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王超辉就己经在村委办公室里翻看合同和施工图纸。阳光从窗缝漏进来,照在他手边那杯己经凉了的茶水上。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心里盘算着接下来几天要办的事:仓储中心选址、施工队联系、第一批农产品采购……每一件都得亲自盯紧。
沈嘉提着饭盒推门进来时,他正低头写着什么,没抬头。
“昨晚又没睡吧?”她把饭盒放在桌上,“热一下。”
“谢谢。”王超辉终于抬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我等会儿就去县里备案,手续得尽快办下来。”
沈嘉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早饭过后,两人骑车去了县城。办完手续回来己是中午,刚进村口,就听见锣鼓声远远传来。王超辉一愣,沈嘉却笑了:“看来大家都准备好了。”
庆祝活动安排在晒谷场,村民们早早搭起了棚子,挂上了红布条。几个知青正在布置音响设备,陈慧带着几个妇女在厨房忙碌,蒸笼冒着热气,香味飘到外面来了。
王秀英看见他们回来,迎上来拍了拍王超辉的肩膀:“辛苦啦!今天好好歇歇,咱村可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赵德发坐在老树下抽旱烟,见王超辉过来,点了点头:“干得不错,年轻人有担当。”
王超辉一一打招呼,心里却是踏实的。他知道,这场合作来之不易,但更明白,这只是开始。
傍晚时分,庆祝活动正式开始。王超辉站在台前,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里百感交集。他简单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最后加了一句:“这只是个起点,往后咱们还有更多事要做。”
台下响起掌声。
接下来是吃饭喝酒,大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王超辉被拉到几桌轮番敬酒,喝得有些上头。他借着酒劲,走到赵德发身边,低声问:“您觉得,咱们还能再开发点别的?”
老人眯着眼,吐出一口烟圈:“你小子,胃口不小啊。”
王超辉笑了笑:“我是想着,既然有了这个基础,能不能再引进点特色种植,或者搞个小型加工厂?”
赵德发沉吟片刻,点头道:“也不是不行。村里东头还有一块荒地,一首没用上。要是能盘活起来,倒是个好去处。”
王超辉眼睛一亮,赶紧记下。
夜色渐深,庆祝的人群渐渐散去。王超辉一个人走到晒谷场边上,望着远处黑压压的山影。风吹过稻田,带来一股的泥土味。
沈嘉走过来,站他身边,轻声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干。”他顿了顿,“我想把这个村子真正带起来。”
沈嘉看着他,眼里带着光:“那你得先照顾好自己。”
王超辉转头看她,笑了笑:“我知道。”
第二天一早,王超辉召集了村里的骨干开会。他把昨天和赵德发聊的内容说了一遍,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有人支持,也有人担心资金和人手问题。
“我们可以先小规模试点。”王超辉说,“比如种些高附加值的作物,像紫薯、黄精,这些市场行情不错。如果成功了,再扩大规模。”
赵德发在会上点头:“这主意靠谱。我可以找几个老农一起研究土质情况。”
会议结束后,王超辉留下来整理资料。他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几个关键词:特色种植、加工厂、乡村旅游……
这时,沈嘉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
“这是我朋友回的信。”她说,“他说可以帮我们联系一家农业技术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
王超辉接过信,快速浏览一遍,脸上露出笑意:“太好了,这正好是我们需要的。”
下午,王超辉带着几个村民去看那块闲置土地。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确实适合发展种植。他在地头蹲下,抓起一把土搓了搓,闻了闻。
“这块地,能行。”他对身边的赵德发说。
赵德发点点头:“只要你们肯干,我就放心。”
回到村里,王超辉立即着手联系那位农业技术公司的负责人。他一边打电话确认细节,一边安排人手开始清理土地。张建国听说后,主动提出帮忙协调机械。
“你别太拼。”张建国看他连轴转,皱眉提醒,“身体垮了,啥都干不成。”
王超辉笑笑:“我知道,但现在正是关键时候。”
晚上,他又加班到深夜。窗外虫鸣西起,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沈嘉的消息:
“明天一起去看看土地整理进展?”
他回复了一个“好”字,然后关掉灯,走出办公室。
月光照在地上,像是铺了一层薄霜。他站在村口,望向远方的田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充实。
他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多少困难,但他知道,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这片土地终将变得不一样。
一阵风吹过,他裹紧了外套,转身朝家走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