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景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六章 景氏

 

蒙武这头,攻克巨阳的难度比他想的低了太多。据说是因为听到秦军要攻打此地的消息,许多市民首接弃城逃走了。

更有甚者,连守城的主将都跑了,两个偏将中年龄大点的勉强带兵抵挡,可他哪里是蒙武的对手呢,不出几日就被斩首,巨阳告破。

蒙武带兵进入巨阳驻扎,派手下去向李信报告战况,参军去府库中清点寝城所剩余的钱粮物资。士兵们攻城疲惫,记完功后就先休息了。蒙武等人简单查看了官府的情况之后,也返回了军营。

“将军,”蒙武回到军营没多久,参军清点好库存来了。

“这么快?”蒙武计算了一下时间,“府库中还剩下些什么?”

“回将军,”参军回报,“粮食、兵甲皆损耗殆尽。”

“粮食再向乡民征收。”蒙武下令,“武器损耗统计后报给陈地的屠睢,让他想办法供应。”

“是。”参军领命去了。

稍微休整了几天,派去李信那边的通传回来了。

“大人,”小兵回报,“李将军己经攻克蔡地,请将军星夜前进,即刻会师,共同渡河,围攻寿春。”

“嗯,”蒙武答应了一声,“你等路途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通传下去之后,蒙武叫来参军问话。

“楚地的间者可有消息?”蒙武问道。

“大人,”参军回答,“间者在寿春潜伏日久,楚地民风好巫,据说楚王战前曾卜卦,占出一个蒙卦。”

“这是什么说法?”蒙武并不懂得阴阳数算之学,“难道是说我?”

难道将来攻下楚国,取了楚王头颅的人,是我蒙武?他内心暗自忖度。

“将军,蒙乃时运不祥之兆。”参军解卦给蒙武听。

“哦。”蒙武点了点头,内心里还是感觉受到了什么神秘力量的鼓舞,一下有干劲多了。

“现在寿春城内人心惶惶,公子王孙,市井村夫,皆扶老携幼逃亡他地。”参军说,“只能秦军渡河,寿春指日可下。”

“楚军如何?“蒙武问道,”开战到现在,我等所遇皆是民兵,楚军王师何在?”

“楚人生性怯懦,无有征战之心,”参军分析道,“寿春如同如惊弓之鸟,王师全在此处,保卫楚王。”

“果真如此?”蒙武皱眉,看来最艰难的战斗还在前方。

“间者传报如此。”参军回答。

“既然如此,你我休整过后,便遵李将军军令,到蔡地同他会师吧。”蒙武下令道。

“是。”参军领命。

蒙武军经过休整,补充了兵器粮食,屠睢派了一部分前来驻守巨阳,蒙武继续带兵出发了。

楚地水网密布,树木横生,湿气很重,秦卒不习水土,因此军中得病者甚多。

蒙武爱惜士卒,多寻军医草药,可惜无济于事,一路上多有人因病丧失战斗力,只能推着抬着走。

“唉,那是什么?”行至半途,安营扎寨之时,士兵们私下里议论起来,纷纷抬头指着天上的太阳,参军留心听了听士兵们的窃窃私语,等到大帐安好,回报蒙武。

“将军,”参军对蒙武说,“军队士卒,今日多有观日者,将军可知?”

“哦?”蒙武军务繁忙,确实没太留意。

“日有何可观,除了下雨的时候,不是每天都要出来的么?”蒙武不解。

“将军有所不知,今日同往日不同,有日晕。”参军回答,“此兆乃白虹贯日,同荆轲刺架之时。”

“怎么又是这个天象?”蒙武常年带兵在外,这种自然气象见的多了,此时只是嘟囔了一句。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参军回答,“此天气变化之兆。”

“哦。“蒙武回答。

”将军,当前士卒中多有人议论此事,该如何?“参军问道。

“这样,你暗地里找人在军中传话,”蒙武灵光一闪,“此楚地,白虹贯日,乃楚王将易位之兆”

“将军英明,”参军答复,“属下这去安排。”

“等等,你挺善于观察的。”蒙武打量了一下这个参军,“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原系扬越部落之民,为楚人掳来,又为秦军所获,单名一个禄字。”参军回答。

这人生,还挺坎坷的,蒙武心想。

“好,禄参军,此回你立了大功,我回去之后举荐你入朝,”蒙武说。

“多谢蒙将军,”禄行礼之后,出去办事了。

李信的军队也开始遇到了和蒙武一样的问题,士兵水土不服,生病者众多,虽说驻扎在城内不用行军,但一时也没有好的应对方法。蔡城沿河而建甚至有秦兵因气候问题,见河流而恐惧,夜间常有啼哭之声。

同时,由于秦军中多有从楚地收编的人,兵临寿春,内心悲哀,士卒间默默的传唱: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等到李信和蒙武终于合兵,可战者只余13万左右。

“楚军有多少人?”二人合兵之后,指挥权交给了李信,李信问禄和自己带来的参军。

“回李将军,”李信的参军回报,“楚国王师有十五万军登记在册,己被我军细作探知。”

“好,”李信说,“楚军人数虽稍长于我,但战力低下,军心涣散,带军修整好后,即刻攻打寿春。”

“将军,”禄回报,“将军,楚国君暗臣强,楚王手中虽然只有十五万军,但楚国的世家大族,多屯私兵,如此亡国之际,若是上下同心,则楚军难以计数啊。”

“那你有何计,”说的确实有道理,李信听了之后思考了一下,问禄。

”臣却有想法,”禄回答,“楚军每有战事,必先占卜吉凶,不若遣人买通卜尹,再下降书,保诸贵族降后还能荣华富贵,以乱军心。“

“善,”李信回答,“就按你说的去办。”

禄于是派了两路细作,一路去收买卜尹,一路去劝降各家贵族。

“此非人臣所能为,”细作来到卜尹面前,被拒绝了。

“我也是楚人,亡国在即,岂有通敌之理。”卜尹说,随后,他抓住细作献给了负刍。

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坚定,另一边,景氏的贵族己经有些动心了。

“族长,我族虽居富贵之地,但常年供奉劳役皆高于他族。”景氏中人有人劝族长,“族中子弟皆不成才,不能在朝堂上发挥作用,长此以往,必然失去现在的地位。”

“不若就此降秦,领个归降的头功,还能继续安享富贵啊。”其他人也跟着劝道。

“大人,”禄这边得到消息,回报李信,“景氏己经有所动摇了,我等再加加码,或许此计能成。”

“好!”李信开心的说,“此果然上计也,参军大功!”

“见过景大人,”禄见其事可成,带着三两随从,乘小船渡过河流,潜入进了寿春,来到景氏的府邸拜会。

“拜见秦使,”景氏的老臣来接见他们。

“老先生,不必多礼,”禄扶起了景氏的老头。

“请问秦使此次来,有何吩咐?”景氏小心翼翼的问。

“唉,先生这是说的哪里话?”禄笑着说,“先生有恩于秦国,我们从秦国来,自然要想着先生。”

“老臣,不敢言恩。”老头颤颤巍巍的说。

“有何不敢言,”禄让手下把金银珠宝拿进来。

“哎呦,使不得使不得,”老头推辞。

“我们秦国讲究论功行赏,没有什么使不得的。”禄说,“以后秦国统治楚地,还请景氏一族多多帮助啊。”

“大人,要如何帮助呢?”老头问道。

“不难不难,和你们往常在楚国时一样。”禄回答。

“好吧,好吧。”老臣语气缓慢的答应下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0ccgc-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