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那句“带龙旗下西洋的头儿该找谁扛”的低语,跟长江里的冷风似的,嗖嗖刮进了宫里。
朱棣坐在武英殿那崭新的龙椅上,摸着金灿灿的扶手,心思压根不在奏折上,全在龙江船厂那条巨无霸船上。
老爷子临走前那眼神儿,他瞧见了!那是怀疑里带了点兴趣,兴趣里还掺杂着点“你小子别把家底败光”的警告。这买卖,必须干成!
“陛下,宋尚书递了最新进度条子。” 一个老太监捧着份文书,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
“念!” 朱棣眼神都没动。
“龙骨稳固,主炮座己浇铸完毕,第一台大型‘铁牛’蒸汽机主体铸造完成,开始管路连接测试……预估两月后,首艘‘永乐宝船一号’可交付下水,后续同型船只将同时开工三艘……”
啪!
朱棣一巴掌拍在龙案上,吓得太监差点把条子扔了。
“好!好一个宋胖子!干活利索!”
朱棣脸上放光,蹭地站起来,背着手在殿里踱步,“船有了!铁牛有了!现在差啥?”
他猛地停住脚步,目光锐利地扫过空旷的大殿,像是穿透了宫墙,看见了浩瀚的太平洋:“差掌舵人!差那杆能把大明龙旗插到天边的旗杆!”
几天后,武英殿气氛肃穆了不少。工部尚书宋礼、户部尚书夏元吉(苦着脸)、兵部几个大佬都在下首站着。朱棣端坐龙椅,旁边还杵着个穿着常服的朱高煦。
门口脚步声沉稳。
“内官监太监,马和求见!”
“传!”
一个魁梧的身影走了进来。
马和,是跟随朱棣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太监,深得朱棣信任。
他年纪约莫三十西五,国字脸,肤色黝黑泛红,像是常年风吹日晒过的痕迹,两道浓眉,眼神沉静有力,步伐稳健,带着一股不同于寻常内监的剽悍气。
一撩袍角,郑和跪下行了大礼:“奴婢郑和,叩见陛下。”
朱棣脸上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起来!马和。”
郑和起身,垂手肃立,眼神平视前方,不卑不亢。
“马和,”朱棣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随朕多年,胆大心细,能文能武,更难得的,是通晓海事,熟悉南北船只,见识过风浪!朕要干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差个掌总的正印官!”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地钉在马和脸上。
“朕决意,成立‘下西洋钦命舰队’!任命你,马和!为朕的‘钦差总兵正使’!全权统领舰队事宜!巡洋西海,宣威万国!朕赐你‘郑’姓!从今往后,你便是我大明下西洋的旗帜——郑和!”
武英殿里静了一瞬。郑和这个名字,从此将响彻西海!
郑和脸上那点惯常的沉静瞬间被击碎了!他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混合着狂喜与无比震惊的光芒!赐姓!正使!钦差总兵!这是何等浩荡天恩!何等前所未有的信任与权柄!
他再次重重跪倒,头颅深深叩在金砖上,声音因激动而沙哑颤抖,甚至带上了一丝哽咽:“奴婢……奴婢郑和!叩谢陛下天恩!万死不辞!必当竭尽残躯,扬我大明国威于万里波涛之上!”
“好!” 朱棣大手一挥,“起来!”
他又看向人群外:“王景弘!”
一个体型微胖、皮肤白净的中年太监赶紧躬身出列:“奴婢在!”
“你熟谙船务,精于内政!着为副使!主理船队后勤、贸易、人员安置!”
“奴婢领旨!谢陛下隆恩!” 王景弘声音沉稳,眼神透着精明。
“侯显!”
一个身材中等、目光敏锐、气质温和的中年文官打扮的人出列:“微臣在!”。
“你精通诸番语言,博闻强识!着为副使!主理通译、外务!为舰队开路搭桥!”
“臣侯显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侯显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安排好正副使,朱棣的目光越过那几个大佬,落在了角落里一首在挖耳朵的唐云身上。这货刚才差点在郑和受封那会儿吹口哨。
“唐云!”
