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迷雾重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迷雾重重

 

### 第十六章·迷雾重重

废庙残破的瓦檐滴着夜露,我盯着地上排列的证物,油灯将齿轮零件的阴影投在斑驳的墙面上,竟拼凑出一幅幽州边境的轮廓图。关玥的银针突然颤动起来,针尖指向东北方——那里正是十二道烟柱升起的方向。张飞抓起两把陶土捏成的官俑,指节发白:"这帮狗官和黄巾贼穿一条裤子?"

晨雾中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我们翻过断墙躲进庙后的柏树林。树皮上新鲜的刀痕组成箭头标记,指向一条隐蔽的山路。刘备弯腰查看时,腰带钩起片枯叶,露出下面埋着的半块青铜板——上面蚀刻着与地宫相同的星象图,但"北斗七星"的位置被刻意磨亮。

山道转折处突然闪出三个樵夫打扮的汉子,他们肩上的柴捆里露出制式刀柄的寒光。我们屏息躲在岩缝里,听见为首的汉子压低声音说:"丙辰仓的货今晚必须送到钜鹿,大贤良师等着试新兵器。"他掏出的路线图上,朱砂标记的驿站正是我们昨夜留宿的那座。

正午时分,我们在山涧边休整。关玥舀水时发现溪底沉着奇怪的金属网,捞上来竟是张标准化的弩机组件清单。刘备对照着郡守府发的剿贼文书,突然脸色煞白——黄巾军缴获的官军装备数量,与清单上的损耗数字分毫不差。

"这不是贪污。"我摸着金属网上"丙辰监制"的烙印,"是有人在有计划地武装双方。"张飞闻言暴起,一拳砸在崖壁上,震落的碎石中混着几块带螺纹的青铜零件——与地宫出土的标准化齿轮如出一辙。

山腰的猎户小屋看似废弃,但灶灰还是温的。关玥撬开地窖的暗格,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套官军服饰,每件内衬都缝着黄巾。更诡异的是墙上的炭笔画——描绘着官军与黄巾军交易的场景,双方首领腰间挂着相同的青铜密码筒。

我们循着猎户的足迹来到山顶。俯瞰下去,山谷里正在建造某种大型器械。三百名工匠在监工鞭打下组装青铜构件,那分明是放大版的地宫浑天仪。张飞眯着眼睛数了数:"首娘贼!那些监工穿的是州牧府的号衣!"

暮色降临后,我们摸进工匠营地。囚徒们脚踝都拴着"丙辰役"的铁链,有个白发老者偷偷塞给我块木片——上面刻着函数图像,正是我在郡守府沙盘上画过的弹道计算公式。关玥假扮送饭的农妇,从厨子口中套出骇人情报:这器械名为"雷火车",是奉洛阳某位大人的密令建造。

子夜时分,营地突然骚动起来。我们躲在运粮车里,看见一队黑衣人押送着密封的青铜箱。箱子不慎摔落时,滚出的不是兵器,而是成捆的《太平经》——书页空白处写满了罗马数字的军械配方。刘备趁乱捡起半张残页,上面记载着将硝石与荧光粉末混合的比例。

我们跟踪运输队来到悬崖边的秘密码头。幽暗的河面上停着十二艘艨艟,船身吃水线附近漆着"丙辰漕运"的字样。张飞潜水摸到船底,上来时手里攥着把奇怪的贝壳——每个壳内都嵌着微型青铜齿轮,排列方式与地宫密码锁完全相同。

码头的账房亮着灯。透过窗纸,我看见书吏正在登记物资,他用的算盘珠竟是我们在地宫见过的标准件。关玥的银针射灭油灯,我们趁机潜入,在账本上发现了更可怕的记录——"光和五年丙辰日,幽州送洛阳:雷火车三架,药人二十具"。

黎明前的撤退变成了一场混战。张飞抡起码头上的货箱砸向追兵,飞散的青铜零件在晨光中划出诡异的轨迹。我捡起块崩到脚边的齿轮,齿距与智能手表里的微型马达完全吻合。刘备拉着我们跳上竹筏时,追兵的箭矢射穿了账本——飘落的纸页上,"49号实验场"几个字被箭簇钉在桅杆上。

顺流而下的逃亡途中,我们在芦苇丛发现了更骇人的东西。浅滩上搁浅着几具尸体,既有官军也有黄巾军,但他们的伤口都呈现出相同的特征——边缘焦黑,像是被某种高温射线灼烧过。关玥验尸时,从个军官怀里摸出半块青铜镜,背面刻着:"丙辰年天火试验"。

正午时分,竹筏撞上了河心的沙洲。我们上岸查看时,发现这片沙洲竟是人工堆积的——挖开表层就露出成排的标准化陶罐,密封着荧光绿色的粉末。张飞不小心踢破的罐子里,液体接触空气后立刻凝固,形成与山涧金属网相同的材质。

沙洲中央的发现最令人毛骨悚然。十二具铁棺呈放射状排列,每具棺盖上都刻着汉代官职名称。我们撬开标注"涿县令"的那具,里面不是尸骨,而是某种复杂的青铜仪器——中央的凹槽形状,正好能嵌合半块智能手表。

"这不是造反..."刘备的声音在颤抖,"是有人在用整个幽州做试验场。"他的草鞋踢到块石碑,露出的铭文记载着某次"天罚":光和三年冬,涿县郊外突发大火,烧焦的麦穗上发现"甲子"字样。

日落前,我们在下游渔村休整。老渔夫盯着我们带回的青铜零件,突然说起段往事:三年前有个戴高冠的方士来村里,用"雷火术"在河面烧出过"49"的数字。他翻箱倒柜找出块焦黑的木板——上面嵌着粒微型电路元件,与我手表里的电阻器一模一样。

入夜后,关玥独自出去探查。她带回的蓑衣上沾着荧光粉末,在黑暗中勾勒出完整的幽州水系图。"上游筑了暗坝,"她的银针点在图中某处,"明日午时开闸,洪水会冲毁七个丙辰仓库。"

五更天的油灯下,我们对着地图制定计划。刘备突然指着图纸边缘的记号——那是个极其微小的"陆"字印章,与地宫出土的文书落款完全相同。张飞磨刀的声音突然停了,他盯着刀刃上反射的月光:"你们说...三年前那个陆先生,会不会..."

话未说完,远处传来沉闷的爆炸声。我们冲出屋子,看见上游天空被诡异的绿光照亮。河面飘来的不是洪水,而是成百上千的标准化齿轮,在月光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ccbg-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