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义一曾留学俄国,对欧美进行过深度考察。又是个情报天才,有丰富的战争经验和远大的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眼光。对青木等将领北上复仇地叫嚣嗤之以鼻,横加阻挠。在青木等人热血沸腾地为北上努力准备时,作为军人政治家的田中义一开始组阁,并兼外相。他不仅马上终止了青木等人的北上行动,还把青木调离了军部,出任驻外大使。
“垂涎欲滴的邻居一旦强大,你要加固院墙,注视他的一举一动。”这是鲁笙在莫尔农场学习到的战略预警。中田义一组阁后40天,日军登陆青岛。鲁笙敏感地意识到,作为“大陆扩张主义者的”田中义一上台,必然掀起一场对华扩张的飓风。东京之行迫在眉睫。
涩谷一处建筑考究、保有古风的院落,雨水冲刷着一方醒目的招牌——芥川诊所。鲁笙收起雨伞,摇响了门铃。一个青年小跑着出来打开门,鲁笙告诉青年:“请通报芥川先生,就说笙来拜访。”只有芥川平志称鲁笙的名“笙”。
“笙吗?……。”院里传出的中日混合语,接着就听到有人跌倒的声音。雨水中芥川平志抓住鲁笙的双臂,语无伦次,鲁笙感到了双臂的抓痛。芥川平志完全忘了是在雨中,激动的摸索、拍打、拥抱着鲁笙,首到鲁笙全身都湿透了,才被拉扯着跌跌撞撞地进了屋,屋内药气氤氲。芥川平志吩咐青年拿来干净的和服让鲁笙换上。情绪终于平和下来时,鲁笙才发现芥川平志竟然没有了视力。
“您的眼睛怎么了?”若干年前,芥川平志固执的坚持称鲁笙为“笙,”让鲁笙称呼自己用“您。”
芥川平志换好衣服,擦干了脸上的雨水,满脸溺爱慈祥地坐在鲁笙对面,听完问话,羞愧地低下了头。
“一个月前,来了一个渔民,他的视力在光下从减弱最终发展到完全失明,几经诊治,见效甚微。我决定使用偏方,在以身试验时,眼睛就成了这个样子。” 鲁笙仔细检查了芥川平志的眼睛,又问了问他使用的偏方及看到制成的药液,沉思片刻,心中有了答案。
“中国有部古籍,名称《晏子春秋》,其中有这么两句话:“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环境不同,意义不同。你使用的偏方中的草药生长在中国南方,性温和、圆润;而你使用的草药则取自朝鲜金刚川,性暴躁、干咧。故灼伤了你的视网膜。”见芥川平志似有疑问,又接着说:“中国民间偏方有化解补养的后续治疗,如单单使用某一偏方治疗某一种疾病,而忽视后续的化解补养有时会事与愿违。” “我曾听令尊教导,化解中草药的余毒,补养治疗中消耗的体能 。
“我要先用针灸,封住药物继续侵害,激活眼底细胞,恢复视网膜供血,再想办法恢复视力。”
芥川平志频频点头,他相信鲁笙的医术,欣然同意了治疗方案。为了隐瞒鲁笙中国人的身份,对外称鲁笙是自己的师弟。
芥川平志虽然双目失明,丝毫不影响诊所的生意。其中不乏平民百姓。除了诊断,遇到困难的平民,芥川平志还会无偿赠药。鲁笙的注意力则集中在特殊人身上。
鲁笙的治疗初见成效,芥川平志双眼的刺痛感己消失,视网膜也恢复了供血。
芥川平志处心积虑的制造机会,扩大鲁笙的人脉,不经意的言语间透露出这是未来诊所接班人的信息。大凡去权贵豪门出诊,每每以双目失明为借口,力荐鲁笙去诊断治疗。鲁笙的确治愈了几例疑难病症。不出一个月,芥川诊所新来的“大川”的医术就在权贵豪门中传开。其间一个人进入了鲁笙的目标范围。此人名叫大岛彦,负责亚洲区情报工作。由于长期处在紧张、焦虑、恶毒、恐惧的情绪中,患上了严重的神经性头痛。初期靠药物控制,后期药量加大到极限也作用甚微,发病时几天几夜闭不上眼,严重的失眠和剧烈的头痛令他痛不欲生。不久前,有同僚向他推荐了芥川诊所。孤傲固执的大岛彦一向看不起中医,这次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芥川诊所。
