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三章·药铺迷踪
清晨,邺城北街的"济世堂"药铺刚刚卸下门板,一股浓郁的药香便如同一股清泉般,缓缓地从门缝中流淌出来,与晨雾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条街道上。
我轻轻跨过门槛,脚下的一块青砖似乎有些松动,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咯吱声,仿佛是这座古老药铺的一声叹息。
药铺内的光线有些昏暗,数十个棕褐色的药柜整齐地沿着墙壁排列着,宛如忠诚的卫士。每个药柜都有数十个抽屉,抽屉上的铜把手在微弱的晨光中,泛着幽暗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掌柜老吴正站在柜台后,聚精会神地用铜秤称着药。他那枯瘦的手指如同风中的残叶一般,轻轻地拨弄着秤砣,动作却异常精准,没有丝毫的偏差。
我留意到他的左手小指始终微微弯曲着,那是长期研磨药材所导致的手部痉挛。这小小的细节,透露出他在这个药铺里辛勤劳作的岁月。
柜台上的算盘也沾染了一层薄薄的药粉,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诡异的青绿色,仿佛是被药香所浸染。。
"客官是问诊还是抓药?"老吴抬起头,眼白上布满血丝。他说话时,嘴角不自然地抽动,露出两颗发黑的门牙——这是长期接触某些毒草的特征。
关玥己经在药柜旁站了半晌,她的铜钥匙轻轻刮过装当归的抽屉,发出细微的摩擦声。我假装查看摆在柜台上的样品,指尖在晒干的黄连上摸到几粒异常的黑色粉末。
"家父夜不能寐,求个安神的方子。"我故意提高声音。老吴转身抓药时,腰间露出一串钥匙,其中一把的齿纹与官仓药库的制式相同。他研磨药材的动作很有节奏,石臼与药杵相撞的声音三轻一重。
后院的晒药场飘来刺鼻的腥味,我借口看药材绕到后面。竹筛上晒着的草药中,混着几株开着紫花的怪草,与华佗药箱里的七心莲极为相似。墙角的水缸里泡着某种动物内脏,水面浮着一层诡异的绿色泡沫。
回到铺子里时,一个披着粗布斗篷的老妇正在买药。她递钱时露出的手腕上,有道新鲜的箭伤,包扎用的布条上沾着米仓山的红泥。老吴包药的手法很特别,纸包的西个角都折成尖三角形。
"这味药需用黄酒送服。"老吴将药包递给我时,指尖在包底轻轻一按。走出药铺后,我在药包夹层里摸到张薄如蝉翼的油纸,上面画着邺城水门的简图,某个闸口旁标着个火焰记号。
街角的乞丐突然拦住我讨药,他破碗里的几枚铜钱排成箭头的形状。当我递过一枚铜钱时,他浑浊的眼珠闪过一丝清明,沙哑地说了句:"子时三刻,药效最烈。"
回到驿馆,我拆开药包仔细检查。在研磨好的药粉中,藏着几粒异常的黑色种子,捏碎后散发出刺鼻的硝石味。关玥的铜钥匙在烛火上烤过,轻轻刮过包药的油纸,显现出几个模糊的字迹:"东风起,药到病除"。
傍晚时分,药铺提前打了烊。透过门缝,我看见老吴正在擦拭一把匕首,刀柄上缠着的绿绳与荆州羽箭的尾羽同色。后院的烟囱冒出淡紫色的烟,在暮色中几乎难以察觉,却带着一丝熟悉的辛辣——与米仓山地窖里发现的黑粉气味相同。
更夫的梆子声从远处传来,我抬头看向药铺的屋顶。一只夜枭静静地蹲在屋脊的镇兽旁,它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像极了蓄势待发的箭矢。邺城的夜色渐渐深沉,而这场以药材为掩护的暗流,正随着每一味药的流转悄然扩散。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ccbg-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