,沈知意开辟菜园的英明之举,不知道要省下多少的菜钱。
正月十一日,又是一个大晴天。
春红在厨房后头烧热水洗衣裳,福居苑的喜鹊敲响了院门。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hbef0-10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