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王超辉和沈嘉带着小禾来到生态园,正式报名参加“绿芽行动”。现场己经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排队。队伍缓缓向前移动,小禾踮着脚张望,眼里满是期待。
轮到他们时,接待的是一位中年女老师,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笑容温和。
“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她翻开登记本问。
“小禾。”沈嘉替孩子答道。
“几岁啦?”
“八岁半。”
老师点点头,在表格上填好信息,递给小禾一张彩色的任务卡:“这是你今天的任务,完成之后就能获得一枚‘环保小卫士’徽章哦。”
小禾接过卡片,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像捧着什么宝贝似的。
活动开始前,老师召集所有孩子围坐在草地上,介绍当天的任务: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实用物品,并参与园区内的垃圾分类宣传。
王超辉和沈嘉站在人群外,看着小禾认真听讲的样子,彼此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
活动分两组进行,一组负责手工制作,另一组则去园区入口处协助分类垃圾桶的布置。小禾被分到了手工组,他兴冲冲地跟着老师走向工作区。
王超辉和沈嘉也找了块草地坐下,静静地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
“你看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沈嘉指着不远处,“刚才小禾还主动帮她找剪刀。”
王超辉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果然看见小禾蹲在地上,帮一个小女孩翻找工具包里的剪刀。等找到后,他还笑着拍拍对方肩膀,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动手。
老师走过来,递给他们每人一瓶矿泉水:“你们家孩子很懂事,刚才还提醒其他小朋友要节约使用胶水。”
沈嘉接过水,笑着说:“谢谢老师,他平时在家就挺喜欢动手做东西。”
“那正好。”老师点头,“今天的手工项目是个小收纳盒,全用回收纸板和布料拼接而成。孩子们需要自己设计结构,还要互相配合。”
王超辉看着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设计方案,心里忽然有些感慨。小时候他也喜欢做木工活,但那时家里条件差,连一块完整的废木板都难得,只能偷偷捡些边角料回来削成小玩具。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幸运多了。”他低声说。
沈嘉轻轻靠在他肩上:“是啊,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新鲜事物,也能在尝试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成果展示环节。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作品举起来,有的是笔筒,有的是相框,还有人做了个小书架。
轮到小禾时,他站起身,举起一个用旧纸箱和碎布拼成的收纳盒,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是我做的‘多功能盒子’。”他说得一本正经,“可以装文具,也可以放种子,还可以当小花盆。”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老师带头鼓起掌来:“做得很好,小禾同学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加入了创意元素,值得表扬!”
王超辉和沈嘉也忍不住笑了。那一刻,他们仿佛看到孩子身上多了一种以前不曾有过的自信。
活动结束时,主办方给每位参与者颁发了“环保小卫士”徽章。小禾小心翼翼地把徽章别在胸口,像是怕它会掉下来。
回家路上,他靠在后座上睡着了,怀里还抱着那个自制的收纳盒。
王超辉开着车,后视镜里映出孩子熟睡的脸庞。他轻声说:“他今天收获不小。”
“是啊。”沈嘉望着窗外,“不只是学会了怎么做手工,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合作、责任,还有付出的意义。”
第二天早上,小禾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纳盒,把昨天领到的徽章放进里面。吃完早饭,他主动提出要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去展示。
“老师说下周还会组织一次户外清理活动。”他一边收拾书包一边说,“我想带几个小伙伴一起参加。”
王超辉和沈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欣喜。
“那就鼓励他去做。”沈嘉帮他整理好衣领,“说不定,他能影响更多人呢。”
周末的家庭活动日如约而至。这次他们选了一个社区义工项目,帮助居委会整理老旧图书室。小禾听说能帮忙整理书架,立刻答应了。
王超辉和沈嘉看着孩子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愿意表达自己,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终于明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陪伴与引导;成长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在一次次真实的体验中慢慢发芽。
夕阳西下,晚风吹过窗台,树叶沙沙作响。
王超辉坐在桌前,翻开笔记本,在“家庭活动日”的备注栏里写下一行字:
“让孩子在真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