芥川平志不认识大岛彦,但鲁笙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知道他是日本军部亚洲情报处的负责人,组织实施过多次重大行动。初次见面,大岛彦就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如果能让他酣睡8小时,他就相信中医。透着无理的蔑视和强盗式的挑衅。不等芥川平志表态,鲁笙一口应下。于是在西名武装士兵的监督下,在贵宾病房鲁笙施展银针渡穴,一刻钟后大岛彦就酣然入睡。到八小时时,随着起出银针,大岛彦悠悠醒来。
这是他两年多来第一次成功的酣睡,并且醒来后精神,心情愉悦。狂傲的他翻身下床,郑重的向鲁笙行礼致谢,并为先前自己的无理行为表示歉意。接下来鲁笙详细的检查询问后。承诺通过中医针灸推拿,完全可以治愈他的神经性头痛,但前提条件是大岛彦必须积极配合,服从医嘱。从此,大岛彦成了芥川诊所的常客。
多年从事情报工作,大导彦养成了孤独、多疑、心狠手辣的性格。在他的眼里,所有周围的人都是他的假想敌。这样一个扭曲偏执的人,却对鲁笙另眼相看。随着治疗的深入,大岛彦发现自己的头痛、失眠等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身体综合素质也产生了良性的提高,甚至性格、心态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居然能容下了阳光、美好。半个月后,大岛彦平生第一次发自内心的主动向一个人示好,主动与之交流,视鲁笙为“知音。”这个微妙的变化令大道彦非常开心。
六月三十日,大岛彦很晚才来到芥川诊所。告诉鲁笙未来几天因公务不得不停止治疗。鲁笙预感将有大事发生。
大岛彦再次到芥川诊所是七月七日晚上八时。他脸色苍白,步履蹒跚,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只看了鲁笙一眼,首接进了贵宾病房,鲁笙尾随其后。
“我己经48小时没合眼了。”说完就瘫倒在病床上,一只手用力的按压着脑门,另一只手却紧紧的握着一个公文包。
“我要先给您做推拿按摩,然后再进行针灸。”大岛彦听话地翻身爬在床上,把公文包压在身下。
“昨天神户发生了地震,幸好没有大的伤亡。”鲁笙主动搭话。
“听说了,东京也有震感,只是震级不大,没有大的损失。”大岛彦随口回应。
“天照大神保佑,别再发生大正十二年那样的大震了。”说完鲁笙告诉他准备开始针灸。这就意味着鲁笙要全神贯注。二人终止谈话。事先经过秘密调查。大岛彦的父母就是在大正十二年的关东大地震中遇难。鲁笙提到地震,就是为了把他导入大地震中的冥想中,然后借机窃密。
随第一枚银针行入神门穴,鲁笙的手顺势点向另一个穴道。使大岛彦进入两分钟的冥想,在这两分钟内,人会在冥想中完全丧失对周围事情的感知。鲁笙果断地从大岛彦身下抽出公文包,从里面拿出几页纸,第一页的标题是“对华政策纲领。”一分半钟后,公文包重新回到了大岛彦的身下。此时大岛彦恰好感觉到鲁笙在行第二针。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丢失了两分钟。
今夜星光灿烂,微风习习,是个在院中赏月的好天气。鲁笙站立在院中,仰望星空,心中却无星无月。日本政府的这份“对华政策纲领”印证了自己最初的预判。田中内阁己经迫不及待的举起了钢刀。向中国举起了钢刀。
纲领共八条,一至五条主要是对华本土政策,体现“强硬”外交和扩张野心;五至八条是蒙满对策,其中重点提到了张作霖。而另一份报告则是落实计划,日本军部会同外务省将派出一批间谍外交官,游说中国各大军阀,积极扶持,挑动内战。其中两人是重中之重。鲁笙更在意这份报告,必须尽快的把这个消息传递回国内,力争粉碎日本的阴谋,早日促成统一。只有一个统一的中国,才能对抗强大的日本。此外,这份报告的总负责人应该就是大岛彦。除掉他,即使阻止不了此项行动,但起码会起到延迟的作用,为国内争取一点时间。
芥川平志的眼疾治疗到了瓶颈阶段,要想彻底修复视网膜,首先要消除其沉积毒素。鲁笙提出要“以毒攻毒”的方案,得到了芥川平志的赞同。
“您知道武夷山毒花吗?”
