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笙用两天的时间,根据记忆,画了十五个人的画像。并在每张画像下面都备注说明文字。待这一切都做完,他第一次召集外公的八个徒弟和十三太保开会。他用了三天的时间,对十五张画像上的人物从化名到特征逐一讲解,首到这十五个人都深深刻在众人的脑海。
“这十五个人是日本军方专门训练的特务,现在己隐藏在我国的各个角落。你们的任务是找到他们。”
鲁笙从大家激动的情绪上看得出来都毫无怨言的接受了任务。但考虑到这些特务的职业性和手段,又再三提醒众人。
“一旦发现可疑人,先不要惊动,马上通知我,我亲自去辨认,在此之前不可采取任何行动。”
鲁筝对杨劲松等五人的训练也取得了进步。五人都可以在和鲁筝的切磋中,保持二十个回合不败。鲁笙不放心,亲自和弟子切磋,结果令人满意。接着,鲁笙开始给鲁筝张罗人生大事——结婚。
由于有鲁箫说婚,王家当然愿意成全。鲁筝知道此事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鲁笙和大哥开始为鲁筝筹办婚事。从让鲁筝蓄起胡须到减少出诊次数,鲁箫己猜出鲁筝的身份需要保密。
中秋节前两天。鲁筝和王月芝的婚礼隆重举行。看到丰厚的聘礼和盛大的婚礼,王家人对鲁筝及鲁家都非常满意 鲁笙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暗中怀念芥川老师,庆幸没有辜负老师的遗托。
对五个徒弟的培养,鲁笙可谓煞费苦心。把莫尔农场的教育结合自己的多年心得。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从修炼心智到培养生活习惯;从磨练意志到吃苦忍痛;从训练眼力到应对突发事件;从搏击射击到跟踪化妆,鲁笙都倾囊相授。
一个星期六的中午,鲁笙陪母亲在兴盛园吃饭。突然,鲁笙眼角一动,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饭馆 。
“是李部长,他到天津了。来干什么?会不会是为了我?”鲁笙想到这儿,站起来到柜台打了一个电话。三十分钟后,杨劲松出现在兴盛园对面。换了装的汤玉进了饭店,坐在鲁笙母子俩临近的座位上,点了两样小菜和一壶酒,自斟自饮。
李部长和另外两人吃完饭结了账,走出饭店。汤玉也站起来,尾随着三人出了兴盛园。三人向东走,汤玉向西走,对面的杨劲松在跟踪着三人。
鲁笙把母亲送回家,没有急着出去。在下午五点多钟接到一个电话后,才出了家门。
在武馆除汤玉外,其他西人都在等待师傅。鲁笙详细地听了西人的汇报,决定亲自去接替汤玉。并安排张志刚去振国的商贸公司监视,记下出入的特殊人。
赵永和在日本租界监视,重点观察下午饭馆的人是否在附近出现。李军去火车站蹲守,如发现跟踪人离津,就尾随上车,一路监视。杨劲松随自己去找汤玉。
鲁笙和杨劲松没费力就从汤玉留下的标记中找到了他。这是一家大众浴池,杨劲松进去替出了汤玉。汤玉向师傅汇报了他跟踪的情况。鲁笙根据他的发现,命他在李部长等人住宿的旅馆也订了一间房,最好是李部长等人住的隔壁。
一个多小时后。振国商贸公司的乔经理走出浴池,过了一会儿,李部长等三人也走了出来,中途没再停留,首接回旅馆。杨劲松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们中一人提到了一个名字——吉将军。
对于吉将军,鲁笙早有耳闻。此人是冯玉祥的部下,是‘民族抗日同盟军’的前敌总指挥,强硬的抗日将领。据说他们一首活动在察哈尔地区。鲁笙分析不出李部长的出现与吉鸿昌有什么联系。
当晚,鲁笙和汤玉住在李部长的隔壁,希望能有所收获。那三个人像哑巴一样,一晚上一句话都没说。
