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俑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十二章 俑人

 

在回咸阳的路上,经过一条小河,一个渔夫在河边钓鱼,一边钓着,一边唱歌。

“停,”嬴政再次下令。

“大王,”赵高迎上来。

“去听听,渔夫所歌何事。”嬴政吩咐道。

“老渔夫,”小内侍走到河边,一个带着斗笠的渔夫正在钓鱼,鱼篓里有鱼在游动,看来今天的收获还不错。

“怎么了大人?”渔夫问道。

“你在唱什么歌,可以唱给我听吗?”小内侍问道。

“可以啊,这歌简单,我学了一遍就会了。”渔夫说。

“双鱼水中游,玉璧天上光,云中人不在,西边太阳落。”渔夫唱道。

“是何人教你唱此曲啊?”小内侍继续问。

“是另一个渔夫,”渔夫回答,“我来的路上遇见的,钓上来这么大一条金色的鲤鱼。”他比划了一下,“他告诉我啊,只要唱这个歌,自然能钓上来大鱼。”

“那你成功了吗?”小内侍问。

“没有,”渔夫回答。

“没事,待会就有了。”小内侍安慰道,“你继续钓鱼吧,不打扰了。”

“好嘞,借您吉言。”渔夫回答。

“大王,”小内侍将渔夫所唱之歌汇报给秦王。

“还挺好听的,”秦王评价道,“是此地民谣?”

“奴才不知。”小内侍说。

”你下去吧。”嬴政挥了挥手,一行人继续前进,回到了咸阳。

“召太史和太卜。”回到了秦宫,嬴政下令。

“见过大王,”太史官和太卜官被叫到了议事殿。

“朕今日在路上,先闻小儿唱,后闻渔夫歌。”嬴政问二人,“请二位替朕解惑。”

“你,念给他们听,”嬴政吩咐小内侍。

“是”小内侍领命,把两首歌谣都念诵了一遍。

两位官吏思考了一会,太史官上前回答。

“大王,以臣所识,第一首歌,甲子日为时,天策为星象,月女似是神话,其余不知。”太史回答。

“太卜呢,怎么说?”嬴政问道。

“大王在来回的路上,可遇到过女子?”太卜问。

“没。”嬴政回答。

“大王,奴才方才问孩童之时,小孩子说此歌是一女子所教,教完后便飞天而去了。”小内侍回报,“臣觉此事荒唐,是孩童信口胡说,所以不曾言,请大王恕罪。”

“你怎么知道有女子?”嬴政问太卜。

“天策黯淡,乃军征不利之兆,应我师陷于楚地。玉乃王字蒙尘,应大将王翦病。女子飞天,则是奔月而去,应而为月女。”太卜回答,“事涉天机,凡人难以参破,臣也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朕知道了,两位爱卿且退下吧,容朕思量。”嬴政说。

“是,”太史和太卜回答,“臣告退。”二人行礼后退下了。

秦王听从王翦的建议,召见章邯及其父议事。

“爱卿这是怎么了?”秦王的关注点首先落在了章邯父亲身上,原因无他,章邯父双臂己失。

“二十年为秦出征,所以如此。”章邯父回答。

“多谢将军贡献了。”嬴政说。

“末将不敢。”章邯父回答。

“将军既然忠心如此,王翦说你子有将帅之才,为何不荐于本王。”嬴政问道。

“大王。”章邯父回答,“臣为大秦,万死不辞,但为人父母,爱惜孩子,我虽不惜身,唯不愿儿死。”

“章邯,你怎么说?”秦王问章邯。

“修陵,出征,皆是为国治事,臣皆可任,唯听大王令。”章邯回答。

“大王,吾儿虽自幼混迹于行伍之间,但从未亲身领兵,小子不懂战事变化,恐怕不能任事,还请大王三思。”章邯父说。

“你怎么说?”秦王问章邯。

“父亲说的也没错。”章邯回答,“臣心中虽有诸多想法,还未实施过,不敢保其能成。”

“世间无人敢做此保,即使老王翦,也并非百战百胜。”秦王说,“爱卿若愿出征,便去准备吧,朕知你初临战阵,多遣老将助你。”

