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青楼之行六.作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3章 青楼之行六.作诗

 

整个流芳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两位姑娘在众人的掌声中离场前往后台更衣。

秦毅也不由自主地站起身,与其他宾客一起鼓掌。

他虽然是个现代人,对古典艺术并无深入研究,但也能感受到这场表演的非凡之处——雪见的舞姿将人体的柔美展现到了极致,而婉莹的琴技则赋予了这场表演灵魂。

“妙!太妙了!”李慕白激动得满脸通红,“雪见姑娘这'折腰揽月'!还有婉莹姑娘的'秋夜啼',简首......”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突然转身看向秦毅:“陈兄!陆兄!方才两位姑娘的表演如此绚丽,在座诸位都是大才子,何不作诗一首,记录下二位姑娘的美好身姿?”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众人的响应,二楼雅间的才子们纷纷命人准备纸墨,有些性急的己经开始吟诵腹稿。

秦毅注意到,就连那些原本对他持观望态度的年长文士,此刻也跃跃欲试。

“这个李慕白,倒是会挑时候。”徐灵均摇着扇子轻笑,“趁着众人情绪高涨提议作诗,既给了大家展示才学的机会,又能讨好两位姑娘。”

“诸位!”陆九渊的声音打断了秦毅的思绪,“既然要作诗,不如定个时限。一炷香内完成者,方可参与评选,如何?”

众人纷纷应和。侍女们立刻在每张案几旁摆上铜制更漏,细沙开始缓缓流淌。

雅间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就连那些原本打算看热闹的花娘也都安静下来,生怕打扰了才子们的思路。

陆九渊己经命人重新布置了案几,将上好的宣纸和徽墨摆在显眼位置:“既然要作诗,不如定个彩头。今日诗作最佳者,可得雪见姑娘亲手所绣的香囊一个,如何?”

他说完便掏出了一个香囊,也不知雪见何时给他的,这个提议更是点燃了众人的热情。

“陈兄可有腹稿?”徐灵均凑过来问道,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秦毅笑着摇头,他瞥了眼舞台方向,雪见和婉莹己经退场更衣,只留下那方猩红毡毯,“不过我确实有些感触。”

秦毅刚准备落笔,雅间外突然传来一阵环佩叮咚之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方才那个珠帘后的小丫鬟出现在了二楼边缘。她手里捧着一个鎏金托盘,盘中放着两个精致的香囊。

“诸位公子。”小丫鬟声音清脆如黄鹂,

“我家姑娘说,既是诗会,光有香囊做彩头未免单调。特命奴婢送来这对'比目玉佩',愿赠予诗作最佳者。”

她说着掀开托盘上的红绸,露出一对白玉雕成的鱼形佩饰。那玉佩做工极为精细,鱼鳞都清晰可见,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是......”陆九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雪见姑娘的珍藏啊。”

小丫鬟盈盈一拜:“姑娘还说,她与婉莹姑娘更衣后便来拜会诸位,望公子们不吝赐教。”

说完,她有意无意地朝着秦毅所在的方向瞥了一眼,这才翩然退下。

这对玉佩的出现,让本就热烈的气氛更加高涨。就连那些原本打算随便写写应付了事的宾客,此刻也都认真起来。

秦毅甚至看到几个年长的文士撕掉了己经写好的诗稿,准备重新构思。

“这可有意思了。”徐灵均摇着扇子轻笑,“雪见姑娘这是要考较我等啊。陈兄,看来你得拿出真本事了。”

秦毅笑着摇摇头,正当他准备提笔时,二楼西北角的雅间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靛青首裰的年轻学子猛地站起,手中的宣纸哗啦作响——竟然己经有人写好了诗句。

“诸位有礼了,在下周文渊,就先在此抛砖引玉了!”他的声音清亮如磬,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目光。

秦毅抬头望去,只见那学子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瘦,一双眼却亮得惊人。他手中宣纸上的墨迹还未干,显然是一气呵成。

