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稚子藏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9章 稚子藏锋

 

官学东厢专门辟出的贵胄子弟精舍内,书卷的气息混合着昂贵的龙涎香。十一岁的曹丕站在高大的楠木书柜前,踮起脚尖,有些吃力地去够放置在顶层角落的一卷《韩非子》。他今日穿着簇新的月白素锦深衣,配着玄色束带,清秀的小脸上神情专注而认真,乍一看只是一个极其用功的少年学生。当他如愿取下书卷时,袖子不经意间带落了几卷散落的空白竹简。其中一卷在滚落中轴心散开,一张折叠得极为整齐的绢帛一角悄然滑出,露出上面细小而密集的字迹。

坐在对面书案前、正提着一支名贵银毫小楷在曹丕的《论语》书简上做批注的司马懿,目光如电般扫过。笔尖微不可察地一顿,一点饱胀的墨汁便恰到好处地落在那句“君子慎独”的“慎”字末尾,晕染开一小块墨团,巧妙地遮盖了半缕杂乱的帛面纹路。

“仲达先生,” 曹丕抱着那卷厚厚的《韩非子》,却并未立刻坐下研读,而是走到司马懿的书案前,扬起那张粉雕玉琢、犹带孩童稚气的脸,指着书案上摊开的另一份明显是军事简报的绢报——那是今日早些时候太尉府邸抄送,本应只给父亲过目,“河北的消息……先生看来,二哥此番……胜算几何?” 他胖乎乎的食指正好点在绢报上一行醒目的字迹上——“敌将高览旗号亲卫曲为常山赵子龙所破,枪挑其牙门将旗”。 童音脆亮,带着一丝好奇的天真。

司马懿笔锋悬停,目光沉静如水:“二公子骁勇善战,麾下猛将如云,此战告捷,实乃吉兆。河北局势虽险,但有司空运筹帷幄于后,公子必能克定风波,凯旋……”

他话未说完,便被曹丕打断。小家伙忽然踮起脚,努力凑近司马懿的耳朵。他身上带着淡淡的墨香和奶香,温热的呼吸若有若无地拂过司马懿束腰玉带冰冷的玉带钩表面。

“先生,” 曹丕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像孩童分享秘密时的絮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静,“二哥在河北打仗,自然是险恶万分。可他的生死,难道不是父亲大人需要操心、长兄需要忧虑的事情吗?我在学堂里好好念书,才是本分。” 他停顿了一下,那双清澈的、童稚未脱的大眼睛里,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如同寒潭底部的针尖,“我就像……夏天树干上的蝉儿。”他用一种充满童趣的比喻说,“天气还冷得很,风也紧得很。我知道自己的翅膀还很薄嫩,力气也不够大。现在呀,最重要的就是好好躲在树洞里,把根长结实些,把力气养足些……外面再大的风,再响的雷声,都让它们响去好了,与我何干。” 他又贴近了一分,声音几近耳语,“先生您……说这个道理,对也不对?”

一股无形的寒意陡然从尾椎骨窜起,司马懿后颈的寒毛瞬间如受惊的刺猬般竖立起来!他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童言童语里的分量和试探。他状似无意地侧头,飞快地瞥了一眼自己书案上、那份曹丕刚刚带落又似乎被不慎遗忘的军事简报的边缘。那里,一行小如芝麻的蝇头篆字——“丕阅勿留”西字墨迹赫然未干!

这孩子……这孩童!他竟早己将这份密报通篇记下,且深知绝不可留下痕迹,此刻甚至是在暗示自己莫要提及这份密报曾在他手中出现过!这份超乎年龄的心智、惊人的记诵能力和果断的处事手腕……司马懿心底悚然。

“三公子年少有为,魄力惊人,确如……潜渊之龙,隐伏待时。”司马懿心思如电转,面上却不露分毫惊诧,唯有笔下的字迹更显谨慎圆融。他悬腕微移,蘸取了新墨,在那晕染开的墨团旁边,不动声色地将“君子慎独”批注中的“慎”字,落笔轻描淡写地描改得更粗重有力一些,仿佛在极力掩饰那一处墨点,同时又在“慎”字下另起一行,添注了几个极小的古篆补语:“独慎者,潜龙藏形,待时而动”,笔锋如刀刻,仿佛在为“慎独”一词做出更深一层、也更贴合某些心绪的诠释。“不过……”他仿佛不经意地续了一句,语气带着师长的忧虑,“河北地北天寒,尤其幽州之域,传闻近日有百年不遇的暴雪肆虐……行军艰难,人马辎重恐多滞碍,着实令人忧心……”

话音未落,“铮——”一声轻响,打断了司马懿的话。原来是琴架上一根调试得极紧的冰弦被绷断。两人循声望去,却见曹丕不知何时己走到琴架旁,正用那双小手费力地将那根崩断的冰弦抽出来。他又折返回书案前,将那断弦在手中笨拙地搓揉了几下,似乎嫌还不够结实,随后竟拿起那份摊开的、写着赵云破高览牙门将旗的军报绢帛,看也不看那密密麻麻的战报内容,抓住一角便“嗤啦”一声撕下一条,然后熟练地将断弦一圈圈缠绕固定在那几卷散落的空白竹简上,动作略显粗笨,却极为专注,仿佛在完成一件极其重要的“功课”。

曹丕抱着那捆用断弦和撕下的绢条勉强扎好的空白竹简,走向精舍门口。走过房内用来取暖的小炭盆时,那精致锦缎鞋面上绣着的“长乐未央”朱雀纹样,轻轻踏过炭盆边缘冰冷的、未燃尽的余灰,留下一个淡淡的灰色脚印。走到门槛处,他忽地回过头,仰起那张纯真无邪的小脸,颊边梨涡深陷,眼睛弯成月牙儿,对着司马懿露出一个灿烂无比的、属于孩童的笑容:

“先生,明日还讲《论语·里仁》篇么?那句‘君子怀德’,学生觉得极好!明早我一定第一个到精舍!绝不迟到!”

稚嫩的话语充满阳光般的热忱。

司马懿长揖施礼送别,宽大的衣袖垂落,遮住了他的双手。衣袖之下,修剪得极其圆润的指甲,早己深深地、用力地掐入了掌心细腻的皮肉之中,留下了几个清晰的月牙痕印。斜阳西沉,金红色的晚霞透过雕花长窗斜射进来,将曹丕蹦蹦跳跳离开的身影在书房光亮的地板上无限拉长、扭曲。那道细长幽暗的影子在明亮的金色光晕中缓缓移动,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吞噬光明的质感,最终消失在门外廊道的拐角。恍然间,那道影子如棺椁投下的墨痕,沉重而冰冷,印在司马懿的眼底深处,久久不去。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cbdch-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