“我在一部药典中看到过,武夷山毒花花朵如莲萼,早为青紫色,晚为黄白色,可入药,其根茎可消毒化瘀。十年以上的根茎含有一种毒素,慎用,只是我从未有见过。”
“十年以上的武夷山毒花根茎中的剧毒,正好与您双目所中之毒相克。我准备回国找到这种根茎,先化毒再营养,再复明。”
芥川平志心中不舍鲁笙,一个多月的时间太短了,感觉有很多话都没来的及说。“闻听中国内乱不断,时局动荡。你回国后可否劝老师东渡,一则传播中医,让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医,尊重中医。另一则也可暂避战乱,待国内平定后再回国。”说到这里,情绪突然激动。“当然,如果定居更是求之不得。”见鲁笙没有回应,心中不禁黯然。“如果你能接手诊所,是我之幸……。
大岛彦听说鲁笙要去中国寻找一种草药,为的是给芥川平志治疗眼疾,心中虽一千个反对,却也不敢用强。芥川平志在皇室和军政两界的影响,他不敢小觑。只是写了一张纸条交给鲁笙。如在中国遇到麻烦,可持此条找日本领事馆或驻军寻求帮助。
鲁笙家传针灸,有两枚特殊的银针。分别在父子两人手里。这种银针是空心针,用来吸出脓血和注入药物。鲁笙把大岛彦的一根用药浸过的头发藏进银针。在鲁笙去中国前最后一次给大岛彦进行针灸时,把这根头发植入他的安眠穴。
“我离开这段时间,您要坚持每天按揉安眠穴和合谷穴,以减轻头痛和帮助睡眠。”鲁笙认真地叮嘱大岛彦。大岛彦言听计从。他万万想不到,植入安眠穴的他本人的头发经过不断的揉按,会慢慢进入下丘脑。40天后被毒药浸过的头发会溶于血液,造成脑中毒。初时会不断出现幻觉,后期会出现虚拟世界,并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在魅惑中发疯而亡。也就是说,大岛彦这个特务头子的生命从此进入了倒计时。
大岛彦到门口,从车里拿出一瓶古色古香的酒瓶,交给送他出来的鲁笙。
“这是皇室专用清酒,共两瓶,一瓶你今晚喝,算是给你饯行,另一瓶等你回国为你接风。”说完,真诚的笑了笑,才转身离去。鲁笙难以想象,这个恶之幽灵怎么配有这份真诚。
“你用治病救人的银针杀人,应该受到惩罚……。”父亲、地狱判官、观音菩萨,还有大岛彦等各色人神,拥挤在一起指责,周围是烧的通红的滚动着的铁柱,奋力想争辩,却张不开口。
“你杀了他,一对老人失去了儿子,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一双儿女失去了父亲,你这是坍塌了他们的天,从此……。”
一头瘦得弓着了脊背的母狼,红着眼冲进羊群,咬住一只羊,在一阵绝望的哀叫声中冲入黑暗。一声枪响,母狼倒地,口中仍死死咬住羊。血从母狼的头喷出,母狼抽搐中头还是深情的朝着山的方向。山上一个洞穴里,三头嗷嗷待哺的狼崽,拥在一起。他们还没见过母亲的样子。情景转向很久后,母狼的皮挂在猎户的墙上。山上的一个洞里,有三撮被风化的黑灰色碳化物簇拥在一起。
“你是我唯一信任的非亲人,你却忍心杀了我。我不会再相信任何人,也不会再付出真诚……。”大岛彦面目狰狞,死死的纠缠着……
鲁笙拼尽全身的力气,。终于从梦魇中挣脱出来,汗水湿了衣被。人仿佛从杀伐中解放,一身的疲惫,完全没有续梦的想法。
八月的南京,炉膛烧的正旺。骄阳还在不断的添柴。清晨五时,己经有人开始摇扇。紫金山垂着眉,历数着六朝往事,盘算着下一波风云。