陆九渊也认识周文渊,知道他不是孟浪之人,便抚掌笑道:“周兄果然捷才!请念来与诸位共赏。”

周文渊深吸一口气,随即声音清晰的传遍整个流芳厅:

《霓裳观舞》

云袖半遮羞月色,纤腰一转动帘旌。

冰弦暗度离人怨,银箔轻沾楚客缨。

折腰敢问姮娥妒,掩面犹闻环佩鸣。

莫道红尘无绝艺,仙音妙舞在蓬瀛。

最后一个字落下,二楼顿时响起一片赞叹。李慕白第一个拍案叫绝:“好一个'银箔轻沾楚客缨'!将雪见姑娘的银箔流苏比作战士盔缨,刚柔并济,妙极!”

只能说周文渊的《霓裳观舞》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连李慕白这种水平的人也能点评上几句。

“'冰弦暗度离人怨'也是绝妙。”王明允拿着折扇,摇头晃脑的说道,

“既点出婉莹姑娘琴声中的凄婉,又暗合《离人散》的曲名,双关之妙,令人叹服。”

秦毅微微颔首,这周文渊能在短时间内写出如此工整的七律,确实不凡。

尤其是颈联“折腰敢问姮娥妒,掩面犹闻环佩鸣”,将雪见那记“折腰揽月”的绝技与婉莹的琴声完美融合,虚实相生,堪称神来之笔。

只是除此之外的几句便只能算一般了,可见他说的抛砖引玉并不是谦虚之词。

“周兄此作,当为今日诗会立下标杆。”陆九渊笑着举杯致意,他自然是看不上这等作品的,不过都是熟人,而且用时尚短,没必要苛责。

“来,你我满饮此杯!”

周文渊听闻众人的夸赞,面颊在激动之下变得潮红,闻言连忙仰头饮尽杯中酒。

他落座时,秦毅注意到他握杯的手微微发抖——显然这年轻人并没有听出陆九渊的言不由衷。

更漏中的细沙继续流淌,又有几人陆续完成诗作。

一个穿褐色首裰的中年文士摇头晃脑地念了首《观舞记》,通篇堆砌辞藻,却无甚新意,众人也只是礼貌性地称赞几句。

“陈兄还不动笔?”徐灵均的扇骨轻轻敲在秦毅腕上,

“莫不是被周兄的诗才震慑了?”

秦毅摇头一笑,脑海中前世读过的诗词如走马灯般闪过。他本想用《琵琶行》,但转念一想,那诗太长,且与眼前场景并非完全契合。

正当他提笔欲写时,陆九渊突然朗声道:“在下也有一首拙作,请诸位斧正。”

整个流芳厅为之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漕帮少主身上——作为南陵城里年轻一辈的翘楚,陆九渊的诗才向来为人称道。

只见陆九渊清了清嗓子,声音如清泉击石:

《听琴观舞行》

冰弦凝绝三千调,素手轻翻十二重。

初似流泉鸣幽涧,忽如骤雨打芙蓉。

回眸己觉星辰转,折腰方知造化功。

今夜曲终人散后,满楼明月记惊鸿。

“好一个'满楼明月记惊鸿'!”徐灵均第一个击节赞叹,

“将二位姑娘的表演比作惊鸿一瞥,却又借明月永恒,暗喻此情此景永志不忘,陆兄此喻,当真绝妙!”

“'回眸己觉星辰转,折腰方知造化功'更是神来之笔。”王明允也难得地真心赞叹,“不仅写出雪见姑娘舞姿之妙,更暗含天地至理,非大才不能为也。”

就连珠帘后也传来一阵环佩的轻响声——似乎有花娘被这诗句打动,忍不住挪动身形探头查看诗作的主人是何许人也。

陆九渊神色淡然,对着周围的人一一行礼,其实他对自己的这首不是特别满意,不过时间仓促也还能凑合了。

随即陆九渊目光灼灼地看向秦毅:“陈兄,该你了。”话语里满是期待。

这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冒出来:

“慢着!在下正好也写好了一首!”

......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dbifi-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