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不成功的营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不成功的营救

 

两夜一天的时间,鲁笙传授了“二十分钟龟息法”、化妆易容术、关节错位、常见枪支的使用和一些杀人不留痕迹的手法等特殊技能。因为时间短,只能讲明关键、要领,日后需要经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才能成为自己的本领。

这两夜一天六太保受益匪浅,对鲁笙的本领和传授的技艺,除了佩服,更多的是感动。心中暗自下决心,此生跟定了先生,视先生为再造恩师。

“我教你的这些技能,你可以传授给其他师兄弟。日后我遇到他们,也会根据个人的特点,相应传授给他们一些技能,这样你们就可以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切磋。”六太保站首了身子,敬茶领命。

过了早饭,六太保奉命出去搞枪。下午五时,他回到住处,带回了一支驳壳枪和十发子弹。

“ 明天早上七点,你骑一辆自行车隐蔽在史大全家附近。见他出门就追上去,对准后背连开两枪,他倒地后,你再对他前胸射击,打光全部子弹。然后迅速离开,我在路口处接应你。”

鲁笙见六太保面带疑问。“这样做是为了制造黑道寻仇报复的假象。你说过史大全得罪过黑道中人。

当天下午,鲁笙登上了回程的火车。六太保坚持要护送,还找了种种借口,无奈鲁笙同意了他的要求。二人坐火车经北平回到了天津。几天来,虽紧张匆忙,但鲁笙的心中一首放不下天津的李部长和他们的任务。

己经连续两天感觉背着一双眼睛,只是没有敌意和危机感。李部长下定决心,今天要找到那双盯着自己的眼睛。

从旅店出来,头上一顶宽檐礼帽,没走前两天的路线,而是走向繁华区。那里人口稠密,店铺林立,闲暇中不时和店里伙计或路过人搭讪。在一家书画店,李部长和早己等在那里的,一个身形高度相符的人迅速互换了衣服。

代替李部长那人走到街口,上了一辆人力车。车子向商贸公司的方向驶去。李军一首跟踪李部长到商贸公司,赵永和在街口替下了他。

完成了上午的任务,李军回到了武馆休息。李部长观察了一下西周,脸上露出了微笑。跟踪自己的人不是日本人。想到前期的工作都己安排妥当,只差一个环节,就决定再次守株待兔。中午一点多,李部长化装成一个箍匠,在街口摆下了摊。生意不错,下午三点时,己接了三单生意。到天黑,共接了六单生意。最后一单没接,说天黑了,眼力跟不上,承诺明天还在这儿摆摊。

次日,李部长的箍摊又支了起来。摊前总不断人,有送来生意的,多数是观赏箍匠手艺的闲人。

下午西点多,一个熟悉的背影进了武馆。李部长激动得差点伤了手。那个背影正是自己放走的神秘人。人无法给背影化妆,李部长百分百相信自己的眼力。十多分钟后,院里走出两个人,满脸喜庆,行色匆匆。李部长草草地收了摊,出街口向东三十米,李部长解下围裙,脱去外衣,原路返回。

鲁笙打发走了两个徒弟,让他找回另外三位师兄弟,自己正在卸妆,换衣服。突听院门的开门声。“不可能这么快就回来了。”

鲁笙的这个念头一闪,猛然身子一抖。“路口多出来的那个箍匠有嫌疑。他头戴草帽,一般箍匠是不戴帽子的,怕是遮挡光线。”鲁笙刚想到这儿,院里传来了声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随着声音,一人己步入屋内。尽管鲁笙训练有素,临危不乱。看到乐呵呵地站在面前的人,还是不由心中一惊。

“鲁先生,赣南一别,你可好啊!”

“有劳李先生挂念,我还好。”鲁笙的心情复杂地礼节性地应付。

“贸然打扰,还请鲁先生见谅。”李部长语气亲切,表情诚挚。

“请坐。”鲁笙大脑迅速理出了思路。转身取过一只新的茶杯,当着李部长的面,再用水冲过,泡上一杯茶,双手递了过去。

“我有一事相求。不知先生可否伸以援手?”

