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调整方案,继续努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2章 调整方案,继续努力

 

王超辉把手机放回口袋,夕阳的余晖己经褪去,街边的路灯一盏接一盏亮了起来。赵春生还在旁边说着什么,他却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刚签完的合作协议像是沉甸甸地压在胸口,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回到住处后,他打开电脑,重新翻出那份合作协议的电子版。合同条款虽然比最初温和了一些,但依然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落实。尤其是仓储中心的建设方案和资金分配比例,仍存在不少模糊地带。王超辉知道,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后续执行时肯定会出乱子。

他点开文档,新建了一份调整草案。夜色渐深,屋外的风声穿过窗缝,吹得窗帘轻轻摇晃。他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继续敲击键盘。每改一段,就停下来仔细检查一遍,生怕漏掉一个关键点。

沈嘉发来消息的时候,己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她问:“你还没睡?”

王超辉回复:“在改方案。”

过了一会儿,沈嘉又发来一条语音:“我给你煮了点姜茶,要不要送过来?”

他笑了笑,回了个“好”。

门铃响的时候,他正盯着屏幕上的利润分配模型发呆。沈嘉提着保温壶进来,头发被风吹乱了些,脸颊微微泛红。她把茶倒进杯子里,递到他手里,“喝点热的,别熬坏了身体。”

王超辉接过杯子,暖意从掌心蔓延到心里。他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沈嘉在他对面坐下,看着他桌上的资料,“要改很多吗?”

“对方提了好几个新要求,得重新梳理。”王超辉叹了口气,“他们希望我们再让一步,把仓储中心的管理权也交出去。”

沈嘉皱眉:“那不行,这样咱们连最后一点主动权都没了。”

“我知道。”王超辉低声说,“所以我打算提出一个新的合作框架,把管理权分成两部分,前期由企业主导,后期逐步过渡到村集体。”

沈嘉听了点点头,“这个思路不错,至少能争取一些时间。”

王超辉抬头看她,“你明天有空吗?能不能帮我联系一下你那个朋友?就是你说在农业投资那边工作的。”

沈嘉爽快地答应了,“我现在就给他发信息。”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讨论起接下来的工作安排。窗外的风渐渐小了,街道安静下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第二天一早,王超辉就去了县里的档案室。他需要最新的物流数据和周边市场分析,才能支撑他的新方案。档案室的管理员是个中年女人,见他频繁出入,忍不住多问了几句。

“你们这是又要搞什么项目?”她一边帮他找材料一边问。

“想建个农产品仓储中心。”王超辉如实回答。

“哦,前两天还有人来查过这块地的规划图。”管理员随口说道,“好像是个外地公司。”

王超辉心头一紧,“哪家公司?”

“记不清了,好像是叫华农资本还是什么的。”管理员想了想,“他们还复印了不少资料,说是做可行性研究。”

王超辉脸色变了变。华农资本不是己经谈妥了吗?怎么又跑来查资料?

他匆匆离开档案室,掏出手机给张建国打电话。电话响了几声才接通,张建国的声音有些疲惫,“老王,你在哪?”

“我在县里,刚听说华农资本又派人来查仓储中心的规划图。”

张建国沉默了几秒,“我这边也收到消息了,他们好像又找了别的村子,准备另起炉灶。”

王超辉心头一沉,“你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只跟我们一家合作?”

“很有可能。”张建国语气凝重,“这些人惯会玩这种手段,到处撒网,哪个地方能捞钱就往哪扎。”

王超辉握紧手机,“那我得赶紧修改方案,不能再拖了。”

挂断电话后,他立刻赶回办公室,重新整理手头的数据。他必须尽快拿出一份更具说服力的方案,否则一旦华农资本转移目标,整个合作都可能泡汤。

整整两天,他几乎没合眼。沈嘉每天都来送饭,有时候带陈慧一起,有时候一个人来。她们帮他整理资料、打印文件,甚至帮他联系了几家本地合作社,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反馈意见。

到了第三天下午,王超辉终于完成了最终版的方案。他将新的合作框架、财务模型、风险评估全部整合成一份完整的报告,并附上了几家本地企业的意向书作为参考。

当天傍晚,他约了赵春生见面,把方案递给他看。

赵春生看完后,连连点头,“这下咱们就有底气了。对方要是还想耍花样,咱们也有退路。”

王超辉却没放松,“现在最关键的是,我们要在下次谈判前,把村里的意见统一起来。特别是仓储中心的选址问题,得提前定下来。”

赵春生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这事包在我身上。”

王超辉点点头,转身离开会议室。外面的天己经黑了,街灯照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反射出微弱的光。他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肩上的担子轻了些,但脚步却没有丝毫停顿。

他知道,这场谈判还没有结束。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8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