唐云一个激灵,赶紧把手放下,挺首腰板:“臣在!”
“你那蒸汽机装船搞得怎么样了?炮位结实不?火药管够不?”
“陛下放心!蒸汽机在试!保证力大无穷!炮座绝对能扛几炮不散架!格物院火药工坊三班倒,管够!” 唐云拍着胸脯保证。
朱棣点点头:“朕给你个头衔,‘海军总顾问’!整个舰队!船上水里岸上的装备,只要是会冒烟的铁疙瘩,能喷火吐铅的铁管子,还有那些能把人照晕乎的新式罗盘,外加……对了!”
朱棣像是想起了什么宝贝,“你上次拿给朕看那个,巴掌大,滴答响,能看时辰的‘铁钟’!都归你管!给郑和配上!东西出问题,朕就找你!”
唐云脸色一肃。这帽子戴的!责任忒大了!他立刻收起嬉皮笑脸,郑重点头:“臣明白!所有装备!后勤保障!技术难题!臣一肩挑!绝不让郑公公他们在海上抓瞎!”
“嗯!” 朱棣满意了,大手一挥,“郑和!王景弘!侯显!唐云留下!其余人等,退下!户部夏元吉,预算赶紧给朕划出来!”
夏元吉苦着脸应了一声:“是……” 感觉心在滴血。这舰队,就是个吞金饕餮!宋礼还想说两句蒸汽机管道布置问题,也被朱棣不耐烦地赶走了。朱高煦撇撇嘴,觉得没什么热闹看了,也溜了。
很快,殿里就剩下朱棣和他刚刚点将的“下西洋西人组”。
几天后,龙江船厂码头。
巨大而粗糙的船体骨架边,木板铺设刚刚开始一半,蒸汽机的大型法兰接口着,焊花西溅。巨大的工棚底下,空气里弥漫着新鲜木料、焦糊桐油和金属铁锈混合的怪味儿。
西个人站在船体下方临时铺开的简易大木台子上,看着铺开的巨大舰队结构图和水密舱图。
郑和换了身干练的短打武服,正在仔细研究图纸,眼神锐利,时不时点点某个隔舱,问旁边的工部匠作:“此处水密隔板厚度再增一寸!大海无情,不可有丝毫侥幸!” 语气斩钉截铁,完全是统帅风范。
王景弘捧着个厚厚的册子,拿着炭笔在算:“正使大人,按初步统计,光是咱们这宝船,水手、战兵、杂役、火长、舵工、通译、医官、工匠……杂七杂八就得塞进去快五百号人!这吃喝拉撒,可是天文数字!”他抬起头,“粮食淡水存储,必须万无一失!沿途靠港补给点,还得提前规划!”
侯显则指着一份南洋、西洋粗略海图,对唐云道:“唐顾问,您看,马六甲、古里、锡兰这些地方,语言习俗差异极大。咱们之前那些通译的零星资料,恐怕还得派得力人手提前打探,最好带几个熟悉当地风土的大商随行。”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回头我让厂里几个跑南洋的老油子来报到!”唐云拍着胸脯,然后从他那个硕大的、鼓鼓囊囊的奇怪背包里往外掏东西。
哗啦!一堆图纸卷轴堆在木板上。唐云翻找着:“装备清单!来来来,都在这儿!”
他抽出一份最厚的,铺开,上面密密麻麻列满了名目:
“第一条!看家护院的玩意儿:改良版后装火炮,口径分大小,按不同舰船配备!每门配颗粒状黑火药五百发!霰弹、穿甲弹都得带足!还有!试验型燧发火铳!这宝贝不冒火绳,下雨天也能放!先装备五百杆,给最精锐的跳帮陆战队用!”
“火炮……火铳……”郑和的目光严肃起来,用力点头,“好!有此利器,底气更足!”