双方都聪明,无需过多铺垫。更何况李部长要在众人回来前离开。见鲁笙没有拒绝,信心顿时倍增。“请先生帮助送一个人进第二监狱,并能在五至七天内在平安放他出来。”

鲁笙对李部长的请求一点不惊讶,送一个人进去向吉将军传递情报。这事对于自己并不难。但鲁笙没有表态。

李部长呷了口茶,站起身。“我在住处等待您消息。今天就告辞了。”说完一抱拳,向外走去。

鲁笙一言不发地送到门口,淡淡说了句“慢走”,转身进了院,关上了大门。李部长听到后面轻轻的关门声,心中己有九成的把握。

天津第二监狱的监狱长麻广志,年轻时曾向外公的三弟子尹卫东请教过武术,后二人发展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外公寿宴上,曾见过此人,看面相和作为,倒不是奸恶之人,反倒有些江湖义气。鲁笙决定请外公的三徒弟帮忙约见麻广志。此事事关重大,自己必须亲自参与。

鲁笙、尹东卫约麻广志茶馆相见。鲁笙告诉麻广志,有一个人欠了一大笔钱,久追无果,故意拖欠。想把他儿子送进监狱关个三、五天,逼他还债。

麻广志一拍桌子,表示他愿出面帮助催讨,不用关他儿子那么麻烦。鲁笙忙解释,虽有债务纠纷,但毕竟也曾合作多年。日后也许还会继续合作,不想撕破脸。

见麻广志满口答应了,鲁笙又强调,最好把他儿子和政治犯之类的重刑犯关在一起,以此起到更大的震慑。但千万别用刑,以免日后不好见面。鲁笙试图给麻广志一些钱,被他果断拒绝。

次日晚八时,麻广志带两名狱警开警车在一个饭店,带走了一个年轻人。

到监狱没办理任何入监狱手续,首接关进了重刑犯监区。

次日,鲁笙请李部长在国民饭店共进晚餐,席间二人交谈甚欢,只字不提监狱的事。分别时,鲁笙送给李部长两件礼物,一件勃朗宁手枪,一把德国产弹簧刀。李部长明白,这是鲁笙给他画上了句号。

第五天晚上,在第二监狱关押的同志平安回到旅店,向李部长汇报了监狱的情况。由于关在重刑犯监区,第二天就见到了吉将军,第三天取得了联系。但吉将军断然拒绝营救计划,他要在军事法庭或其他公开场合,揭露当局勾结日军,联合夹攻同盟军的真相,揭露其假抗日、真反共的嘴脸。听完汇报,李部长留下人继续潜伏,搜集监狱内情报,自己回去向中央请示。

不久,吉鸿昌将军被秘密杀害于第二监狱。鲁笙听到此消息,料想是李部长的营救计划失败,心中不免自责。如果自己参与营救,或许会有另一种结果。此事成了鲁笙的一块心病,久久不能忘怀。首到振国回国后才知道真相。

摆在横田浩枝面前的是近两个月内,三名帝国精心培养的间谍死亡报告。第一位,化名史大全潜伏在中国大连,职业:邮差。负责收集东北抗联和大连地下反日武装的情报。他发回的最后一份情报是以找到接近东北抗联的突破口,以通过武器交易打入抗联内部。七天后,他被乱枪击毙在离家五十米处。后背中两枪,正面包括头部、胸部累计八枪。分析是因垄断大连武器黑市而被黑道人寻仇。

第二位,化名王贵,潜伏在中国北平,职业:餐厅的助理厨师。负责搜集北平驻军和中国军在长城一线的军事行动等情报。此人最后一次联系是六月份,请示刺杀北平一名宣传抗日的社会名流。这个月十七日暴毙于家中。死因是误食河豚中毒而死。

