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面圣风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面圣风波

 

不多时,阿福领着沈知愿走进御书房。

女子去了黑袍,身着素色衣裙,步履轻盈,端庄得体。

御书房内,文帝正坐在龙椅上处理政务,见到她进来,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

沈知愿恭敬地走到皇帝面前,屈膝跪下,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

“民女沈知愿见过陛下!”她的声音清脆悦耳,不卑不亢。

文帝垂眸看着她,见她姿态得体,端庄大方,面上无半分瑟缩之意,不禁面露满意之色,他挥了挥手示意她起身。

“免礼吧!”

“听玄儿说你想见朕,也不必拘谨,这里没有外人,你想说什么但说无妨。”

沈知愿没去看坐在一旁的萧玄钰,只是微微颔首,“臣女夜半来此,是想请求陛下准许臣女随案调查。”

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颇感兴趣地向前倾了倾身子,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哦?照你的意思是说,沈琢并没有犯通敌叛国之罪?你对此有何凭证,或者说是有何见解?”

两问一出,御书房内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沈知愿心中暗自思忖,陛下这意思是在试探沈家?还是在试探五殿下是否将朝中情形告知于她?

感受到气氛的变化,她眉眼间的神色一变,杏眸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之色。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却依然坚定,“臣女惶恐,父亲为北落戎马一生,奉旨驻守琴川,又怎会通敌叛国?父亲对陛下的忠诚天地可鉴,绝无叛国之举,亦无叛国之心。更何况……”

她没有接着往下说,反倒是偷偷看了眼皇帝,而后闭上了嘴。

文帝轻掀眼皮,“说下去。”

虽然他语气平淡,却流露出与生俱来的威仪,与居于高位之人不自觉流露出的命令语气。

沈知愿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决心般接着道:“更何况恕臣女首言,父亲曾将东夏太子斩于马下,东夏人怕是恨死我父亲了。又怎会同我父亲合作?”

虽说东夏太子死于沈琢之手,东夏人恨沈琢入骨,可这并不能代表东夏人都是一心,也不能代表沈家没有通敌叛国的可能。

文帝的目光转向了一旁的阿福,示意他将桌上的那沓密信递给沈知愿。

阿福连忙走上前,将那沓看似沉重的信件小心翼翼地放在沈知愿的面前。

文帝的声音冷硬而严肃,让人心底一颤,“你说的不错,可这些证据也是真。你且看看,是不是你父亲的字迹。”

沈知愿的心跳在这一刻加速,她缓缓接过那些密信,指尖有些克制不住的颤抖。

她知道这些信件可能关乎她父亲的命运,甚至整个沈家的命。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然后逐页翻看,每一笔每一划都仔细对比,神色愈发认真。

“陛下,字迹极易模仿……”沈知愿终于抬起头,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在御书房内清晰地回响。

文帝的面色在这一瞬间变得阴沉,他猛地拍案而起,勃然大怒。

“你的意思是,是朕眼拙,看不出真假。”他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震得人心惶惶。

沈知愿被皇帝的怒气震慑,但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她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息怒,臣女绝非此意。”

文帝冷哼一声,满身寒气地朝她走近,“不敢?哼,我看你敢的很,你大将军府胆子大的很。”

他虽是这般说,眸色却始终冷静,显然是没有真的动气。

“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打破了室内平静,那位五殿下呛红了脸,颇为无辜道,“父皇,你吓到儿臣了。”

文帝见他呛到了,又转身走回位置上,“钰儿快喝些水,可别呛出好歹来。”

萧玄钰灌了口茶,摆摆手,“儿臣无事,沈二小姐可以接着说了。”

被他这么一打岔,满室紧张的气氛瞬间消散。

他是故意为之?沈知愿也不敢确定。

“陛下,大将军府忠心可鉴。”她表明态度,认真回忆道,“父亲虽多年未归,却也时常写信教导臣女要忠君爱国。”

忠君爱国,沈琢那个只会打仗的大老粗,也会同儿女讲这个?

文帝抬手示意她落座,“哦,是吗?那你倒是说说,沈琢是如何教导你的。”

他倒要看看,这丫头是不是为了在他面前给沈琢留个好印象才这般说。

只见沈知愿垂下眸子,咬着唇盼有些为难,“这怕是不太好说。”

瞧,他就说那沈琢定然不是个会教儿女忠君爱国的人!

文帝眸子一凝,“朕赦你无罪,说。”

沈知愿顺势开口,嗓音低了些,“父亲曾教导臣女,说朝堂派系林立,让臣女切不可与达官显贵走近。”

“此乃,忠君。”

她没说说皇子,只是说达官显贵。

而她口中的忠君,便是远离皇子,远离派系争斗……

其实,她也是想间接告诉皇帝,沈琢不会同皇子派系搅和在一起。

沈家忠的君,是他这个皇帝。

皇帝的眉毛一跳,眼中闪过复杂情绪。

他轻笑一声,略带责备道:“沈琢这人真是的,也不教点实际的治国之道,这算是什么忠君之策?”

他稍稍顿了顿,目光转向沈知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你也是,我北落朝中并非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你身为沈琢的女儿,怎可如此不思进取?”

他语气虽是不满,可面上却无半分责怪之意。

听他这么说,沈知愿神情委屈的答道:“不瞒陛下,臣女也曾试图问过父亲,我是否能够入朝为官,可父亲不允。”

“我问为何,他说若我是个男儿,他必教之允之。奈何我是个女子,往后无法继承他的衣钵,亦无法继续为陛下效命。”

她说这话,无非是在提醒文帝。沈大将军府势力再强,也是后继无人,不会成为他的威胁。

文帝上下打量她,过了会儿才道:“其实,朕从未怀疑过沈大将军,只是办案讲究的是证据,沈家丫头可会在心里怪朕?”

皇帝这是准备松口了?她心里高兴,可面上却未显露分毫。

“民女懂,只待密信一事查个水落石出还父亲清白,定能还朝中安定。还请陛下应允民女,随案调查。”

此一句,她似是意有所指。

文帝见她如此上路,眸中闪过抹浅笑,“好,朕听闻你幼时是随沈大将军在琴川生活的?”

沈知愿点头,有些意外他会故意问上这么一句,“是。”

“好,正好你熟悉琴川地貌,便跟着一同前去吧!”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behci-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