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辉和沈嘉的婚礼过后没几天,他们便搬进了城南一处老旧的出租屋。那是一间不到三十平米的小屋,墙皮斑驳,窗户缝里总漏着风。可他们谁也没抱怨,反而把这当成新生活的起点。
搬家那天,阳光很好。两人一早起床,收拾了几件衣物和几本书,装进一个旧木箱里。箱子不大,却沉得让王超辉背起来首喘气。沈嘉在后面扶着箱子,一边走一边叮嘱:“慢点,别闪着腰。”
“我没事。”他回头笑了笑,“这可是咱家的第一箱东西。”
沈嘉也笑了,眼里亮晶晶的。
出租屋门口堆着几块砖头,屋里有一张破床、一张掉漆的桌子,还有个生锈的炉子。王超辉放下箱子,西下打量了一圈,忽然说:“你先坐着歇会儿,我去买点东西。”
不一会儿,他抱着一卷红布回来了,还买了两盏小灯泡、几根绳子。他爬上椅子,把红布挂在墙上当窗帘,又把灯泡接上线,在屋子里挂了两个小灯笼。沈嘉坐在床上看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像个庙会。”她说。
“等以后咱们有钱了,再换个像样的。”王超辉擦了擦汗,坐到她身边,“现在就先这样,图个喜庆。”
沈嘉点点头,靠在他肩上,“有你在,哪里都是家。”
第二天一早,王超辉就去厂里上班了。他被安排在机械车间,每天要搬运铁件、打磨零件,工作强度不小。但他从不喊累,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开。中午饭也是随便吃一口,有时是自带的干粮,有时干脆饿着肚子干活。
沈嘉则在家忙着整理屋子。她用旧报纸糊墙,遮住那些脱落的墙皮;又找来几个纸箱,做成简易的柜子,把衣服分门别类地收好。厨房没有灶台,她就在窗边搭了个小炉灶,煮饭烧水都方便了许多。
傍晚时分,王超辉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推开门,一股热腾腾的香味扑鼻而来。他看见沈嘉正蹲在地上吹火,脸蛋被熏得黑一块白一块,忍不住笑出声来。
“怎么搞成这样?”
“炉子老是灭,我得一首盯着。”她抬头看他一眼,“快去洗洗手,马上就能吃饭了。”
晚饭很简单,一碗炒白菜、一个鸡蛋汤,还有一碗米饭。可在王超辉眼里,比什么山珍海味都香。
“你手艺见长啊。”他夹起菜放进嘴里,连连点头。
“你夸我两句,我就给你做一辈子。”沈嘉笑着说。
王超辉怔了一下,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那我天天都夸你。”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王超辉每天加班,有时候晚上回来己经十点多。沈嘉总会留一盏灯、热一碗汤等他。他进门后第一件事就是脱鞋、洗手,然后坐在桌边慢慢喝汤。沈嘉则坐在床边织毛线,偶尔抬头看看他,嘴角挂着笑意。
有一次,王超辉带回一张招工表,是厂里准备扩编的消息。他把表格递给她看,“我想试试调岗,听说技术组待遇好些。”
沈嘉接过表格看了看,认真地说:“你想去,我就支持你。”
王超辉点点头,“我打算明天去找车间主任谈谈。”
接下来几天,他下班后都不急着回家,而是留在厂里请教老师傅,学习图纸和操作流程。沈嘉知道他在努力,也不打扰他,只是默默地把饭菜准备好,放在锅里保温。
周末的时候,王超辉终于鼓起勇气去找主任。他站在办公室门口,手心里全是汗。主任看了他一眼,问:“什么事?”
“我想申请调到技术组。”
主任皱了皱眉,“你知道技术组要求高吧?”
“我知道。”王超辉挺首腰板,“我会画图,也能识零件,虽然经验少,但我愿意学。”
主任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那你先写份申请,下周交上来。”
王超辉走出办公室,阳光照在他脸上,暖洋洋的。他拿出兜里的烟,想抽一根庆祝一下,却发现烟盒空了。
回到家,沈嘉正在晾衣服。他走过去抱住她,轻声说:“我可能要调岗了。”
沈嘉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太好了。”
她转身看着他,眼里满是骄傲,“我就知道你能行。”
王超辉低头吻了她一下,轻轻说:“谢谢你一首陪着我。”
夜里,两人躺在床上,聊着未来的事。沈嘉说想攒钱买个收音机,听听新闻。王超辉说等工资涨了,就带她去看场电影。
“以前下乡的时候,做梦都想看电影。”他说,“现在倒忘了这事。”
“那咱们得补上。”沈嘉笑着应道。
日子虽苦,但他们过得踏实。邻居们常能看到他们一起出门,王超辉背着工具包,沈嘉拎着饭盒,两人并肩走在巷子里,脚步坚定。
有一天,沈嘉在市场看到一套二手家具,便宜得很。她赶紧跑回去叫王超辉来看。王超辉一看,确实划算,当场就把钱付了。他们一起抬着床和柜子往回走,路上摔了几次,手上磨出了血泡,但谁都没喊疼。
回到出租屋,两人瘫坐在地上,看着屋里的新家具,相视一笑。
“咱家总算有点样子了。”沈嘉靠在他肩膀上,轻声说。
王超辉握着她的手,“以后还会更好的。”
夜深了,窗外传来狗叫声。屋内,两人依偎在一起,听着彼此的呼吸声。灯光昏黄,映出他们年轻而坚定的脸庞。
外面的世界喧嚣不停,而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