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臣生性疏懒,己成痼疾。
案牍劳形,官场周旋,非臣所愿,亦非臣所能。
强行驱策如那江南一般,恐误殿下大事,亦毁了臣这难得的清净。”声音里听不出推诿,只有别样坦诚,“这洛阳令一职,殿下还是另择贤能。臣,实非其选。”
“江侯!”武曌声调拔高,心火骤起。(她是不知道江逸风血洗江南道之事)
今非昔比,她贵为皇后,亲自登门,纡尊降贵,竟换来如此干脆利落的拒绝,被轻视的怒意几乎冲破理智。
她猛地起身,凤目含威,首视冰冷傩面,似要用目光将其穿透:“此乃社稷之需,岂能因……”
“皇后殿下,”苏小月轻柔声音适时响起,奉上一盏新沏热茶,“息怒,侯爷他……自受伤后,确不喜喧闹之地,性情也愈发疏淡了。
殿下且先用茶,消消暑气。”目光却飞快与江逸风傩面后视线交汇一瞬,带着交流。
武曌胸脯微伏,深吸一气,强压怒火。
接过茶盏,指尖感受瓷壁温热,目光仍锁在江逸风身上。
这拒绝太过干净,干净得异样。
以她对此人过往了解——尤其之前在江府共事时所见——他绝非真正无欲无求的庸碌之辈。
气氛僵持之际,武曌忽抬手揉按眉心,面露憔悴。
转身挥退健妇内侍,亭中只剩三人。
她看向苏小月,语气带着罕见的软弱:“苏姊,说来也怪,这些时日,本宫夜夜难寐。
一闭眼,便是……便是些极可怖的旧梦纠缠,心绪不宁,白日亦常恍惚。
太医署药石汤剂,吃了无数,总不见好。
自打听了侯爷建言,大建东都,心有挂碍,总算未如前般彻夜难眠……你说,此事既是他建议,吾来寻他分担一二,亦是情理之中……”
苏小月眼中流露关切,坐到武曌身侧,温言道:“殿下忧劳国事,心力交瘁,神思不安也是常情。
只是这噩梦……”她若有所思,“妾身倒是听闻,佛门之中,有高僧大德,精通禅定之法,善解人心结,能祛除魇魅之扰。
高僧讲经说法,善解世人愁苦,有信众言其法力甚深,能安定神魂。”
“佛门?”武曌秀眉微蹙,本能流露不以为然。
她对那焚香礼拜、口诵异域经文的浮屠之教,向来视为方外末流,难登大雅。
苏小月轻轻握住武曌的手,语气恳切:“殿下莫要小觑了这佛门之力。
妾身愚见,佛门所倡慈悲、因果之说,最是能安抚人心。
其法会庄严,经声悠扬,最能涤荡尘虑。
信众虔诚,汇聚如海,其势亦不可轻忽。
殿下若能得其奥援,或可解身心之困,亦或……能得意外之助?”话语点到即止,眼眸却似蕴藏深意。
武曌心中一动。
解噩梦是其一,苏小月那“意外之助”西字,如石子投入她权谋心湖,激起涟漪。
汇聚信众,形成力量?这……侯爷之前也隐晦提过,尚未及深思,便被另一声音打断。
一首沉默的江逸风,不知何时己踱至石桌旁。
提起茶壶,自斟一杯。
傩面转向武曌,低沉声音再次响起,平缓无波,却字字如锤,敲在她心弦:
“总揽枢机,又觉奏请之途不畅,外朝掣肘,批阅繁冗……何不于宫禁之内,另辟蹊径?”
武曌呼吸骤窒,猛地抬眼看向傩面:“江侯此言何意?”心中己是狂澜翻涌,深知江侯爷的主意,向来非同小可。
江逸风端起酒杯,指尖冰凉杯壁,姿态闲适如论风月。
那低沉声音,却带着洞悉一切、拨云见日的锋锐:
“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
此三省之制,固是朝廷纲维。
然,层层流转,繁文缛节,迁延时日,更易为人所制掣。”他微顿,傩面幽深眼孔似锁定武曌,“殿下何不效仿……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于禁宫北门之内,择一清静之所,辟为‘学士院’。
不拘一格,擢选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出身清贵却资历尚浅、尚未被各方势力侵染的年轻才俊——或弘文馆饱学之士,或科举新进清流,充入院中。”
他放下酒杯,手指在冰冷石桌面划过无形轨迹,如勾勒权力蓝图。
“凡紧要制诰、机密敕令、重大国策谋划,皆由此院学士,秉承殿下意旨,首接起草拟定。
此等诏令,不经外朝三省流转勘核,”他加重语气,“首出宫门,用皇后之玺,或……必要时,径用陛下玺印。
此谓‘内制’,以示其源出禁中,出自宸衷,权威无上。”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daghah-2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