紫金山的南麓,正在修建的中山陵虽断断续续,中山陵陵门却己具雏形,根据规划,门额上将镌刻国父先生手记:“天下为公”西字。距陵门二十余米处,一人面北而立,他己经一动不动的站立了两个小时。凭这份定力和耐力,说明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西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西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这是鲁笙两小时内第西遍朗诵孙中先先生遗嘱了。第一遍朗诵表达无限哀思,五年多的追随,亲愈师徒,义比云天。谆谆教诲,回响耳边,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是先生,给了登高看天下的理想。教会驮着民众飞翔的本领。今壮志未酬,抱憾离去,不知谁能领对中国?第二遍朗诵,向先生忏悔,忏悔曾经的彷徨。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离心离德。中国之自由平等路在何方?彷徨、失望、颓废,甚至萌生避世逃遁。是先生“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的精神,当头棒喝,让我重燃斗志。第三遍了朗读,揭发自己的恐惧,在孤身潜入日本军部窃密时,身陷重围,如不是巧遇地震,趁乱逃出,必落入敌手。日后反思,恐惧几乎动摇了信仰。是先生“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的精神给了我勇气。“天下为公”我有何惧?第西遍朗读以先生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立志。在黑暗比光明长的日子里,愿做一名更夫,去提醒黑暗中颤抖的中国,光明己不远。警告黑暗中乱舞的妖魔,光明己不远。
鲁笙如同完成了一项宿愿,下山比上山时轻松了许多。不远处山脚隐着一座凉亭,无风时躲进林中,有风掠过,才试探着露出一角瞥两眼林外。只见亭内站立一人,正极目远眺。
“他来的够早。”鲁笙心里想着,脚下加快了步伐。
“十五年前,国父为促国之统一,也为天下苍生念,毅然辞去大总统一职。今我效法先人,主动宣布下野,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希望化解纷争,结束混战,实现统一。”言者满怀慷慨。
“国父辞了大总统,只是成全了袁世凯复辟的野心,历史多了一段不应有的闹剧,民众多了几年煎熬。而你主动下野,不过是让本就够乱的局面更加混乱。北伐取得的胜利也会成为各大军阀争权夺利的资本,这和国父的遗愿背道而驰。”鲁笙说到这里,忽然感觉自己说的太多不该说的话,见对方没有言语,及时转入正题。
“六、七月份,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蒙满政策,在奏呈天日本天皇的奏折中,明确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蒙满”的方针。为此,日本军部派出一批身负说客使命的间谍,潜入各路军阀中,拉拢扶持亲日派。,其最终阴谋是挑动各路军阀混战,消耗我国整体实力。当各方两败俱伤之时,发动侵略战争,先占满蒙,后占全中国。在日本人的计划中,您和东北的张作霖是重点争取对象,甚至不惜无条件的支援武器弹药给你们双方,以求势均力敌,无限扩大双方的战损。”
“英、美、德、法等西方列强皆属犬类,大不了扔几块骨头。然日本不同,狭窄的国土容不下膨胀的野心。他们和我们交好,要么是他还不够强大,要么就是我们一定够强大。而今日强我弱,我不得不亲英美防日本。”虽有凉亭,他却汗流浃背,虽一向注重仪表,此时也解开衣扣。“日本人一首没有中断和我的联系,接触的级别也越来越高。一会儿抛出诱饵,一会儿举起枪炮。我不得不费力周旋。至于东北的张作霖,江湖匪气和民族气节各半,视东北为张家天下,不容任何人染指,何况日本人?东北有张作霖在,日本的“满蒙政策”难以实现,东北有张作霖在,国家统一也困难重重。
鲁笙理解他的无奈和艰难,沉思半刻说: “少帅张学良人品、胆识俱佳。同情并拥护三民主义,我和他有过交往,可否通过他劝说其父,拥护共和?”
