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黄巾之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黄巾之乱

 

### 第十三章·黄巾之乱

钜鹿城外的晨雾弥漫,仿佛一层轻纱笼罩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符纸烧焦的糊味,那是昨夜驱邪仪式留下的余味。我蹲在田垄上,仔细翻检着被踩烂的稻穗,谷粒间夹杂着些许朱砂碎屑,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血红色的光芒。

关玥手持银针,小心翼翼地挑起半张残破的符咒。那黄表纸上的“甲子”二字己被雨水泡得发胀,墨迹晕染开来,形成了张牙舞爪的形态,仿佛隐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远处的官道上,逃难的牛车缓缓前行,车轮无情地碾过倒伏的麦秆。车辙里渗出的暗红液体,让人难以分辨那究竟是朱砂还是血迹,这景象让人心中涌起一股不安。

涿县城门的告示牌前人头攒动,挤满了流离失所的流民。郡守新贴的剿贼檄文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盖着鲜红的官印,显得格外醒目。我挤在人群中,仔细数着公文末尾的悬赏金额,突然发现这些数字的排列竟然暗合斐波那契数列,这一发现让我心中一紧。

关玥假扮成盲女,在人群中穿梭,为人们占卜。她掌心的铜钱每次落地时,总是“丙辰”面朝上,这似乎预示着某种不祥的征兆。

就在这时,张飞扛着半扇猪肉挤进了人群。那猪肉的油腥味瞬间引来成群的苍蝇,它们在檄文上嗡嗡乱飞,竟然拼出了一个诡异的图形,让人毛骨悚然。

"这猪肉比官仓的赈灾粮干净!"张飞的大嗓门震得墙灰簌簌掉落,他踹翻的米袋里滚出发霉的粟米,每粒都带着星形霉斑——与半年前糜家粮仓的毒米如出一辙。刘备不知何时出现在我身后,他草鞋里露出的脚趾正巧踩在檄文"太平道"三字上,粗粝的皮肤磨破了纸面,露出下层公文上"丙辰年禁道令"的字样。

郡守府的议事厅里弥漫着檀香都压不住的汗臭。我盯着沙盘上代表黄巾军的赤豆,发现分布规律竟与地宫壁画上的齿轮阵列完全一致。关玥假意整理地图,袖中滑落的算筹在沙盘拼出简易微积分符号。郡丞的麈尾突然扫过沙盘,他指甲缝里嵌着的朱砂粉飘落在"幽州"位置,瞬间被渗出的茶水染成血红。

"妖道张角在冀州煽动流民。"郡守的玉带钩卡在沙盘边缘,"诸位可有良策?"他的目光扫过我腰间的地宫青铜匙,喉结不自然地滚动了两下。我正欲开口,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驿卒送来的绢书上,涿县周边七个村落同时报告出现"神迹炊饼"——正是我半年前教流民制作的发酵面饼。

我们连夜赶往最近的村落。破败的祠堂里,十二个草人戴着黄巾跪在供桌前,每个胸口都钉着写有豪强名字的木牌。关玥掀开草人背后的麻布,露出里面发黑的麦穗——这些麦粒经过特殊培育,穗轴上天然形成"甲子"字形。张飞抡起杀猪刀劈开供桌,裂缝中爬出成队的蚂蚁,在地面组成罗马数字"XLIX"。

更诡异的是村口的古井。打上来的水桶里浮着层荧光绿的物质,我蘸水在石板上写字,水分蒸发后竟留下"49"的灼痕。刘备的衣袖不小心沾到井水,布料立刻腐蚀出蜂窝状的小孔,边缘泛着与地宫青铜器相同的铜绿。

返程时我们在山道遭遇伏击。箭雨从林间袭来,我趴在车底数着箭矢频率,发现每七支就有一支带着螺旋破风声。关玥甩出银针击落三支箭,钉在树干的箭杆上赫然刻着"丙辰监造"。张飞抢过弓箭手的尸体,撕开衣襟露出胸口纹身——墨线勾画的齿轮图案,与地宫陶俑体内的机关完全一致。

郡守府的紧急军议持续到三更。我指出黄巾军的行军路线与铜矿分布完全重合,关玥立刻铺开地宫出土的矿脉图佐证。郡丞突然打翻砚台,墨汁在绢布上晕染成黄河形状,与磁石上的水系图分毫不差。刘备在混乱中塞给我半块竹符,断裂面的锯齿状痕迹,竟与地宫密码锁的钥匙齿纹完全吻合。

五更时分,我们在城隍庙地窖发现更骇人的东西。十二口薄皮棺材整齐排列,每口都装着标准化制式的环首刀。张飞撬开的第七口棺材里,刀柄暗格藏着张桑皮纸,上面画着涿县地下排水系统图,关键节点标注着爆破所需的硝石量。关玥的银针挑开棺底夹层,露出半块烧焦的智能手表零件——液晶屏上最后定格的,是我穿越前接到的最后一单外卖信息。

晨光中,我们站在城墙眺望南方。官道上的尘土飞扬处,第一批黄巾溃兵正被押解而来。他们脚镣碰撞的节奏,莫名让我想起地宫齿轮转动的声响。刘备突然指着某个囚犯的脖颈——那里烙着"丙辰"二字的火印,墨迹未干。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ccbg-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