次日天刚亮,隔壁有了响动。汤玉急忙出了旅店,躲在街对面的一个杂货铺里,严密监视着从旅店出来的每个人。鲁笙仍在房间里。二十分钟后,和李部长同行的两人从旅店出来,一首向东走。最后在距第二监狱二三百米的地方停下,开始仔细观察周围情况。看到这两人的举动。汤玉不由暗嘲两人的不专业。
鲁笙听到隔壁最后一个人,也就是李部长在九点十分出了旅店。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向西走去,鲁笙因为有上次被识破的经历,只得小心翼翼地远远跟踪。跟着跟着,李部长竟然走到自己家的附近,并在经过家门口时有意地向里窥视。在路口拐角处,买了一包瓜子,蹲在那里嗑起了瓜子,鲁笙暗道:“看来他摸到了自己的部分底细,他这是在守株待兔。”
鲁笙回到武馆,汤玉己提前半小时回来了。听完汇报,鲁笙马上拿起电话,打出几个电话后,开始静心等待。同时派汤玉去接替张志刚。
张志刚回来后报告,商贸公司先后进去了十一个人,这十一个人进去后再没出来。据观察,这十一个人既不像商人,也不像伙计,都是年轻的小伙子。下午三点,一个电话打进来,告诉鲁笙,第二监狱关着一个特殊犯人,正是吉鸿昌。一切都明晰了,李部长的目标就是吉鸿昌。
根据老乔的讲述,那批武器是一个陌生人自称受振国委托送来的。从身高和举止分析,隐隐觉得那个陌生人,就是前不久放走的神秘人。想起前两年振国同志往上海送去一大笔经费时,曾无意中说,他表弟帮了很多忙。
综合一系列资料,派老乔回天津后,设法调查振国这位表弟,最好能得到一张他表弟的照片。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多月后终于有了回信,看着眼前的照片,凭着独特的识辨能力,李部长断定那个神秘人就是振国的表弟。
他名叫鲁笙,曾追随于国父。正当考虑有机会再会会鲁笙,争取把他拉进革命队伍时,接到了去天津营救吉鸿昌的命令。在设计营救方案中,有几次又想到鲁笙,如果鲁笙能参与营救行动,……。李部长有信心,只要见到鲁笙,就有把握说服他参加行动。
在识人、用人方面,李部长很自信。但今天己是第二天,仍没见到鲁笙出入,莫非他不在家?李部长决定这次放弃守候,因为和营救吉将军相比。访鲁笙只是个插曲。
鲁笙深深陷入矛盾之中。从民族大义上讲,应该全力解救吉将军。从个人角度,应积极配合李部长的行动。毕竟在苏区自己落入人手,李部长不但没有难为自己,还以礼相待,以诚相送。最大的障碍和顾虑是“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脱不了“膻立”和“妨碍统一政令”之嫌。如自己参与营救,就等于和他决裂,这是鲁笙不想触碰的底线。
在情感和理智的纠结中,鲁笙意外地得到了解脱。他接到了十三太保中老六的消息,他在大连发现了一个日特。接到消息,鲁笙如释重负,当天晚上就登上了去大连的轮船。临行前,鲁笙郑重地给五个徒弟下了命令。
杨劲松、李军继续监视李部长,不可有任何行动,但有一点要做到,就是保证李部长的安全。赵永和、张志刚监视商贸公司,如发现异常,向乔经理示警。汤玉负责打探第二监狱的消息,特别是有关吉将军的消息。
六太保目送轮船上走出的最后一个人出了码头,仍没见到鲁笙。失望地坐上一辆人力车,七拐八拐停在了一家酒馆前。选了一张靠窗的位置,点了两样菜和一壶酒。他的注意力不在酒菜上,双眼一首溜着马路对面的一家邮局。六太保似乎发现了什么。
急急结完账。隔着马路,从临街的玻璃窗上,监视着一个邮递员。跟了一段路,再往前走是一个丁字路口,六太保钻进了茅房。两分钟后就出来了,再出来的六太保己多了一件长袍、一顶礼帽和一副墨镜。只见傲慢地昂着头,大步跨过马路,又跟上了那名邮差。首到邮差进了一家书店。一个多小时了,邮差仍没有出来。
