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辉坐在屋里,手里捏着那封信。纸张有些皱,边角还带着油墨的痕迹,像是从什么正式文件上撕下来的。他把信又看了一遍,字迹潦草得几乎认不出来,但意思却很清楚:别得意太早。
外面的阳光很好,照在窗台上的一盆蒜苗上,绿得发亮。可王超辉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他低头看着信上的最后一句:“你不是一个人。”这句话让他更不安了。
陈慧推门进来时,正看见他盯着信发愣。“怎么了?”她轻声问。
王超辉没说话,只是把信递给她。陈慧接过,眉头越皱越紧,看完后抬头看他:“这人是谁?”
“不知道。”王超辉摇头,“没有署名,也没留地址。”
陈慧沉默了一会儿,说:“要不交给建国哥查查?”
王超辉点点头,伸手摸了摸桌上的放大镜。纸边的油墨痕迹有点奇怪,像是打印机刚走过的那种新鲜印痕。他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这封信,会不会是有人故意留下的?
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沈嘉抱着孩子走了进来,笑着说:“刚才县里来了电话,说你是省级劳模了!恭喜啊!”
王超辉勉强笑了笑:“还没正式通知呢。”
沈嘉放下孩子,走到他身边坐下:“你怎么了?脸色不太好。”
王超辉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信的事说了出来。沈嘉听完,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这种事不能大意,万一真有人想搞破坏……”
“我己经打算去找建国哥。”王超辉说。
第二天一早,天还阴着,王超辉就骑车往县城赶。路上下起了小雨,路面湿滑,几次差点摔倒。他咬着牙坚持往前蹬,风夹着雨打在脸上,凉得刺骨。
到了刑警队门口,他站在屋檐下等了好久。张建国刚开完会出来,看到他时吃了一惊:“你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
“有件事,必须找你帮忙。”王超辉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进了办公室,王超辉把那封信拿出来递给张建国。张建国仔细看了几遍,皱起眉头:“这种威胁信,说明对方己经盯上你了。”
“你能帮我查出是谁写的吗?”王超辉问。
张建国点头:“我试试看。不过现在通信线路出了问题,查起来可能慢点。”
王超辉叹了口气:“不管多难,我都得弄清楚。”
两人正说着话,门口传来两个干警的低声议论:“李志强那个案子,听说又要重审了。”
王超辉一听这个名字,心头猛地一跳。他知道,李志强虽然进去了,但他背后还有不少人,那些人一首对他的项目心存不满。
张建国似乎也听到了,回头看了眼门外,然后低声对王超辉说:“这事可能比你想的复杂。”
当天下午,张建国调取了部分监狱通话记录,发现李志强最近确实和村里某个村民通过几次电话。通话内容被加密处理,需要内部审批才能解密。
“得想办法绕过流程。”张建国说,“时间拖不起。”
王超辉点头:“只要能拿到录音,哪怕是一段也好。”
晚上回到家,王超辉召集了陈慧和沈嘉,商量接下来的对策。他们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周围很安静,只有风吹树叶的声音。
“我觉得,我们应该先试探一下村里的风向。”王超辉说,“如果有人真的想闹事,一定会露出马脚。”
沈嘉抱着孩子,轻声问:“那你打算怎么做?”
“开个座谈会,让大家都来说说对项目的看法。”王超辉说,“建国也会来,暗中观察有没有可疑的人。”
陈慧点头:“我可以去通知大家。”
第二天上午,村民们陆续来到老槐树下。有人搬来小凳子,有人站着,还有几个小孩在边上跑来跑去。
王超辉站在中间,开始讲话:“咱们这个科研示范点,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我不图别的,就想让大家都能学到东西,种地也能种出个新花样。”
人群中响起掌声,但也有一些人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就在这时,一个陌生面孔走进人群,西处张望了一下,然后站到角落里。王超辉注意到了他,悄悄给张建国使了个眼色。
座谈会进行得很顺利,大部分村民都表示支持项目继续推进。但也有些人提出疑问,比如资金流向、技术是否真的可靠等等。
王超辉一一作答,语气平和,态度诚恳。他说:“我们不怕质疑,怕的是有人趁机捣乱。”
会议结束后,张建国悄悄跟上了那个陌生人。王超辉站在槐树下,看着那人远去的背影,心里隐隐觉得,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回到屋里,王超辉又拿出那封信看了好几遍。他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封威胁信,更像是一个信号——有人己经开始行动了。
夜深了,窗外的雨还在下。王超辉坐在灯下,写下一份报告,详细记录了所有可疑线索。他要把这些交给张建国,尽快查清楚背后的真相。
他知道,荣誉背后,从来都不平静。而现在,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来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eadib-1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