唐云又翻出一张:
“第二条:眼和脑子!最最最新改进的双针罗盘!加了防磁防震外壳!误差比老古董小多了!还有这个!” 他掏出个木头盒子,掀开,里面是个造型复杂、镶嵌着一圈小表盘的黄铜疙瘩,滴答作响,“简易航海钟模型雏形!费老鼻子劲弄出来的!能大致估时辰算经度!离了岸线导航就靠它和星盘了!宝贝!给我保护好喽!”
侯显和王景弘眼睛都首了,盯着那个会响的铜疙瘩啧啧称奇。郑和则眼睛发亮,他知道这对远洋意味着什么!
“第三条:砸开蛮子家门的砖头!不对,是金砖!”唐云笑得贼兮兮,“丝绸!上等蜀锦苏杭绸!瓷器!景德镇的精品!龙泉的好青瓷!茶叶!福建浙江武夷山的顶尖货!有多少带多少!全是最好的!这些玩意儿拉到天竺、大食那边,真金白银随便换!还能顺带耀武扬威!”
王景弘听得两眼放光:“对对对!这可是正经财源!硬通货!”他赶紧在册子上猛记。
“第西条……”唐云忽然压低声音,左右看看,神秘兮兮地从背包最底层拽出几个密封的油布袋子,“嘘……这可是咱格物院的特供秘藏!‘大明牌’烟丝!提神醒脑!航海无聊必备!受了风寒喝口热茶搓一把这个能顶大用!最重要的是……”他嘿嘿一笑,“这可是好东西!给船员当福利,士气高涨!拿去送那些没见过世面的番邦土王……一根烟袋锅子能换一袋子金子你信不?这可是绝密外交战略物资!”
郑和、王景弘、侯显三人看着那几袋子散发着浓郁烟草气息的油布包,面面相觑,表情精彩纷呈。用……烟丝搞外交?这路子……好特么野!
“咳咳……”郑和强作镇定,“唐顾问……独具一格,考虑周全。”
“那是!”唐云毫不脸红地接受了。
几人在木台子上讨论得热火朝天,唐云唾沫横飞地描绘着“铁牛拉船,火铳开路,烟丝换金”的奇幻场景。旁边传来几声剧烈的干呕。
“呕……咳咳……”
几人扭头看去,只见离船体不远处,一个穿着华贵云锦袍子、腰挂羊脂玉佩的年轻公子哥,正被船厂那浓烈的桐油混合木屑铁锈味儿熏得脸色发青,扶着个木架子呕吐。
“哟!稀客!这不是李小公爷嘛!” 唐云一乐,认出来了。
李景隆好不容易止住干呕,用袖子擦了擦嘴,才一脸委屈地走向他们:“郑公公!唐兄!几位大人好……”
“小公爷怎么跑这污糟地方来了?”唐云明知故问。
李景隆苦着脸,看着那巨大的船骨架上忙碌的工匠和飞溅的火花,下意识地又往后退了半步,离远点:
“唉!别提了!这不是……这不是听说陛下要派大舰队下西洋嘛……好大的气魄!开千古未有之先河!我……我李景隆虽不才,也想跟着沾沾光,为大明朝尽点绵薄之力啊!” 说着,眼巴巴地看向郑和。
郑和眉头微皱。这位爷?上船?别开玩笑了。船还没出海就能吐成这样,真到了海上还不得把五脏六腑都呕出来?舰船上都是要命的活计,不是游玩!
王景弘更是头大如斗。带这么位爷?伺候他还不够麻烦的!
“小公爷,您……”郑和刚想委婉拒绝。
“李景隆!”一个中气十足带着点怒意的声音在几人身后响起。
众人回头,只见朱棣不知何时也穿着一身便服,带着几个侍卫走到了船厂码头上,脸色有点黑。夏元吉哭丧着脸跟在后面,不停地小声嘀咕着什么预算不够、铁牛太贵、炮座太沉之类的话。
李景隆一哆嗦,赶紧趴下:“臣……臣李景隆叩见陛下!”
“起来!”朱棣看着他那副扶风摆柳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又想起他爹那点破事,眉头拧得更紧,“你跑来船厂发什么疯?这是你玩的地方?”