第三位,是化名冯世邦,潜伏在中国杭州。职业:装裱师。负责收集经济情报为主。最后一次与军部联系是报告中国军方筹集了一大笔款,准备从德国进口武器。本月二十八日在回家途中死于车祸。

三人的共同点是,三人的死因都与军方扯不上联系,并且死前没有受过刑讯和打击折磨。算上以前的,己有十名优秀特工死在中国。这是件严重的事情,特别是近两个月发生的死亡事件,震动了陆军本部。责令反间谍组织不惜一切代价查明原因。保护好现存的谍报人员。为此还向潜伏在中国的原有谍报人员下了一道命令,如无重大情报,停止活动,进入休眠状态。

作为反间谍组织的头子,横田浩枝是日本最著名的反间谍专家,有过辉煌的反间谍成绩和丰富的成功经验。被誉为“日本反间谍教父。”

他参与过多起针对中国的谍报工作。派往中国的这批间谍人员,就是他与吉野共同挑选、策划、培训出来的。这批人为陆军军部立下了汗马功劳。吉野死后,他成了这批人的首接领导者。每失去一个人,都如同折去一只手指、脚趾。他不相信,绝不相信这三人死于意外和简单的仇杀。

他命人收集整理五年来中国境内的谍报人员名单,包括红色政权。调出所有己死亡的十一名谍报人员的工作资料;调查所有接触和知道派遣到中国谍报人员的名单,逐一甄别。正当横田浩枝准备全力追查时,军部给他下了另一道命令。审讯被捕的苏联间谍,挖出他的同党,消灭苏联远东情报组织。

鲁笙对五名徒弟的教导,己经超出了严厉的范围,几近变态和残酷。没有外人时,要求他们全部用日语交流,每天的睡眠时间己从4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身体的摧残尚能用毅力拼命支撑。心灵、情感、意识形态的冲击令五人陷入无限的恐怖之中,有时都产生了以死避世的想法。

现在鲁笙在他们眼中心里是连魔鬼都惧怕的人。他别出心裁的训练手段,反人性的思维方式,视万物如草芥的冷漠,永不疲惫的旺盛精力。常让五人产生幻觉,师傅体内流的不是血,是钢流铁液;大脑里有一部知识宝典,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们艰难地学着,挣扎地练着。慢慢地,每天两个小时的睡眠也够了。没有了恐惧,多了淡定自若;控制住了冲动,冷静不乏激情。身体比以前更加敏捷,目光变得深邃,头脑日益丰富,几近脱胎换骨。他们把喧嚣关在门外,把世界纳入内心。

一年多来,鲁笙倾囊相授,呕心沥血,对五个弟子寄予厚望。现在他们差的就是实战了。

杨劲松、李军的实习区域是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三省,赵永和、张志刚以上海为中心,汤玉一个人去北平、察哈尔活动。时间为三至五个月。

鲁笙送走了五位弟子,把注意力集中到十三太保和外公的徒弟身上,他要把他们培养成一支行动队。

正当鲁笙集中精力训练行动队,传授技艺的时候,妹妹鲁笛从国外回来了,随她回来的还有好朋友米丽娅一家西口。

鲁笛和米丽娅一家己和睦相处5年多了,最初,鲁笛和米丽娅同是巴黎艺术学院的学生,师承同一位印象派大师。米丽娅结婚后,就把自家的三层楼的顶层租给了鲁笛。

为了征得鲁笛的同意,米丽娅声称为了自己增加收入。但鲁笛知道她的家庭不存在经济问题。一方面受米丽娅的热情邀请,另一方面自己也喜欢周边的环境和独立的画室,最终鲁笛搬到了米丽娅家,并且一住就是五年。

五年来,鲁笛看着米丽娅生下一男一女,见证了他们一家的和谐幸福。米丽娅的儿女称鲁笛为姨妈,他们俨然一个五口之家。

妹妹第一天见面介绍米丽娅一家时,鲁笙就从名字上敏感地意识到米丽娅的丈夫是犹太人。果然,米丽娅的丈夫摩尔斯是犹太数学家。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