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谏逐客

字体:     护眼 关灯

番外 谏逐客

 

韩丞相张平寻得一水工郑国,西方游说,乃为使秦民皆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无暇东出。

韩非知其荒谬,谏之,韩王安不听,郑国乃行。

李斯之秦后,先投不韦,后荐入朝堂为郎官。李斯献间六国计,为秦王重用,任为长史。成蛟、嫪毐之乱,皆从秦王胜,累积功劳,升为客卿。

当其显赫之时,郑国暴露,秦王一怒,驱逐所有客卿。

人命微如草芥,秦王一声令下,李斯携带老幼家眷,准备离秦。

“李大人,”在函谷关,他被蒙恬拦住了。

“见过蒙将军,”李斯行礼,“将军准备去哪里?”他问蒙恬。

“我没有被驱逐,”蒙恬回答。

“那恭喜将军了。”李斯拱手作揖。

“秦国将亡,无甚可喜。“蒙恬回答,“先生同秦王,可还有话说?”

“这,”李斯犹豫了。

“你肯定有,”蒙恬说,“写,我来献大王。”

“我楚人,未结秦君之欢,”李斯回答。

“哪那么多事,”蒙恬说,“要是你的话没用,别人说的更没用,快写。”

李斯坐下来,想了一会,提笔写了一封书,交给蒙恬。

“你在这里等着,不许走,听到没有,”蒙恬骑上马,对李斯说。

“是,将军,”李斯回答,

“夫人你可看住他啊,”蒙恬不放心,又嘱咐李斯的老婆。

“他哪里肯听我说话,”李斯的老婆说。

“李斯你看你像话吗?”蒙恬说,“以后记住必须听。”

言毕,蒙恬拿着李斯的书简,快马加鞭的往咸阳赶。

驱逐了外客的嬴政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快乐,他的桌上堆着两箱子竹简,重的快把桌子压塌了。

“此皆何物?”嬴政问蒙毅。

“今日政务,”蒙毅回答。

“交给下官去做,”嬴政挥挥手。

“诸客卿皆己离秦,无有下官。”蒙毅回答。

嬴政瞪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大王,”蒙恬风风火火的赶回来了。

“怎么了?”嬴政问他。

“给,”蒙恬递给他一卷竹书,“李斯上书。”

“念,”嬴政把竹书递给身边的小内侍。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谏逐客书,内容略)

“李卿,历史挺好。”嬴政评价了一句。

“是,毕竟荀子门生。”蒙毅说。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谏逐客书,内容略)

“朕什么时候偏爱过锦缎和美女了,”嬴政不满,“我在你们心里就是这么个形象?”

“大王,这是打比方,打比方,”蒙恬说,“不是骂您。”

“算了,”嬴政挥挥手,“继续念。”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诸客卿何在?”听到这里,嬴政忽然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有一部分己经出函谷了,”蒙恬说,“我回来的路上,还听见几个人说,要去魏国呢。”

“敢!”嬴政一拍桌子,“去,全部给我追回来。”

“是,”蒙恬笑着说,“臣马上去办。”

“王上,这剩下的,还听吗?”小内侍问道。

“继续念,”嬴政说,“朕爱听。”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没了?”嬴政问。

“大王恕罪,”小内侍把书简奉上,“李客卿旷世文才,您就是让奴才瞎编,奴才也编不出来。”

嬴政拿起竹简,又看了一遍。

“蒙毅,”他喊道。

“臣在。”蒙毅行礼。

“朕没听够,”嬴政对他说,“诏李斯。”

李斯回到了咸阳,嬴政把李斯叫到了议事的偏殿。

“李卿可记此物?”嬴政拿出一个东西给他看,仿佛驱逐客卿的事完全没发生过。

“臣记得,”李斯回答,“这是大王让臣刻的玉玺,上面是您最重中意的一句话。”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嬴政说。“此群臣之智也,包括相国。”

“不过,朕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个,”嬴政继续说,“李卿可记此印玺所用何玉?”

“回大王,”李斯说,“和氏之壁。”

“朕闻先昭襄王愿以数十座城换取此宝,不知此玉价值何在?”嬴政说,“你说说看?”

“是,”李斯回答,“楚厉王,也就是秦文公之时,有一个名为卞和,善于相玉,一日从荆山中得一璞玉,一眼认出此不世出之宝,于是献给厉王。”

“楚厉王不懂,请来专业的玉匠鉴定,玉匠看后,以为普通之石。于是,厉王大发雷霆,以卞和为欺君之徒,砍其左脚。

“后楚厉王死,楚武王继位。卞和又来。武王同找相玉之师,玉师皆以为石。于是,武王也觉卞和欺君,砍其右脚。”

“一群昏君,”嬴政快听不下去了,“收下呗,又没坏处。”

“再后来,楚武王不久也去世了,楚文王成了新的王。这一次,卞和带着这块玉璞,在荆山下哭了三天三夜,一首到眼睛流血。楚文王听说此事,派人去问其故。”

“使者问卞和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卞和回答,自己并非为所受的刑罚伤心,而是伤心宝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

“楚文王听了之后,感慨不己,于是便派玉匠加工卞和的玉璞,最终从里面获得了宝玉,此和氏之璧。”

“好曲折的故事。”嬴政评价道。

“王上,”李斯说,“珍珠宝玉,皆君主所爱。卞和献和氏璧却受刑多次,可见,让人认识到玉真正的价值,非易事也。”

“美玉尚且如此,君主对于法术,不像喜爱美玉那样珍视。法家的人,之所以还活着,只是因为他们身怀的玉璞还没有献出来。”

“李卿可有玉璞献朕?”嬴政问道。

“臣闻,吴起曾说悼王,楚国大臣权重,贵族泛滥,会威胁到君主,百姓也不会幸福,还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他建议,贵族子孙超过三代就收回爵禄,取消减少官吏的俸禄,裁减冗官冗员,节流以供武士。楚悼王听从他的话,楚国因此得以强盛,可惜悼王暴毙,吴起死而新法灭。”

“先商君燔诗书礼以明法,任人以贤不以贵,禁止说客误国,奖励用心于耕战的平民。正是有先孝公实行商鞅的变法,秦因才能如此富强。”

“吴起原本是魏人,商君原本是卫人,却使楚秦富强如此。大王若想得天下,需以对待圣贤的礼仪,来对待天下投奔而来的士人,这样,才能够使得秦国持续的强大下去,不至于毁灭自身。”

“朕知道了。”嬴政回答。

“是。”李斯低头。

“这故事原本很有意思,”嬴政评价,“就是后边的说教有些多余。”

“是,请大王恕罪,”李斯回答。

“政务繁杂,李卿先去吧。”嬴政说,“朕以后不会再如此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0ccgc-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