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阵前博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二章:阵前博弈

 

山海关外的局势如同一锅即将煮沸的沸水,咕嘟咕嘟冒着紧张的气泡,大战一触即发。吴三桂在关内心急如焚,深知李自成的大顺军势如破竹,仅凭自己的关宁铁骑,根本无力抵挡。经过数日的辗转反侧与权衡利弊,他最终决定派副将杨坤、郭云龙携亲笔信向多尔衮求援。

杨坤与郭云龙二人快马加鞭,马蹄扬起一路尘土,片刻不敢停歇。抵达清军营地时,二人己是满身疲惫,但神色依旧坚毅。见到多尔衮后,他们恭敬地单膝跪地,将书信呈上。多尔衮身着绣有金龙的华丽八旗服饰,头戴貂皮暖帽,帽顶的红缨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他眼神如鹰隼般锐利,略带几分审视地接过书信,缓缓展开,信上写道: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殿下钧鉴:

自李自成逆贼犯上,攻陷北京,崇祯帝下落不明,恐遭其毒手。中原大地瞬间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三桂虽率关宁铁骑拼死据守山海关,然贼势滔天,我军腹背受敌,恰似狂风中的孤舟,摇摇欲坠,独木实难支撑这倾颓之局。

久闻殿下雄才大略,威名远扬,仁义之举传遍西海。值此天下大乱之际,唯有殿下之大清,兵强马壮,可挽狂澜于既倒。三桂恳请殿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出兵相助,与我合兵一处,共讨逆贼李自成。若能成功剿灭此贼,恢复中原太平,三桂愿割让京东数地之地以酬谢大清。此数地土地肥沃,人口殷实,可为大清之疆土添砖加瓦,亦能彰显殿下之伟业。且此后,三桂愿与大清永结盟好,共保太平盛世。

三桂深受大明皇恩,虽处此绝境,恢复大明江山之愿从未更改。此番求援,实乃救亡图存之举,亦是为了延续大明国祚,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望殿下以大局为重,早定大计,三桂翘首以盼,不胜感激。

大明平西伯吴三桂叩首”

多尔衮读完信,并未立刻表态,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他轻抚着下巴上修剪整齐的胡须,眼神在营帐中来回游移,似乎在权衡着这其中的利弊得失。过了半晌,他抬起头,目光冷峻如冰,首首地看向杨坤和郭云龙,缓缓开口说道:“吴三桂欲借我大清之力剿灭李自成,这算盘打得倒是精明。但我大清出兵,绝非儿戏,这其中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皆是天文数字。他吴三桂仅以割让京东数地土地作为酬谢,这诚意,似乎略显不足啊。”

杨坤心中一凛,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抱拳说道:“摄政王殿下,我家将军实是诚意满满,毫无保留。如今局势万分危急,李自成狼子野心,一旦攻克山海关,必将挥师北上,大清亦恐难独善其身。那李自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行径早己天怒人怨。我家将军深知,唯有与大清携手,方能拯救天下苍生,挫败此逆贼的阴谋。割让京东数郡土地,绝非虚言,将军定会信守承诺。还望殿下明察。”

多尔衮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哼,口说无凭。我大清向来赏罚分明,行事讲究规矩。出兵相助可以,但吴三桂必须剃发称臣,归降我大清,方可表其诚意。否则,我大军一旦开至关前,若有丝毫抗拒,定将山海关踏为平地,玉石俱焚!”

郭云龙一听,心中顿时焦急万分,忍不住上前一步说道:“摄政王殿下,剃发称臣之事,事关重大,还望殿下三思啊!我家将军深受大明皇恩,一心只为恢复大明江山,此等要求,实在难以从命。还请殿下网开一面,另寻他法以表诚意。”

多尔衮脸色瞬间一沉,目光如利刃般射向郭云龙,厉声道:“难以从命?如今吴三桂己是瓮中之鳖,若不是看在他还有几分可用之处,本王岂会与他多费口舌。这是他唯一的生机,回去告诉他,好好掂量掂量。要么剃发称臣,与我大清共图大业;要么顽抗到底,等着被李自成和我大清前后夹击,灰飞烟灭。让他尽快给我答复,莫要误了本王的大事!”

杨坤见多尔衮动怒,赶忙拉了拉郭云龙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然后再次抱拳,恭敬说道:“是,殿下息怒。我等即刻返回,将殿下的意思如实转告我家将军。”

杨坤、郭云龙无奈,只得告辞返回山海关。

杨坤、郭云龙带回多尔衮的强硬要求后,吴三桂陷入了痛苦的煎熬与抉择之中。剃发称臣,意味着背叛大明,将背负千古骂名;可若不答应,自己不仅大仇难报,山海关也必将落入李自成之手,到时自己和麾下将士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接下来的几日里,吴三桂寝食难安,反复权衡利弊。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时而望着窗外的山海关,那是他坚守的阵地,也是他如今命运的牢笼;时而又拿起桌上的书卷,试图从古人的智慧中寻得一丝启示,可思绪却如乱麻般难以理清。

5 月 25 日,多尔衮率领清军浩浩荡荡抵达山海关外。一时间,关外旌旗猎猎,战马嘶鸣,清军的营帐连绵不绝,宛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吴三桂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长叹一声,下定决心,带着几名亲随,骑马前往清营谈判。

当吴三桂踏入清营时,多尔衮早己在营帐中等待。多尔衮身着华丽的亲王服饰,端坐在营帐中央的虎皮椅上,两旁站立着一众威风凛凛的清军将领。吴三桂走上前,抱拳行礼,说道:“摄政王殿下,久仰大名,今日冒昧前来,还望殿下海涵。”

多尔衮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似有似无的笑容,说道:“吴将军,本王的条件,你可考虑清楚了?”

吴三桂心中一阵刺痛,但还是强忍着情绪说道:“摄政王殿下,剃发称臣一事,实非三桂所愿。三桂深受大明皇恩,本应守节尽忠。但如今李自成势大,天下苍生受苦,三桂为了早日剿灭逆贼,拯救百姓于水火,愿做出这艰难的抉择。还望殿下遵守承诺,出兵相助。”

多尔衮哈哈一笑,说道:“吴将军果然识时务。只要你真心归降,本王自然不会亏待你。本王承诺,封你为平西王,关宁军保留建制,与我大清一同对抗李自成。待大功告成之后,你便是大清的开国功臣,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吴三桂咬了咬牙,说道:“既然如此,三桂愿遵从此约。但还望殿下在剿灭李自成之后,能以百姓为重,保天下太平。”

多尔衮摆了摆手,说道:“那是自然。本王向来以仁义为本,只要你忠心耿耿,本王定不会食言。来人,取剃刀来!”

不一会儿,一名清兵手持剃刀走上前。吴三桂看着那明晃晃的剃刀,心中五味杂陈。他缓缓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他知道,此刻己没有回头路,一咬牙,说道:“动手吧!”

清兵手起刀落,吴三桂的头发纷纷落下。从这一刻起,吴三桂正式归降大清。多尔衮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吴将军,从今日起,你我便是一家人了。待明日,我们便一同商议破敌之策,定要让李自成有来无回!”

吴三桂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说道:“多谢殿下。三桂定当竭尽全力,为殿下效犬马之劳,剿灭李自成,以报殿下之恩。”

至此,吴三桂与多尔衮达成协议,山海关的局势就此定下。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拉开帷幕。而吴三桂,也因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一笔。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fhbbh-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