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洒在晒谷场上,远处的稻田传来阵阵虫鸣。王超辉站在村口,望着前方黑漆漆的道路,心里却亮堂得很。
第二天一早,他照常去了村委会办公室。刚坐下没多久,沈嘉就来了,手里抱着一本厚厚的招生简章。
“我昨晚看了好几遍。”她把书放在桌上,“咱们得早点做打算。”
王超辉点点头,接过翻了翻。纸张有些发黄,显然是从学校借来的。他轻轻叹了口气:“孩子也大了,确实该考虑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屋外有村民路过,说笑着去地里干活。阳光透过窗子斜斜地照进来,在地上拉出一道暖意。
“我想让他上县城的重点小学。”沈嘉开口,“那里的师资和环境都比村里强。”
王超辉没说话,继续翻着书。他知道沈嘉说得没错,但心里还是有些犹豫。这几年他们都在村里忙前忙后,孩子也跟着在村小读书。虽然条件一般,但至少离家近,生活也安稳。
“我也不是不想让他上好学校。”他轻声说,“只是……我们工作这么忙,谁来照顾他?”
沈嘉看着他,眼神认真:“我们可以轮流接送,或者干脆租个房子住下来。”
王超辉皱了皱眉:“那开销可不小。”
“我知道。”沈嘉坐到他对面,“但我问过陈慧,她说她有个亲戚在县里开托管班,收费合理,还能辅导作业。”
王超辉点了点头,没再反驳。他知道沈嘉一向细心,肯定己经考虑过各种可能。
“不过,”沈嘉顿了顿,“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想法。你觉得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
王超辉沉思片刻,说:“我觉得不光是成绩,还要看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空间。他在画画上挺有天赋的,要是能进个有艺术课程的学校,说不定能走得更远。”
沈嘉眼睛一亮:“你记得啊,上次他参加乡里的儿童画展,还得了奖。”
王超辉笑了笑:“当然记得,我还拍了照片贴在家里呢。”
两人终于达成一致:先找一所教学质量高、又有特长培养方向的学校,再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住宿或接送。
接下来几天,王超辉抽空去了几所学校实地考察。有的学校设施齐全,但距离太远;有的学校口碑不错,但课外活动少。他一一记录下优缺点,晚上回来和沈嘉讨论。
一天晚饭后,他们在院子里坐着喝茶。孩子蹲在地上玩蚂蚁,嘴里哼着歌。
“你说,他会愿意离开家吗?”沈嘉忽然问。
王超辉看向孩子,眼神温柔:“应该会吧,毕竟他也想画画,想交朋友。”
“我只是有点舍不得。”沈嘉低头拨弄着茶杯,“感觉他还那么小,一下子就要自己在外面生活了。”
王超辉没说话,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
夜色渐深,蝉鸣声中带着一丝凉意。孩子抬起头:“你们在说什么呀?”
“我们在商量让你去一个新学校。”沈嘉笑着说,“那边有美术课,还有好多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眼睛一亮:“真的?”
王超辉点头:“是真的,不过要等开学。”
孩子立刻跳起来:“太好了!我要告诉小胖他们!”
看着他跑开的背影,沈嘉轻声说:“其实我最担心的是他的适应能力。”
王超辉望着远方的山头:“只要我们多陪陪他,慢慢来就好。”
第二天,王超辉向单位申请调休了一天。他和沈嘉一起去了县城教育局,咨询了最新的入学政策,又联系了几所意向学校。
中午他们在一家小饭馆吃饭时,沈嘉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上周孩子在兴趣班的时候,老师夸他色彩感特别好,还说可以推荐他参加市里的青少年绘画比赛。”
王超辉愣了一下:“这事你怎么现在才说?”
沈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这不是怕你太忙,就没提。”
王超辉放下筷子,眼神认真:“这事很重要。如果他真有兴趣,我们应该支持。”
回村的路上,两人都很沉默。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是某种无声的承诺。
回到家里,王超辉坐在桌前,拿出笔记本开始整理资料。他写下几个关键词:升学目标、兴趣发展、接送安排、经济预算……
沈嘉走进来,递给他一杯热水:“别太累。”
“嗯。”王超辉接过杯子,看着她,“谢谢你一首这么用心。”
沈嘉笑了:“这是我们共同的孩子啊。”
夜深人静,窗外的风穿过树叶沙沙作响。王超辉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出神。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沈嘉的消息:
“明天一起去看看学校附近的房源?”
他回复了一个“好”字,然后关掉灯,走出房间。
院子里,孩子己经睡着了。月光洒在他脸上,安静而平和。
王超辉站在门口,久久没有动。
他不知道未来的路有多难走,但他知道,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一阵风吹过,他裹紧外套,转身朝屋里走去。
门吱呀一声关上,夜色更深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8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