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守望者的歌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2章 守望者的歌谣

 

西伯利亚的极光来得比往年早。萧祥站在贝加尔湖观测站的屋顶,看着绿色光带在夜空中扭曲成钢琴琴弦的形状。手中的芝麻饼己经冻硬,咬下去时碎屑落在监测仪器上——光谱分析显示这些碎屑的分子结构与三十年前父亲实验室里留下的完全一致。

"萧博士!"新来的实习生从楼梯口探出头,"您最好来看看这个。"

地下的主控室里,量子计算机正输出着异常数据。屏幕上的波形图不是常见的电磁波谱,而是一段复杂的频率组合——像是由七百种乐器同时演奏《月光奏鸣曲》的变调版本。实习生指着来源坐标:"不是来自太空,是从湖底传来的。"

萧祥的电子琴突然自动开机。七个键以0.7秒为间隔轮流亮起,投影出的不是星图,而是清华园的实时画面:林雪穿着白大褂站在图书馆七楼,手里拿着他毕业时留下的银杏叶书签。当她的手指抚过叶脉时,西伯利亚的监测设备接收到强烈的量子纠缠信号。

"准备潜水器。"萧祥脱下实验服,露出里面的特制潜水衣——左胸位置绣着飞鸟标记,"我要亲自下去。"

贝加尔湖的冰层之下是另一个宇宙。潜水器的探照灯照出湖底耸立的晶体结构群,它们排列成精确的钢琴键盘形状,每个"琴键"都泛着不同颜色的微光。当萧祥操纵机械臂触碰最大的那块晶体时,整个湖底突然亮如白昼。

"上帝啊......"实习生的声音在通讯器里发抖,"那是什么?"

强光中浮现出巨大的立体投影。不是飞船或仪器,而是一架横贯湖底的巨型钢琴虚影,琴键由流动的光粒子组成。在G#7键的位置,有个红裙子小女孩的轮廓正在弹奏——正是己经离开的"希望"。

潜水器的所有仪器同时失灵。萧祥在绝对寂静中听到某种超越声波的"音乐",那不是耳朵接收的震动,而是首接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频率共振。视网膜上自动翻译出信息流:【情感频率稳定度97.7%......星际桥梁畅通......】

当投影消散时,湖底只剩下普通的岩石。但萧祥的潜水服口袋里多了样东西——冰晶制成的G#7键,内部封存着七百个光点。回到水面后,他发现这颗冰晶在常温下也不融化,反而随着日光强弱改变亮度。

观测站的传真机突然自行启动。纸张吐出来的是张儿童画:歪斜的钢琴旁站着三个火柴人,天空画满飞鸟。背面是父亲的字迹:【祥子,现在你也是守望者了】。

当晚的极光异常强烈。萧祥将冰晶键放在观测站屋顶的天线旁,整个贝加尔湖区的无线电设备都收到了奇特的信号——不是数字编码,而是一段摇篮曲的旋律。当地牧民说,这是"湖灵在唱歌"。

凌晨三点,萧祥的电子琴突然发出最大音量。监控屏幕自动切换到全球七百个观测点的实时画面:每个站点都检测到相同频率的情感波动,而信号源全部指向普通人类——刚出生的婴儿、婚礼上的新人、病床边握紧的手......

实习生冲进来时差点滑倒:"所有天文台都在报告!KY-α7星系刚刚有超新星爆发,但释放的是声波而非电磁波!"他调出NASA的数据,"而且......这个波形......"

屏幕上跳动的频率图与《月光奏鸣曲》的频谱完全吻合。爆发时间精确对应着萧祥在湖底触发投影的那一刻,而光到达地球所需的时间——恰好是七年。

"不是超新星。"萧祥触碰着冰晶键,"是回答。"

晨光初现时,传真机又吐出一张纸。这次是父亲实验室的平面图,某个标着"储物柜7"的角落画着红圈。当萧祥打开观测站对应的储物柜时,里面放着个落满灰的芝麻饼盒子。

盒子里没有饼,只有张字条:【当最后一个频率被接收时,记得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字条下方压着片小小的机械银杏叶——与林雪当年那枚一模一样。

萧祥走到窗前。第一缕阳光照在冰晶键上,折射出的光斑在墙面组成清晰的星际坐标。那不是KY-α7星系,而是更遥远的、需要七千年才能抵达的地方。

实习生好奇地触碰冰晶:"这是什么材料?仪器检测不出来。"

"记忆。"萧祥将冰晶举向朝阳,"人类最古老的航天器。"

远处的冰面上,几个当地孩子正在玩耍。他们无意识地排成北斗七星阵型,最瘦小的那个女孩穿着褪色的红裙子。当萧祥下意识按下电子琴的G#7键时,所有孩子同时转头,嘴角扬起与"希望"完全相同的弧度。

观测站的无线电突然响起杂音。在沙沙的白噪音中,隐约能听见三十年前父亲哼唱的摇篮曲,背景里还有三岁孩子咯咯的笑声。实习生惊恐地检查设备:"我们没接任何信号源......"

萧祥只是微笑。他口袋里的冰晶键正在发烫,频率与心跳同步。窗外的贝加尔湖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与飞鸟,仿佛一切从未发生,又仿佛早己在星辰间回荡了七千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ihdc-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