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一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二百二十一章

 

“陛下圣明,”许敬宗连忙躬身,“苏大总管神勇,实乃陛下洪福齐天,将士用命所致。”

“嗯。”李治颔首,目光扫过刚进门的武曌,露出温和笑意,“媚娘来了,正好,朕正与许卿商议西域善后之事。”

武曌压下心头翻涌的北门学士院之念,换上温婉笑容,上前施礼:“臣妾恭贺陛下,西域大捷,此乃社稷之福。”

目光落向许敬宗,带着恰到好处的询问,“许卿也在?”

许敬宗忙向武曌行礼:“微臣参见皇后殿下。陛下正命臣详议安西都护府人选及战后安置事宜。”

李治接过话头,语气带着决断:“安西都护,非裴行俭莫属,此人随苏定方征战,谋略胆识俱佳,更难得深知西域风物民情。

朕己决意,擢裴行俭为安西大都护,统摄天山南北军政要务。”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帝王对疆土开拓的灼热光芒,“另,着其于安西西镇大力推行军屯、民屯,招募内地流民、接收轻罪遣犯,迁往西域充实边地,授以田亩、耕牛、种子,令其安家落户,实边垦殖。

许卿,你即刻会同吏部、户部、刑部,拟定详细条陈,务求稳妥切实。”

“臣遵旨,”许敬宗肃然领命,眼角余光飞快瞥过武曌。

一旁武曌心念急转。

这裴行俭……确是干才,却非她核心圈内之人。

陛下此刻精神正好,乾纲独断,不宜明面拂逆。

何况屯田实边,亦是固国之策。

面上笑容不变,温言道:“陛下知人善任,裴将军定能不辱使命。只是西域初定,百废待兴,屯田所需钱粮、迁徙民夫之调度,牵涉甚广,需中枢各部鼎力协同。

臣妾以为,当速召尚书省左右仆射、户部尚书等,共议细则,以免贻误。”

她巧妙以“协同”、“共议”为由,将话题引向具体执行,既支持李治决策,又将后续实操之权,自然揽入自己可控制的范畴。

李治闻言,颇为赞许:“媚娘思虑周全。许卿,就按皇后所言,即刻去办。”

“是,陛下,殿下,微臣告退。”许敬宗躬身退出暖阁。转身之际,看似恭顺的眼眸深处,掠过一丝阴霾。

皇后对具体事务的插手,似乎越来越深……是对自己的不放心?

暖阁内只剩帝后二人。

不一会,李治显出疲态,精神头弱了下去。

武曌上前,体贴地为他掖好被角。

“媚娘……”李治声音含混,“朕方才……还交代了许卿一事。

前面《永徽律》虽己颁行,然律条解释,各家纷纭,常致断狱失当。

朕欲令许敬宗……领衔……召集博学大儒……详加疏议……编纂一部……《永徽律疏》……务求……律意明晰……天下刑名……有所依归……”话未尽,眼皮己沉重垂下,呼吸变得绵长,昏昏睡去。

武曌静立榻前,看着李治沉睡的侧脸,眼神复杂难明。

陛下清醒时,依旧是那个心怀宏图、乾纲独断的天子。

西域捷报、裴行俭的提拔、屯田实边、《永徽律疏》的编纂……这一道道旨意,皆清晰有力地宣示着皇权的存在。

她缓缓起身,走至窗边。

窗外,皇宫中万千殿宇在沉沉暮色中铺展,如蛰伏巨兽。

宫城北面,朱雀门在望。

一个清晰念头在她心中成形:北门学士院,必须尽快,就从那里开始。

“来人。”声音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威仪。

心腹内侍李辅国无声出现于门口。

“传本宫口谕,”武曌目光投向北方,似穿透宫墙,“密召著作佐郎元万顷、左史范履冰、门下省苗神客、弘文馆首学士周思茂、胡楚宾……五人,明日辰时初刻,于北门内仪鸾殿偏殿等候。

本宫有要务相询。

切记,务必隐秘。”她特意强调“仪鸾殿偏殿”与“北门内”。

“遵懿旨,”李辅国领命,悄然退下。

窗外,夕照斜映湖面,水波漾动,将落日折成两轮光影,恍若双日悬天。

武曌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无比坚定的弧度。

心中认定属于她的时代,将从这北门学士这里,拉开序幕。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ghah-2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