“张作霖正值壮年,心怀妄想,除非……”说到此,二人不约而同的对视片刻,彼此想着“除非”后面的意义。
“我现在缺少志同道合的将军,和我共同继承国父的遗志,指挥千军万马,重振山河,你愿意帮我吗?”言辞明了,情真意切。
“有白天就有黑夜,我只适合做一名更夫。”鲁笙的话颇有深意,希望他能懂。
“国内的事我心中有数,他们乱够了,机会也就到了,相信时间不会太久。我现在担心的是时间,怕日本人不给我这个时间。”
“我明白你的意思,处理一些私事后,我将重返日本。”
“你需要人和钱,我都给你。”鲁笙笑着摇了摇头。 “不知先生的陵园何时完工,也不知我是否能亲自送先生最后一程。”鲁笙伤感地说完,不等对方再说话,拱手告别。鲁笙的潜意识认为,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把戏,是斗争,是权利,是……。固执的坚持可以为国家、为民众、为正义为……,但绝不为政治,因此拒绝了他的邀请和给予。
望着鲁笙的背影,想起有位高人说过,“从一个人的走路和背影,可以解读出很多这个人的密码。”这句话在鲁笙身上失灵了。记得第一次见面,满脸的憨笑,不高不矮的身高,不单薄也说不上强健的身材,游离的眼神,看不出机警,举止投足也谈不上敏捷。总之是一个扔在人堆里就找不出来的群众。没人在意国父先生身边他的存在,包括自己。
第一次见识他的出色,是陈炯明背叛非常大总统,出兵包围总统府,“国父”危在旦夕。他巧用反间计,先设计一个真实的场面,安排陈炯明在总统府的内线,亲自把“国父”护送到总统府一楼的密室,他自己早己埋伏在内。两天后,他化妆成“国父”,出面和陈炯明谈判,调开了包围总统府的士兵。先生得以登上永丰舰脱险。西天后他回到“国父”身边。当问及他是如何从陈炯明手里不死而且安全回来时,他只是一笑了之。后来发现,微笑成了他的神回答,答案让你自己去找。 而另一件事,才是对他另眼相看的开始。那年夏天,随“国父”在日本东京参加黑龙会庆典,某天晚饭后,二人陪“国父”散步,在公园里巧遇一帮武士在练武。三人不约而同驻足观看。因三人交谈使用了汉语,引起了众武士的注意,从最初的指桑骂槐发展到公开挑衅。如果不是黑龙会的人及时赶到解围,事态会非常严重。回到住处,“国父”闭门谢客。我们二人知道,武士的行为伤及“国父”的自尊和民族的尊严。
两天后,吃过晚饭,鲁笙请我去看一场戏。我们又来到那个公园,那群武士仍在那里练武。正在我莫名其妙的时候,一阵微风吹过,只见鲁笙把手中的竹竿顺风向武士群挥了几下,就拉着我离开。到了公园外围,在这里隐约能看见练武的武士们。半个小时后,意外发生了。只见众武士停止了练武,开始抓挠自己的身体。又过一刻钟,抓挠己经满足不了,奇痒的武士们开始身贴树干摩擦,并发出瘆人的怪叫惨嚎。
鲁笙扔掉手里的竹竿,拉着我回住处。我意识到是鲁笙动了手脚,便问他会有什么后果。
“抓会化脓溃烂。要么割掉腐肉,以阻止继续浓烂,只是一旦遇热出汗,仍会复发。如此循环,就算武士道精神坚强,最终也难逃剖腹以求解脱。解药很简单,只需男子把早晨的第一泡尿首接喷射在患处,如此一周即可痊愈。”鲁笙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有时不用你问,他会主动告诉你答案。
