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下,儿时的诸多记忆,恰似被风化的古老壁画,斑驳陆离,变得模糊难辨。那些在襁褓与蹒跚学步阶段的稚嫩时光片段,于我的脑海深处,宛如被浓雾重重包裹,无论如何努力聚焦,都只能捕捉到朦胧残影。每当夜深人静,我试图从记忆的深渊打捞起那些遥远画面,收获的却唯有一片混沌迷茫。
但是长大后从母亲无数次的言语中得知,在我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之时,家中经济状况窘迫到了极点,屋内陈设简陋至极,墙壁灰暗,墙皮脱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生活的困苦。每一分钱的使用,都需父母精打细算,犹如在针尖上跳舞,容不得半点差池。
即便深陷这般绝境,父母对我的爱却炽热如骄阳,从未有一丝一毫的降温。他们绞尽脑汁、穷尽一切办法,只为能让我喝上牛奶粉。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牛奶粉于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母亲每次谈及此事,原本灵动明亮的双眸,瞬间像被乌云遮蔽,蒙上一层浓郁的阴霾,愧疚之情如潮水般汹涌,难以消散。她语气沉重,缓缓向我倾诉:“悦宁,当年家里穷得锅底朝天,水电费、柴米油盐,桩桩件件都等着用钱。无奈之下,我瞒着你爸,咬着牙、狠下心,早早给你断了奶。” 她的眼神里,满是自责与懊悔,仿佛那是她一生都难以饶恕自己的罪过。这件事,就像一根尖锐无比的钢刺,深深扎进母亲柔软的心房,每一次回忆,都如同在伤口上撒盐,痛彻心扉。而对我来说,心中也悄然种下了一颗五味杂陈的种子,既为那段艰苦岁月感到心酸,又对母亲当时的艰难抉择充满了心疼与理解。
犹记得母亲讲述当初家里为何困难成这个样子,事情源于我的满月酒,本应是全家沉浸在新生命诞生喜悦中的欢乐时刻,亲朋好友们身着朴素却干净整洁的衣物,带着礼物和美好的祝福,纷纷前来道贺。爷爷奶奶更是满心欢喜地赶来参加我的满月酒。
然而,命运的车轮却突然转向,意外如晴天霹雳般毫无征兆地降临。宴席正酣,奶奶突然脸色煞白如纸,双手紧紧捂住肚子,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身体因剧痛蜷缩成一团,仿若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周围的亲朋好友们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慌失措,原本热闹非凡、欢声笑语的场面,刹那间乱成一锅粥。众人手忙脚乱地询问奶奶的状况。好在我家距离镇上的医院不太远,一番紧张忙碌之后,众人匆忙将奶奶送往医院。医生经过详细检查,建议奶奶留院观察一段时间。考虑到奶奶身体虚弱,来回奔波不便,奶奶便顺理成章地住在了我家,方便日常看病治疗。
彼时,父亲参加工作仅仅两年,初入职场,羽翼未丰,经验匮乏。每个月的工资少得可怜,掰着指头仔细清点,也就 40 元左右。这点微薄收入,在当时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状况下,既要负担我喝牛奶粉所需的不菲费用,又要给生病的奶奶购买细粮、新鲜肉菜用以滋补身体,期望她能尽快康复。家庭的经济压力犹如一座巍峨耸立、沉重无比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父母的肩头,压得他们有些喘不过气来。父亲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能稍微好过一些,每个月都不得不硬着头皮,涨红着脸,低声下气地跟公社打招呼,恳请提前预支工资。即便如此,生活依旧过得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十分拮据。家中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每一分钱都被父母视作珍宝,恨不得掰成两半、甚至西半来花。
而母亲,看着家中艰难处境,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从姥姥家背回两麻袋高粱米用于果腹。母亲说那些日子里,每天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她便早早起床,动作娴熟地生火做饭。那时候的高粱米并不如现在这般制作精良,煮出来的粥,干涩粗糙。但对父母而言己经是很好的吃食了。
奶奶的身体状况一首糟糕透顶,用父亲的话形容,那真是 “按下葫芦浮起瓢”,状况频出,令人应接不暇。这边的病情刚有一丝好转迹象,让人稍稍松一口气,那边却又毫无预兆地冒出新问题。时而咳嗽不止,整夜整夜难以入眠,那剧烈的咳嗽声在寂静夜里显得格外揪心;时而关节疼痛难忍,每挪动一步都眉头紧皱,脸上满是痛苦神色。病痛如同附骨之蛆,紧紧缠着奶奶,让她饱受折磨,苦不堪言。
母亲回忆起那段灰暗无光的日子时,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奈,仿佛承载了太多生活的沧桑。她轻声向我诉说,父亲为了给奶奶治病,付出了巨大努力,心急如焚的他,西处打听、多方搜罗各种医书。为了买到医术典籍,父亲多次到新华书店寻找。有时为了一本医书,他不惜节衣缩食,甚至饿着肚子省下钱来。买到医书后,他一有空便一头扎进书里,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全神贯注地阅读。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在家动手熬中药给奶奶喝。每次熬药,父亲都严格按照书上的配方和步骤,小心翼翼地操作。他专注地盯着药锅,眼神中满是谨慎与期待,仿佛那锅中煎煮的不是药,而是奶奶康复的希望。那浓郁苦涩的药味,迅速弥漫在整个屋子,久久不散,仿佛也在无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艰辛与不易。
当时年纪尚小、心智未成熟的我,听到母亲这番讲述,心中满是怀疑。在我单纯天真的认知里,医院里有着众多身着白大褂、手持听诊器的专业医生,他们看起来那么权威,仿佛无所不能。如果人人都能仅凭自己研究医书就能治病,那医院存在的意义究竟何在?这事儿听起来实在荒诞不经,如同天方夜谭。但随着时光流逝,年龄渐长,我渐渐理解了父母当时的无奈与坚持,对于那个年代的父母,医院能做的还是太少,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让奶奶活下去,不管什么方法都总要试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cafic-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