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的日子眼看就到了,昭明按照昌平君给的地址,到达了集合地点,先登记了一下。
“唉唉,看那边。”李信攻楚的大军和王贲的北征军在相同的地点集结,李信的军队先整合完毕了,好像在举行什么仪式,北征的部队还在等人,闲来无事,便在一旁观看。
“步兵方阵!”只见一个年轻的将领站在一处地势稍微高的山坡上,眼前是秩序井然的秦国大军,浩浩荡荡,黑压压的站满了低洼的盆地,黑衣皮甲,兵器散发出阵阵寒光。
想必那就是李信了,昭明也在看热闹。
“全军在此!”一个校尉点军之后,回报道。
“骑兵方阵!”李信继续点兵。
“全军在此!”骑兵校尉骑着马携弓,过来回报。
“车兵方阵!”李信看着远处的铜车马。
“全军在此!”车兵的校尉回报。
“陷阵营!”李信寻找军队的前锋。
“全军在此!”陷阵营的军头回报道,“我等准备就绪,为秦,甘愿捐躯!”
“好!”李信端起一碗酒,“敬我大秦将士!”他把酒洒在地上。
“敬先军烈士在天之灵!”他又拿起一碗酒,洒在地上。
“敬我大秦圣明君王!”他再拿起一碗酒,举着酒碗朝咸阳而拜,随后将碗放回去,拿起另外一碗。
“此杯为出征之酒,诸君共饮!”他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对着全军的将士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将士一同唱起了无衣之曲。李信命手下亲兵开始在全军中发放酒壶,几个人一坛,每人喝上两口。
“这最后一杯,为庆功之酒。”他端起了最后一碗酒,“待我大军得胜归来,与诸君共饮!”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全军一起念诵道。
“听我号令,全军出击!”李信下令到,随后大家一起摔碎了酒碗和酒坛,二十万秦军浩浩荡荡的朝着楚国进发了。
“咋咋呼呼的。”他们的仪式声势挺浩大的,但并非所有人都羡慕,等他们离开了,昭明立刻听见身边的人议论道。
“摔了这么多碗,好浪费。”一个小兵先心疼起了损耗。
“老二,这次跟着王将军出征,可要听话。”王贲军内,蒙武交待自己的儿子蒙恬,此次他父子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军队里,此时就要分别了。
“知道了,爹。”蒙恬回答,“你也注意安全。”
交待完后,蒙武离开了王贲的军队,快马赶上了李信伐楚的队伍。
李信带着黑压压的秦国大军静默的前进着,白天行军,傍晚埋锅造饭,走时掩埋痕迹,免得有细作查看。
一路上,军队的士气都相当的高涨,不时有歌声传来。这些来自秦国的士兵们,怀揣着军功授爵的梦想,将要去捣毁楚这个六百年古国的心脏。
“将军,”行军多日之后,副将屠睢来报,“前面就是陈了。”
“好,大军在附近暂时驻扎,”李信下令,“陈现在何人为守?”
“其人名为徐会。”屠睢告诉李信。
“徐会?”李信回忆了一下,“可是先前阻击辛胜军的楚军副将。”
“是的,”蒙武说。
“害,那没什么可怕的,”李信笑笑说,“主将陈氏都己降秦,一个副将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是,将军说的是,”屠睢附和道。
“将军。”探马来回报。
“讲。”李信命令道。
“郡丞昭氏愿降,”探马回答,“方才派人来说,一切己准备停当,只能将军来呢。”
“好!”李信大喜,对左右言曰,“走,你我一同入城。”
“将军,”蒙武上前劝说,“此地守军多诈,前番便是以诈降之术赚得辛胜将军被俘虏。”
“辛胜军在楚国北部接受城郡投降之后,分了太多兵力在各地,分别驻守,此乃大忌。”李信回答,“现在我二十万军队皆为一心,即使遇到诈降,也能迅速反击,你们警醒些就是了。”
“是,各副将皆领命。
“开城门!”大军走到城门口,只听得城楼上有人喊道。
“吱呀呀,”之前昭明等日坚守了多日的陈地大门,此时就这样打开了。
“臣昭伯驹,携昭氏全族,并楚国舆图,迎接将军。”一个老者走了出来,身后跟着的是一个文官打扮的中年人,两人皆携带着家眷。
“来人。”李信下令,“都绑起来。”
“将军,这是何意?”老者闻言大惊。
