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市井迷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章 市井迷雾

 

### 第五十八章·市井迷雾

邺城西市的晨雾裹着牲畜粪便与炊烟的气息,我缩着脖子挤过叫卖的菜贩,竹筐里新割的韭菜叶尖还凝着露珠。脚边的泥泞里嵌着半块破陶片,突然被只草鞋踩得粉碎——是个扛着整扇猪肉的屠夫,油亮的腱子肉随着步伐颤动,血水顺着捆绳滴成断续的红线。

关玥在豆腐摊前佯装讨价还价,铜钥匙在木案上敲出三长两短的暗号。我蹲下假装系草鞋,看见她裙裾扫过的青砖缝里卡着粒黍米——米壳上赫然刻着"戊"字,正是昨日在官仓账册上见过的粮窖编号。

"今早城门戍卫换了三班。"卖炊饼的老汉突然凑近,黢黑的指甲在面案上划出歪扭的箭矢形状,"说是要查南来的商队。"他揉面的手掌虎口处有道陈年刀疤,与上月扣押的荆州探子如出一辙。

糜竺的绸缎庄前停着五辆罩青布的骡车。车辙印深得反常,拉车的骡子鼻息粗重,蹄铁上沾着米仓山特有的红泥。我借着验货掀开布帘,樟木箱里叠放的蜀锦下压着半截箭杆——翠绿的尾羽沾着新鲜桐油,箭簇的倒刺在晨光中泛着幽蓝。

"这批货要送往许昌。"掌柜的算盘珠突然停住,他袖口露出的里衣布料,分明是荆州特产的苎麻。柜台后的暗格里传来纸张窸窣声,关玥的铜钥匙不知何时己插进锁眼,账册上"戊字号粮窖"的调拨记录墨迹未干,边缘还沾着米粒大的红泥。

正午的军营伙房飘着煮豆的糊味。我帮着清点新到的黍米,发现麻袋口的绳结全是荆州水手惯用的渔人结。关玥在柴堆后翻出个陶罐,里面泡着的紫色草叶正缓缓渗出靛青汁液——与上月截获的密信上的隐形药水气味相同。

"这是巫山的鬼针草。"华佗的银针突然横在眼前,老医师的鹿皮药囊里滑出半片龟甲,上面刻着与米仓山地窖相同的计数符号。"能写无字天书。"他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药童的捣药杵在陶臼里碾出规律的声响,像极了更夫夜巡的梆子。

申时的女牢弥漫着腐草与铁锈的气味。新来的洗衣妇在哑巴住过的墙角晾晒囚衣,腕上的铜镯随着动作叮当响——内侧刻着的浪花纹,与江陵水军的令牌纹样分毫不差。关玥撬开地砖的瞬间,暗格里滚出个桃木人偶,心口插着七枚锈钉,后背用朱砂写着"程"字。

暮色初临时,西城门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二十骑黑衣人在吊桥升起前冲入城门,领头的马鞍旁挂着渗血的皮囊,随着颠簸漏出几粒黍米。关玥的铜钥匙在暮色中闪过寒光,我们跟踪至城隍庙后的马厩,发现草料槽下埋着整捆未开封的荆州羽箭。

"看这里。"她抹去箭杆上的马粪,翠绿尾羽根部缠着细如发丝的银线——正是糜竺绸缎庄暗格里见过的蜀锦纹样。马厩墙角的尿迹未干,混合着某种刺鼻的松脂味,与米仓山火油罐残留的气息如出一辙。

更夫敲过二更,我们伏在武库的飞檐上。五辆罩黑布的牛车正悄悄驶入院落,车辕上挂着的灯笼画着兖州商号的徽记,可驾车人的口音分明带着江陵腔调。当第三辆车卸货时,箱角磕出的裂痕里露出半截杏黄旗——八卦的离卦方位染着可疑的暗红。

三更的米仓山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我们跟着夜枭的哀鸣找到处新掘的土坑,里面堆着的不是火油罐,而是整捆浸过桐油的《邺城舆志》。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张泛潮的军令,曹操的印鉴旁添了行小楷:"借道于荆,火攻在即"。

黎明前的护城河漂着层油花,关玥的铜钥匙在曙光中泛起青芒。我们蹲在芦苇丛里,看着最后一艘商船顺流而下。当船影即将消失时,桅杆上突然升起面残破的"汉"字旗,旗角挂着的铜铃在晨风中叮咚作响,像是为这场迷雾重重的棋局敲响晨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ccbg-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