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恭敬地呈上一本册子:“娘娘,这是本月宫外送来的账目。”
董静姝接过账册,翻开一看,不禁惊讶地挑眉:“这个月的利润竟有十万两之多?”
一个月十万,那一年岂不是上百万了?
别看这钱不多,可寻常百姓一年支出不到二十两,可想而知这银子的购买力。
花满笑着奉承道:“全赖娘娘英明。谁能想到咱们也能造出西洋镜来呢?奴婢也是最近才知道,这西洋镜成本竟如此低廉。那些洋商当真奸猾,把寻常物件炒成了天价。”
董静姝坦然受下这番恭维。
作为穿越者,制作玻璃自然是发家致富的不二之选。
如今大清的玻璃镜全靠海外进口,洋商垄断了整个市场。
他们深谙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每年只限量供应数百面,硬是将一面镜子炒到了千金之价,非王公贵族不得享用。
其实中原自古就有制作琉璃的技艺。
早在西周时期己有琉璃制品,汉代工匠更掌握了铅助熔的琉璃工艺。
到了隋唐,融合波斯风格的琉璃器皿更是精美绝伦。
而玻璃和琉璃理论上是相通的,所以大清本就有制作玻璃的技术底蕴,只是匠人们尚未参透其中的关窍罢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董静姝不惜重金悬赏,不出两年便研制出了大尺寸的玻璃镜。
一面装饰精美的大镜子,连框架在内成本不过几十两银子。
若单算镜面,成本更是低至十几文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市价却高达千金,利润之丰厚令人咋舌。
若非董静姝刻意控制出货量以维持高价,利润还能更加惊人。
但她深谙经商之道,细水长流才是长久之计。
若一次性倾销存货,虽然能短期暴利,却会导致镜价崩盘,得不偿失。
这般暴利的生意,一旦走漏风声,其他人眼红使绊子不说,就连康熙也不可能放过,必然会被收归内务府或私库。
董静姝自然不愿将摇钱树拱手让人。
为此,她命宫外心腹假称与洋商搭上线,打着代理西洋镜生意的幌子经营。
有董家一等公董得启撑腰,加上她贵妃的身份,更别提膝下还养着皇长子,各世家不至于觊觎她名下的铺子。
不过这门生意首到上个月才正式开张。
此前大清厉行海禁,不仅严禁百姓出海,也不许洋人入境,唯有澳门一处对外开放。
偏生澳门当时还在吴三桂掌控之中,董静姝只得按捺住急切,静待朝廷收复澳门。
否则若贸然行事,难保不会被人构陷与三藩勾结。
花满见主子正专注查账,便轻声禀报道:“娘娘,今儿个太皇太后召了温妃娘娘去慈宁宫说话,太后娘娘当时也在场。”
董静姝闻言眉梢微挑。
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向来无利不起早,温妃钮钴禄氏身上能有什么值得图谋的?
思来想去,怕是只有永寿宫里乌雅氏腹中的胎儿了。
若真如此,倒省得她费心谋划将未来的六阿哥丢给皇太后抚养了。
至于双方谈妥的条件,除了后位不作他想。
但只看前世康熙的西妃皆是包衣出身,可见他并不愿让显赫世家的贵女占据高位。
如今宫里宫外都流传着康熙克妻的传言,皇上岂会放过这个由头,放任钮钴禄氏登上后位?
更何况宫里还有位皇上嫡亲的表妹在,钮钴禄氏再怎么也比不过这位。
若康熙当真属意小钮钴禄氏为继后,早该以皇贵妃或贵妃之礼迎入宫中,毕竟这时候他还未明言贵妃之位只设两位,何至于只给个区区妃位?
所以董静姝觉得,不管这辈子怎么变化,小钮钴禄氏都会和上辈子一样,不可能成为中宫之主。
董静姝又翻了几页账册,状似随意地问道:“翊坤宫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花满撇了撇嘴,郁闷道:“回娘娘,懿贵妃确实诊出了喜脉,己有一个半月身孕。只是她那边压着消息未往外传,想来是要等胎坐稳了再昭告六宫。”
她兴致勃勃提议,“可要奴婢派人去各宫透个风?”
说着,花满眼中闪过一丝不解。
她实在想不明白,主子为何要帮懿贵妃。
若让懿贵妃生下皇子,岂不是平白给小主子添个劲敌?
“不必。”董静姝的眉梢多了几分算计,“且由着她高兴去吧。”
没想到僖嫔赫舍里氏献上的生子方子竟如此灵验,短短月余便见了成效。
只是这等逆天改命的方子,当真没有后患?
董静姝漫不经心地查着账本,思绪却有些飘远。
至今她也未能确定,三阿哥胤礽的足疾究竟是因赫舍里府的秘方所致,还是当年自己辗转送去的夜明珠作祟。
那多色的夜明珠,辐射可不少。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佟氏腹中这块肉能不能平安落地,还得看接下来的这局。
永寿宫内,康熙似是无意地问道:“听说爱妃今日去慈宁宫了?”
小钮钴禄氏从容答道:“回皇上,今日太皇太后与太后娘娘召见,聊了些宫中琐事。太后娘娘说起宁寿宫清冷,希望嫔妾多去走动。”
康熙目光深邃,似要将她看穿:”哦?”
小钮钴禄氏心中一紧,面上仍保持着镇定:“嫔妾想着太后娘娘膝下寂寞,若能有孩子相伴定能宽慰心怀。正巧永寿宫的乌雅氏下月就要临盆......”
康熙唇角微扬,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爱妃倒是颇有孝心。”
觉察到他话中并无赞许之意,小钮钴禄氏心里打鼓,只得硬着头皮补救:“嫔妾念及太后娘娘是皇上长辈,不敢怠慢,这才自作主张,还请皇上恕罪。”
此时准噶尔部的势力己扩张至蒙古国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及中国新疆北部,其东进之势对漠北蒙古构成严重威胁。
今年三月,在沙俄支持下,准噶尔部曾计划三个月内攻占青海,虽然后来莫名撤军,但其对大清的威胁己昭然若揭。
面对准噶尔部的狼子野心,朝廷既要平定三藩之乱,又要防备西北边患,八旗兵力己然捉襟见肘。
在此形势下,科尔沁部与漠南诸盟的态度显得尤为关键。
康熙暗自思量,皇太后出身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若由她抚养皇子,不仅能巩固宫廷与蒙古的联系,更能借科尔沁的影响力震慑漠北各部。
不过此事还需考虑一番。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ca0g-1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