“谁知道你们是不是耍诈?”李信说,“以防万一喽。”
控制住昭氏诸人之后,李信携带着浩浩荡荡的军队缓缓的进入了城内,在各处暂时安顿下来。
“奇怪,”蒙武看着昭氏的老头,嘟囔了一句。
“怎么了?”屠睢观察到了蒙武的反应,于是问他。
“没什么。”蒙武又把话憋了回去,没和屠睢讲。
李信把二人叫了过去,他己经把昭伯所献楚国的地图查看了几遍。
“此地己是楚国腹地,距离寿春不远。”李信指着地图说“蒙武,你我二人即刻带军出发,你带8万军围巨阳,我带8万军绕道攻蔡,屠睢带4万军在此处留守,监督后方粮草补给。切莫有失。”
“是”屠睢领命。
“之后我二人合兵一处,渡河入寿春,若楚王抵抗,则斩其首级,若弃城投降,则生擒以献我王。”李信指着寿春,坚定的说。
“将军,”蒙武显然还有其他的考虑,“我等此次出军,兴师动众。大军己至陈地,楚王怎么说也该收到消息了。可你我沿路而来,皆不见抵抗,甚至连细作都未捕获到一人,我恐这其中有诈,还请将军三思。”
李信听完了蒙武的话,略微思考了一下。
“蒙将军,”李信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你我到此一帆风顺,正是因为行军迅速,楚军来不及反应。若我等在此犹豫耽误,说不定反而耽误了战机,行军打仗,能断为最上,你即刻收拾出发吧。”
“是。”蒙武虽然觉得李信的计划有些过于简单,但他确实也说不出到底是哪里不对,于是点军出发了。
“屠睢,”李信自己也点了兵马,“有劳将军驻守,此战若成,你为首功。”
“李将军不必计较,”屠睢对李信行礼,“你我皆为大秦社稷,既然将令在此,屠睢自当誓死守卫此地,力保将军无后顾之忧。”
李信谢过屠睢,带兵继续前进。
“大人,”当他绕道行至山桑之时候,手下来报,“蒙将军己经攻克了巨阳。”
“彩!”李信笑着说,“弟兄们,蒙大人己经打了胜仗,我等可不能落后啊!”
“是,将军!”士兵们听闻战胜,人皆振奋,喊声震天。
几天后,他们终于行军到了蔡地附近,此城沿河而建,由于地质疏松,城墙己有塌陷之势。
“杀!”李信带着手下的士兵开始攻城,前排的士兵架起了梯子,另外一部分则用攻城木撞着城门。
蔡地的楚军在城楼上朝秦军射箭投石,暂时减缓了攻势,但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秦国的士兵一波接一波的冲上了楚国的城楼。
“上啊!”李信身先士卒,带着陷阵营,登上了蔡地的城楼砍杀起来。
秦军的战斗力自不必多说,几日的时间,城中守军被尽数杀光,守将被斩首,蔡城落入了秦军的手中,只剩下一些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妇孺。
秦军入城后,把挂在城楼上的楚旗摘下,扬起了大秦的旗帜。
“你等去通报蒙将军,”立下秦的旗帜之后,李信对手下说,“此战虽胜,我军也有伤亡,将士们先在蔡地修整,等他来会和。”
“将军,那要传信给屠睢将军吗?”校尉问。
“当然”李信回答,“等等,我部还有多少兵马?”李信他问身边的参军。
“回大人,此登城之战,伤亡过万,由以陷阵营死伤最为惨重,但车马折损很轻,所携带的弓箭数量仍然充足。”参军回答。
“好,”李信思考了一下,“陈地若无事,让屠睢也抽调些人马来增援,接下来攻打寿春才是真正的硬仗。”
“是。”校尉回答道。
“春秋有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等此次行动为斩首行动,必要速胜方可。叫他们速速前来。”李信下令。
“是,”校尉见他交待完了,只得领命去了。
由于陷阵营死伤惨重,李信令人在蔡城搜捕年轻男子充军,此地为了抵抗秦军的进攻,少壮男丁几乎己经死绝。于是秦军就当地十西五六的男子搜罗了一些,得两千人,编入军中一起出征。
楚地民风不同于秦,少年男子少征伐之志,而惧离家之苦,一时间城内父子离散,夫妻离别,哭声震天。
“没出息,”李信看着这些哭哭啼啼的楚国男男女女,评价道,“怪不得打不赢。”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e0ccgc-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