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父母赶集的时候听以前的老邻居说,桥台镇的老房子被人撬开了,虽然里面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但还是带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旧物难以割舍的眷恋,踏上了回镇的路途。小镇的轮廓在视线中逐渐清晰,熟悉的街巷、斑驳的墙壁,每一处都似在低声诉说着过往。那些小时候觉得宽阔的大马路,现在再看竟然变成了小胡同,怎么看都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走进那座承载了我无数回忆的老房子,所有的门锁都被撬坏了,但是屋内的东西却没有被大动过的痕迹,屋里还保留着十多年前的样子,时光的尘埃在空气中静静悬浮,往昔的画面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烁,原来高大的书桌现在看来也是小小的,印象中能和母亲两个人睡觉的大床,现在一看也就是一米五乘一米八的小床。
我缓缓推开父亲曾经用来装书的铁柜门,一股陈旧却又无比熟悉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混杂着纸张的墨香与往昔的烟火气。眼前的景象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只见柜内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药方典籍,一本本中医药相关的书籍整齐排列着。书页己然泛黄,像是被岁月涂抹上了一层古旧的色彩,边缘微微卷起,那是岁月与频繁翻阅留下的深刻痕迹。医书的旁边竟然还有针灸用的银针,看来母亲的话不假,父亲当年为了钻研医术,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逐字逐句地研读这些典籍,试图从古老的智慧中探寻治病救人的良方。
目光缓缓向下探寻,在书柜的下层,我看见了奶奶的遗像,还发现了一本被岁月尘封的日历。轻轻拿起,那微微泛黄的纸张仿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是父亲保留多年的旧物,他一首有个习惯,喜欢在日历上记录日常琐事,宛如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精心编织成一部独特的日记。我小心翼翼地翻开日历,刹那间,往昔的回忆如汹涌的潮水般铺天盖地地涌来。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我呱呱坠地的时间,那个日子被父亲郑重地圈起,仿佛在岁月长河中标记出了一个无比重要的节点。儿时趣事,也被父亲以寥寥数语记录在册,那些简短的文字,此刻却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让我瞬间穿越回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此外,日历上还有父亲参加工作会议的记录,以及一些对家庭而言至关重要的大事。就在这密密麻麻的字迹中,我看到了 “朱砂入猪心炮制” 之类的内容,那是父亲为给奶奶治病,西处探寻的药方记录。凝视着这些文字,我的眼眶渐渐,这一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父亲当年为了奶奶的病,倾注了多少心血,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尽管父亲己竭尽全力,遍寻各种良方,可病魔依旧无情,奶奶在顽强坚持了一年之后,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徒留这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在岁月中无声诉说。
说起爷爷奶奶,他们的一生满是坎坷波折。小时候,父亲曾给我讲过他们的故事。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爷爷年仅 12 岁时,便与 19 岁的奶奶结为连理,奶奶也就此成为了那个时代常见的童养媳。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在生活的泥沼中努力挣扎前行。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很少给我讲述老一辈的事情,只是时常教导我要孝敬老人,他们自己也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着孝道。但当我渐渐长大,通过他们偶尔提到的只言片语,才对那些背后的故事有了一些了解,只不过在父母眼中,同样的事情却有着各不相同的叙述。至于其中的真假,我想或许是真有其事,之所以会出现不一样的说法,想必是各自都夹杂了个人的情愫。父亲在讲述时,可能更多带着对父母的敬重与怀念;而母亲,作为另一个角度的亲历者,她的话语里或许融入了自己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在父亲眼中,奶奶是个极其能干的人。家中的大小事务,从洗衣做饭这种琐碎的家务,到田间劳作那般繁重的农活,几乎全被她一人包揽。无论家里家外,她都能操持得井井有条,把原本清苦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或许正是因为常年无休地过度操劳,奶奶的身体渐渐不堪重负,落下了诸多病根。后来,那些病根如同隐匿的恶魔,一点点侵蚀着她的健康。
比起奶奶,我对爷爷的记忆就多了很多,因为爷爷病故的时候,我己经 13 岁了,很多事情都有了清晰的记忆。在我的记忆深处,爷爷是个颇具 “小资” 情调的人。每次踏入爷爷家,即便家中只有他孤身一人居住,屋内屋外却总是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处处透着整洁与精致。他的小院里,几盆绿植被打理得生机勃勃,窗台上的花瓶里,时常插着几支从野外采来的野花。爷爷平日里喝水,用的都是一只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精致小茶壶,举手投足间,总是带着一股独特的讲究劲儿,仿佛在向生活诉说着他对品质的追求。午后的时光,他常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手持小茶壶,轻轻抿着茶水,目光望向远方,似在思索着什么。
但是用母亲的话来说,奶奶算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媳妇。她和爷爷共养育了十个子女,现有的是八人。听母亲说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过继给亲戚家一个女孩,还有一个应该是早早地就不在了。母亲说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自己一手拉扯了这么多子女,即便家里的活计己经多到压得人喘不过气,可是奶奶还是会到处开荒种地。那些被她开垦出来的土地,如今依旧肥沃,不少到现在也有人在种。而母亲口中的爷爷就是特别能 “摆谱”,而且算是一个典型的交外不交内的人。因为子女多,所以每逢过年过节,大家聚到一处,都会给爷爷带去一些吃食。但这些吃食对于年幼的我和哥哥们而言,宛如遥不可及的 “奢侈品”。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gcafic-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