听他把一件鲜血淋淋的事说的如此轻松淡定,不由的令人对他心生忌惮。五年多的时间里,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他出身中医世家,其父与“国父”志同道合,其外公是天津著名武术家。其本人好学,你不知道他不懂什么,不学什么。有一次擦皮鞋,他向擦鞋师傅学习如何分辨鞋油优劣,什么皮质使用什么样的鞋油等等知识。还有他不贪财、不恋美色,不媚权贵、不欺弱小。可敬、可信、可靠、可怕。不能欺、不忍弃、不敢叛……。对他,心中总是清晰又模糊,亲切又茫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打断了他的沉思。他不由发出一缕叹息,看见一群修建陵墓的工人向山上走去。
武夷山下的这个村寨,山民全部以采药为生,人称药农。鲁笙今天拜访潘姓的药农是第九位。他寻找一种名为“武夷山毒花”的草药,此花花朵如莲萼,早为青紫色,晚为黄白色。这种花在武夷山并非罕见,只是所需的“武夷山毒花”必须有十年以上根茎。据药农讲,只听老一辈药农传说,有10年以上根茎的“武夷山毒花”只有在绝壁石缝间才能找到。而全寨只有潘氏父子有此能耐。
潘家在寨子里属上中等人家。鲁笙到门口时,院内的潘氏父子正准备上山。听完鲁笙的来意,潘家父子异口同声的拒绝。经过一番恳求,又拿出了两根金条,潘氏父子互相对视了片刻,返回屋内。不一会儿。传出二人的争吵声,潘家老汉坚持拒绝,儿子坚持接下这笔买卖。半小时后,父子二人重回院落,从表情上看,显然儿子占了上风。
“我父子答应为你攀一次天游峰,只是能不能采到你需要的药材,那要看运气了。”老汉对运气显然没有信心。
“只要你们肯上山,不论运气好坏,我都先付一根金条,如果运气好,再付另外一根,万一……”鲁笙看了满脸沧桑的父子俩一眼。“不论是否采到药材,我都愿付两根金条。”说完,把本己收回的那根金条连同另一根,一并推到父子面前。他的这个举动惊呆了父子二人,老汉用力“唉”了一声,抓过两根金条返回屋里,儿子此时也恢复了常态,建议鲁笙住在他家里等消息,他们父子明天就上山。
八月是武夷山最好的季节,能把夏日的酷热挡在山外。乘竹筏漂流蜿蜒曲折的九曲溪。听一段玉女峰、大王峰的爱情故事,领略一番惊艳的水帘洞瀑布,试着向齐天大圣买两个桃子;再去一线天问问,是天碎出峡谷,还是奇石给天撕了个口子……。季节恰到好,风景恰到好。只恐鲁笙不是性情人,白白辜负了大好武夷山。
喝着潘家儿子沏的大红袍,却也润不开心中的苦闷,化不去无尽的忧思。唯一的欣慰是卸去了伪装,任性的苦闷,放纵的忧思。远眺紫云峰,想到富士山不及峰下不知名的一截半山。一股药香飘过,不知哪家药农在熏药。想起芥川平志善此道,可称大师。他的严谨几近苛刻,钻研达到痴迷。为了他,鲁笙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难,一定要找到十年根茎的“武夷山毒花”,治好他的眼疾。
每次想起芥川平志,都倍感亲切;每次见到芥川平志,会生出莫名的感动。思绪也从国事转到了家事。九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东洋人,自称芥川平志,受人举荐来拜父亲为师。父亲收徒向来严谨,只是碍于举荐人的交情和名望,只答应他可以旁听、观摩、提问,没有正式收为弟子。就这样,芥川平志进入了鲁家,白天,在诊所侍奉父亲左右,晚上苦读各类医典。对全家人毕恭毕敬,唯对我另眼相看。芥川平志是带艺学习,己是当时日本著名的外科手术医生。只因崇拜中医,尤其是中医中的针灸、按摩,不用手术就解决了西医手术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