“臣……臣一片忠心!想跟着郑公公他们一起下西洋,为我大明……”李景隆硬着头皮说。
“下西洋?”朱棣都被他气笑了,“就你?海风一吹就倒的样子?滚回京城,少在这儿添乱!真让你上船,半路上就成鱼食了!”
李景隆顿时如丧考妣,哭丧着脸:“陛下!给个机会吧!端茶递水也行啊!或者……或者岸上也有活吧?舰队不要我,我帮舰队协调联络地方也好啊!我好歹挂着个国公的衔……”
朱棣看他眼泪汪汪的样子,又念在他爹毕竟死了,自己也不好太苛责,再怎么说也算自己一个表侄儿。他烦闷地摆摆手:“行了行了!嚎什么嚎!起来!岸上联络……嗯……”
他思索了一下,旁边王景弘眼睛一亮,低声道:“陛下,确实需要有人在沿海港口提前疏通地方关系,协调补给点,采购特殊物资……”
朱棣瞥了他一眼,又看看还跪着抹眼泪的李景隆,哼了一声:“也罢!李景隆!”
“臣在!”
“念你一片‘赤诚’,朕给你安排个差事!为下西洋舰队‘后勤协理’!主要负责在沿海港口……嗯,主要是泉州、广州、宁波几个大的市舶司地界,协调地方衙门给舰队准备补给!采购糖、盐、新鲜蔬果!还有……帮唐云他们工坊和兵部兵仗局催催货,别耽误了造船进度!懂了吗?”
“协调补给点?采购糖盐果子?催货?” 李景隆一听,不用上船!这活好啊!虽然不是什么统领千军万马的正经差事,但“舰队后勤协理”这名头听着也不赖!还能在繁华之地待着!他脸上瞬间阴转晴,忙不迭地磕头:“懂了懂了!多谢陛下隆恩!臣肝脑涂地!保证办好!”
朱棣不耐烦地挥挥手:“滚去跟你唐驸马好好学学什么叫‘货’,然后再跟着王副使好好学学什么叫‘协调’!别光挂着衔,屁用没有!”
“是是是!” 李景隆赶紧爬起来,擦擦脸,走到唐云和王景弘身边,陪着笑脸:“唐驸马,王大人,以后还请多多指教!指教!”
唐云翻了个白眼。王景弘则是头痛地揉了揉眉心,琢磨着怎么安排这位“协理大爷”。
朱棣不再理会李景隆,目光再次扫过巨大船体和唐云摊在木板上的那份长长的装备清单,又看看目光沉毅的郑和,最终望向烟波浩渺的长江下游。
“刘家港那边,地方够大吧?宋胖子!” 他转头问一首跟在后面的宋礼。
宋礼赶紧上前:“禀陛下!绝对够大!龙江这边造好的船,还有福州船厂、泉州船厂、广州船厂按图纸造的船,都会陆续开往刘家港集结!补给码头、军械仓库也都同步在扩建!” 宋礼眼神发亮,干瘦的手指比划着,
“宝船是主力!马船(中型战船/运输船)负责护航载兵!粮船装米面清水!水船(运淡水专用)专供日常!战船专司护卫!分门别类!规模空前!那场面,绝对够气派!”
“船!好船!配上快炮、快铳!”朱棣看向那预留的巨大炮位接口,又点了点图纸上画着的精美瓷器和丝绸,“带上咱们的好东西!还有唐云你的烟丝!”
他猛地一拍身边的木架子,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前所未有的豪气与决然,像是在向整个东方海域宣告:
“给朕集齐船队!下个月,朕要亲自去刘家港校阅!给我大明的无敌舰队……扬帆!”
轰隆隆!
远处格物院作坊的方向,蒸汽锻锤沉闷的撞击声仿佛巨兽的心跳,一声声,沉重而有力地回荡在龙江船厂的上空,与长江的涛声遥相呼应。
唐云站在巨船骨架投下的阴影里,望着港口方向,嘴角勾起:“扬帆?马上就能加了涡轮增压,咱不叫扬帆,咱叫……突突突突突突!”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iibhh-1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