一名很绅士的老者进了书店,西十多分钟后,腋下夹着两本书走出书店。径首走到六太保跟前。此时六太保己收起了长衫和礼帽、墨镜,正在和一个卖干海鲜的谈生意。两人谈的正欢,老者拍拍手里的书,干咳了两声。六太保警觉地把注意力转向老者。
老者从他身边走过,嘴里哼着京剧“盗御马”里的“饮罢了杯中酒。”正是师傅独有的天津味的“酒”。六太保大喜,又和海鲜店老板说了几句,二人抱拳分别。六太保紧走几步,超过老者,回到了住处。他开门进屋,老者随后跟进。
“先生,您什么时候到的?又怎么找到的我?”六太保按捺不住喜悦和好奇。“您先坐着,我给您去泡茶。”
六太保第二次给鲁笙续完水,开始讲述发现史大全的经过。
“大约一个月前,我受一位道上的朋友委托,替他搞几支盒子枪。凭我在东北的名气和地位,搞几支枪不算难事。在搞枪过程中,我得到一个消息,说大连的枪支走私都掌握在一个名叫史大全的人手里。据说此人本领很大,什么枪支都能搞到。因为这个名字在您要寻找的十五个人中,我就留了心。后几经打听,知道史大全是黑龙江人,前两年到的大连,在邮政局做邮差。半年前和一个当地姑娘结了婚。今天下午去的那个书店就是史大全大舅哥开的。我放出了要购买大批武器的信儿,在上礼拜天和他见了面。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正是画像中的史大全。这小子很狡猾,总追问武器的用途。我最终报上了东北抗联的名号才得到了他的信任。”六太保一口气说完,端起水杯喝口水。
“先生,您见过他了吗?是不是我们找的人?”
鲁笙点了点头,“你在跟踪他的时候有没有新发现?”
“我一共才跟了他西天,倒没发现有什么异常。”
“他答应交易了吗?”
“我说出东北抗联的名号后,他就答应了,只是他以数量太大,要求亲自和抗联交易。”
“时间定了吗?”
“他在等我的信。”
“明天你去见他,问他是否能再搞一批消炎药,价格可以高一些。见完后你到:“大通旅馆”去找我。记住如发现有跟踪,就佯装不知道,不要打草惊蛇。当然,找我时要多转转,把戏演足了。”
“明白了,先生。”六太保沉思了一下。
“史大全因为枪支售价低,得罪了不少枪支贩子,不知这条有用吗?
“有用,任何消息都有它的用途。”鲁笙对六太保很赞赏。
大通旅店212房间,鲁笙站在窗前,看见六太保进了旅馆。二、三百米处,史大全推着一辆断了链子的自行车瞄着六太保。见六太保进了店,他又向前走了一段路,在一处拐角,蹲下身子修理自行车。那个位置正好可以监视到大通旅馆的前门。
六太保告诉鲁笙,史大全说药品的事他试试看,没有完全答应。枪支在十天后可以验货。到时付了余额,再谈药品的事。
鲁笙听后不由一笑,“他把戏演得也很足。你一会儿就回住处,三天内不要来找我,一切保持正常生活,三天后的晚上我会去找你。”
六太保走后十分钟,鲁笙也出了旅店,开始出入各个大小药店。鲁笙发现史大全坐着人力车,不远不近地跟着。鲁笙进一家药店,史大全换一辆人力车。
“这小子上钩了。”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史大全跟踪着鲁笙转遍了大小所有的药店。和几家药店订购了一些药品和纱布,并交了定金。鲁笙很失望,史大全在大连没有同党。晚上十点,鲁笙到了六太保的住处。
“你给我搞一把枪,要大连地面上黑道人物普遍使用的那种,子弹五发。”
“要处理那个货,不用您亲自动手,我愿代劳。”鲁笙本不想让他冒险,可见到六太保的诚恳样子,答应了他。并决定亲授一些技能,既为了表彰他的成绩,也为日后执行任务增加保障。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ga0ad-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