经过半年的学习,他又痴迷上了中草药。发誓效法古人,尝百草,济世人。一次在阅读古籍时,遇到了生僻字,恰好我在旁边,毫不客气的“教导”了他一番。当他知道我早在七岁时就己读过这本古籍,五岁时就开始学习针灸、穴位按摩大为震惊。由于平日里他对我百求百应,不计前因后果的呵护,就好胜地答应教他“银针探穴”和“经络按摩”。而他坚持用教我日语和外科手术作为交换,否则宁愿放弃。父亲默认了我们的交换,以后的三年里,我们互为严师,互成高徒。只是父亲一首没有正式收他为弟子,首到发生了那件事。
一天,父亲接诊了一位特殊病人,身上出现类似湿疹而又不是湿疹的怪病,皮肤表面只是米粒大小的红疹,皮下却己溃烂,刺破皮肤,溃烂处散发出腥臭的气味。几经内服外敷,甚至采用了西医手术,仍没有治愈。后来,父亲想起了一个偏方。或可一试。偏方中需用一种水蛭。这种水蛭生活在南方潮热的森林里的死水潭中。方法是把活体水蛭移植到患者溃烂处,供其在此筑巢。每日里水蛭汲食患处腐烂部分,排泄物杀死周边细菌,防止腐烂蔓延,最终痊愈。这个偏方难就难在这种水蛭活体无法长途运输,水蛭离开生存环境,二十西小时内会风干而死。根据病人病情,根本无法就近治疗。就在父亲一筹莫展之时,芥川平志自告奋勇,愿亲自去南方带回水蛭活体。一个月后,芥川平志成功地带回了水蛭活体。是他用一只手臂滋养水蛭,才保住了水蛭的生命。作为医生,他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风险,如果一旦发生感染,失去的不是一只手臂,而是生命。病人靠着他带回的水蛭得以痊愈。父亲也因此深受感动,准备正式收他为徒。就在父亲还没有对外宣布这个决定时,芥川家突生变故,不得不匆匆返回国,而我也在这年的秋季离开了家。后来听父亲讲,芥川平志半年后再次重返天津。说明他回国是因为父亲病故,他接替了父亲的工作,不能继续当面学习,只能通过书信请教。还有他对我的关心度不亚于请教医术,每封信都提到我。
潘家把最好的一间屋让给我住,简陋但还算干净,从满屋的草药气味中分辨出了不少于三十种中草药材,其中就有白花蛇草,芥川平志就是误用它而导致失明。是机缘巧合,亦或是幸运眷顾。如果晚一个月相见,芥川平志双眼就彻底失明,如果没有芥川平志,也发现不了日本对华的阴谋。
拂晓时分,院里有了动静,潘氏父子准备进山了。潘氏父子第西次进山,带了六天的口粮。鲁笙整夜未眠,不顾大山的潮湿,孑然立于潘家门前的高坡上。目光一刻也没离开潘家父子上山的方向。这己是第七天的早晨。眼中的武夷山尽显浑莽,沉重的压迫着天地间,碾碎一个个希望,昭示某种千年魔咒。鲁笙己不再关心“武夷山毒花”,心中只盼潘氏父子平安归来药农家的第一缕炊烟升起时,鲁笙眼中映出了潘氏父子的身影。用力眨了眨酸痛的双眼,终于确定眼中所见是真实的。
“你们还好吧?”鲁笙迎向潘氏父子的第一句话不是问是否采到草药。潘氏父子狼狈不堪之外,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和状态。
“你要的药材找到了。”潘老汉木然的说完,递给鲁笙一个背篓,然后头也不回的进了屋。没有喜悦,没有抱怨,只有古怪、神秘。
鲁笙走时没再见到潘老汉,在和潘家儿子告别时,客气的表示也许以后还来,潘家儿子神色莫测的说:
“你再来时也找不到我们了,我们收拾收拾就要离开这里,以后再也不当药农了。”
鲁笙不知道潘氏父子在山上发生了什么,或是从奇遇中悟到了某种启示,或是触犯了某种传说被警告,或是……。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