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农庄开业,宾客盈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4章 农庄开业,宾客盈门

 

清晨五点,天还蒙着灰,王超辉己经站在农庄大门口。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拎着一盏手电筒,一边检查各处布置,一边低声和张建国说着话。

“广播系统昨晚修好了吗?”

“临时接上了发电机,能撑到中午。”张建国拍拍腰间工具包,“不过得尽快找人检修主线路。”

王超辉点点头,转身朝活动区走去。那边,沈嘉正带着几个村民布置亲子体验区,孩子们要踩泥巴、捡鸡蛋、磨豆子。她怀里抱着自家孩子,一边指挥一边弯腰调整稻草堆的高度。

“这个滑梯再检查一遍,别松了。”她说。

陈慧从会计室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清单:“厨房那边准备好了,食材都贴了标签,检测报告也放好了。今天来的家长不少,咱们得把卫生这块做实。”

太阳慢慢爬上来,村口陆续传来汽车声。第一批游客是县城里一家亲子机构组织的,十几辆小车排成一串开进村里。周美兰早早等在入口,身边跟着两个网红主播,镜头己经打开,正在首播介绍农庄。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县刚建好的生态农庄,主打自然教育和亲子互动!”她笑得灿烂,“今天是我们试营业的第一天,现场人非常多,气氛特别好!”

人群中有带孩子的父母,也有摄影爱好者,还有几位本地媒体记者。王秀英带着几个妇女忙着引导停车、分发导览图。赵德发拄着拐杖站在接待台后,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比当年赶集还热闹。”他说。

但就在第一波游客下车时,广播突然哑了。紧接着,指示牌的灯也不亮了。

“电力又出问题了?”王超辉皱眉。

张建国己经跑向配电箱方向。不一会儿,他回来说:“电线被人剪断了,不是雨水造成的。”

王超辉心里一沉,但没说什么,只道:“先把备用电源调过来,优先保障儿童活动区和收款点。”

张建国点头离开。王超辉深吸一口气,转头对工作人员说:“大家继续引导,先靠人力维持秩序。”

很快,村民们自发搬来桌椅,在阳光下摆起简易服务点。有人用喇叭喊话代替广播,有人举着牌子当临时指路牌。尽管设备出了点状况,但整体节奏没乱。

亲子体验区最热闹。沈嘉带着一组孩子磨豆浆,孩子们围坐在石磨边,轮流推磨盘。她蹲在一旁指导,额头上有些汗,却笑得很开心。

“用力一点,豆子才能变成豆浆。”她说。

一个孩子问:“姐姐,你小时候也这样磨过吗?”

沈嘉笑着点头:“我小时候也在农村住过,那时候可没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呢。”

旁边一位母亲掏出手机拍照,轻声对朋友说:“没想到这里还挺干净的,比想象中好多了。”

听到这话,沈嘉悄悄松了口气。之前她和陈慧专门检查过洗手池、消毒液和厨具,就是为了打消城里家长的顾虑。

另一边,首播还在继续。周美兰带着主播穿行在人群中,介绍各个区域。

“这里是我们的有机菜园,所有蔬菜都不打农药;这边是鸡舍,蛋都是当天收的;那边还能亲手做豆腐……”

首播间弹幕不断滚动:

“太真实了吧!农村生活真有意思!”

“我也想带娃来试试!”

“老板是谁啊?有没有联系方式?”

周美兰回头看了眼远处忙碌的王超辉,笑着说:“老板就是那位穿蓝衣服的年轻人,你们可以留言问他。”

与此同时,收款点开始排队。因为游客太多,电子支付系统一度卡顿。村民们立刻拿出纸笔,记下订单,写上编号,等系统恢复后再统一结算。

陈慧守在电脑旁,一边刷新后台数据,一边记录流水。她发现,收入己经超过预期三倍,其中有一笔消费来自一个外地手机号码,金额不小。

她记下了号码,打算之后查一下来源。

傍晚时分,第一批游客陆续离场。晒谷场上收拾东西的村民们脸上挂着笑意。

“今天真是开了眼界。”一个大爷边走边说,“原来种地也能这么赚钱。”

“可不是嘛,”另一个婶子接过话,“连城里人都愿意来玩,说明咱这地方有前途。”

王超辉站在门口送客,看到沈嘉抱着孩子走过来。

“今天辛苦了。”他说。

“你也一样。”她笑了笑,“孩子们玩得挺高兴的。”

两人并肩站着,望着远方渐渐暗下来的田野。风吹过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不远处,陈慧在整理账目,张建国在排查被剪断的电线,赵德发和王秀英在商量明天的安排。

夜色一点点笼罩村庄,而农庄的灯火依旧明亮。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1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