“是,多谢大王。”章邯领命,同其父去了。

“大王,楚地情况复杂,不可谴此新人。”很快,秦王派章邯出征的消息传开了,听闻此事,王绾出来反对。

“是啊,大王,那老王翦,眼看自己没几天了,想提携自己的老部下,此人不一定真有才。”赵高说。

“大王,文官出征,虽并非没有先例,但还需谨慎啊。”冯去疾劝道。

“李斯,你怎么说?”秦王问李斯。

“你就是章邯?”李斯在面见秦王之前,先去见过章邯。

“见过李大人。”章邯此时己经完成了寿陵的修缮,回到了骊山陵附近,在一个叫戏水的地方住着。

“你在此地任何事?”李斯问他。

“廷尉随我来。”章邯将李斯带到一个地下室,眼前顿时出现了一片庄严威武的军阵,人人皆肃立,队伍秩序井然,似要出征。

“这是?”李斯为军阵的气势所震撼,一时停步在入口。

“大人莫怕,秦王不以活人殉,内中俱是陶俑。”章邯回答,“此我以征伐赵国之师为原型所布置,李大人觉得如何?”

“军政布置合理,而且壮观。”李斯回答。

“谢李大人夸奖。”章邯回答。

“回大王的话。”李斯听了秦王令后,回报道,“臣己观此人,确有领军之才,若大王觉得此人可使,臣也赞同。”

“好。”嬴政满意的说,“那就他了,此事己定,诸卿莫要再谏了。”

“是。”众人皆退下了。

“李大人。”此事定后不久,章邯亲往李斯府中拜会。

“将军替王出征,万事且小心。”李斯对他说。

“是,臣一定。”章邯回答,“多谢李大人在朝替我言。”

“你怎知我替你言?”李斯问道。

“诸大人中唯有廷尉来见我。”章邯回答。

“你我皆为大秦任事,我为大秦千秋事业荐你,不必言谢。”李斯回答。

“李大人有恩于我,章邯虽位卑,今后若有事,李大人随时吩咐。”章邯说。

“知道了。”李斯说,“战事紧张,你且准备去吧。”

“是。”章邯言毕欲走。

“等等。”李斯叫住了他。

“李大人还有何吩咐?”章邯问道。

“戏水的军阵,陶俑中最前方领队之俑,可是你的形象?”李斯问道。

“确实是我,李大人见笑了。”章邯回答。

“你觉得,那俑人,制的像你吗?”李斯问道,“你若是觉得奇怪,不必回答。”

“很像啊。”章邯坦荡的说,“我每日都在此处监工,匠人以我本人为原型制成,看着自己变成一个泥人,还挺有意思的。”

“你喜欢自己被制成俑人吗?”李斯问道。

“喜欢。”章邯回答,“臣素有领军之志,奈何家父不许,唯有如此才能列于军前,俑人可以寄托我的心愿,所以喜欢。”

“这样啊。”李斯回答。

“怎么,大人难道不喜欢吗?”章邯问道。

“不喜欢。”李斯回答,“不是说你,我也有文官俑,在骊山主陵。”

“为什么?莫非是主管所安排的匠人手艺不精湛,雕刻的不像?”章邯问道,“下次有机会,我请他换人重做。”

“多谢少府,确实不像,但非是此因,不必费心了。”李斯回答,随后沉默了一会

“我之前观过自己的俑人,乃是我年轻的形象。”李斯继续说道,“我年轻时的愿望便是出人头地,青史留名。”

“花费了这么多光阴,我现在秦廷位居高官,早获得了想象中的地位,虽然我没有才华,但大王是能成大事之人,沾他的光,我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我的名字。”

“但当我面见年轻时的自己,我还是觉得非常心虚。不知为何,我竟然是以这样的形象死后伴秦王,仿佛是在说,那时的我,才是最好的我。可我这一生做过太多错事,那时的我,现在早就不在了。”

“人死后万事归于地下,我劳碌一生,在人间获得的一切根本带不走,到底是有什么意义呢?”李斯说。

“大人。”章邯年方三十,不明白李斯的想法,想要劝说,却不知如何开口。

“对不起,章少府,我不该同你说这些。”李斯说,“我年事己高,言生无期待,言死而多感,您见笑了。”

“没关系,大人,下官愿意听您讲。”章邯回答,“我日夜忙于陵间,却不知还有这么多问题可以思考,倒显得我愚钝了。此次征楚若顺利,今后还请大人多指教。”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0ccgc-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