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技术突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技术突破

 

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在凌晨三点突然停了。

陈岩从图纸堆里抬起头,手电筒的光圈里,许志强正用扳手拧开生锈的油底壳螺丝。

农学生的工作服上沾满了油污,手指关节处磨出了血泡。

"该死的,曲轴瓦烧了。"许志强吐掉嘴里的螺丝钉,声音闷在发动机舱里,"得用巴氏合金重铸。"

陈岩抹了把脸上的机油,手电光照向墙角的备件架。

三天前拆解那台报废拖拉机时,他们确实找到几个旧轴瓦。

他刚要起身,突然看见林小鹿站在仓库门口,护士手里端着搪瓷缸,热气在寒夜里凝成白雾。

"歇会儿。"林小鹿把缸子递给许志强,"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缸底沉着几粒粗盐,是昨天老周从腌菜缸里刮出来的。

陈岩的笔记本摊在油渍斑斑的地面上,最新一页画着电解槽的草图。

这是他从农机站手册里找到的方案——用发电机多余电力电解盐水,既能制取消毒用的次氯酸钠,又能得到可饮用的淡水。

"电压得降到12伏。"许志强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指着图纸上的变压器符号,"否则电极板撑不过三天。"

仓库角落传来金属碰撞声。

赵大刚不知何时出现在备件堆旁,焊工粗壮的手臂上缠着新换的绷带。

他扔过来一截铜管:"当电极用,比铁板耐腐蚀。"

凌晨五点,太阳还未完全升起,第一缕微弱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仓库里。

在这个安静的时刻,电解槽却己经开始忙碌起来,发出轻微的冒泡声。

陈岩站在电解槽旁边,紧盯着电流表,指针在 8 安培的位置上摇摆不定。

他的目光专注而紧张,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一个小小的指针。

与此同时,塑料桶里的盐水也在发生着变化。

原本清澈的盐水逐渐变得浑浊,电极附近泛起了黄绿色的氯气泡沫,这些泡沫不断地翻滚着,像是被煮沸的开水。

就在这时,许志强突然兴奋地大喊一声:“成了!”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仓库里回荡,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陈岩立即被他的喊声吸引,看向他所指的方向。

许志强指着收集瓶里的液体,手电光下,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小的气泡正缓缓上升。

这些气泡就是氢气,是电解盐水产生的重要产物之一!

农学生的手有些微微发抖,他激动地说道:“每小时至少能产 50 升淡水……”

陈岩迅速在记录本上写下了相关的数据:电解效率 62%。

虽然这个数值低于理论值,但对于他们目前的情况来说,己经足够维持基本的需求了。

当陈岩抬起头时,他注意到林小鹿正站在一旁,用医用纱布过滤着电解液里的沉淀物。

护士的动作非常熟练,看起来她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步骤。

——

周梅把最后一块白布钉在墙上时,阳光正透过塑料布改装的窗户照进来。

临时诊疗室设在粮仓最干燥的西南角,原先堆化肥的木箱成了药品柜,上面整齐地贴着林小鹿手写的标签。

"血压计要单独放。"周梅对正在整理器械的林小鹿说。

这位退休护士长说话带着医院特有的简洁,花白的鬓角梳得一丝不苟。

她手里拿着自制的病历本——用农机站日志改装的,每页都画着规整的表格。

陈岩站在门口,闻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酒精味。

角落里,用农药喷雾器改装的消毒设备正在嗡嗡作响,喷出的次氯酸雾气在阳光下形成细小的彩虹。

"门诊时间定在早晚各两小时。"周梅递给他一张排班表,钢笔字迹力透纸背,"轻伤换药5分钟,重伤处置不超过半小时。"

表格右下角盖着农机站公章,红色印油有些晕染。

林小鹿正在测试自制的手术灯——用汽车大灯和反光碗组装的,电线在外。

灯光亮起的瞬间,陈岩看见她白大褂上的血迹,那是昨天给赵大刚清创时沾上的。

"患者登记制度。"周梅突然递来一本册子,"每个人都要记录基础体征。"

陈岩翻开看,第一页就是赵大刚的档案:血压138/90,心率92次/分,备注栏里写着"伤口感染风险高"。

许志强探头进来时,手里捧着个玻璃罐:"周老师,您要的蚂蟥。"

农学生的指甲缝里还沾着池塘边的淤泥。罐子里十几条水蛭正扭动着,这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放血疗法工具。

周梅接过罐子的动作像接过精密仪器:"静脉淤血时比穿刺安全。"

她转向林小鹿,"记得用淡盐水浸泡两小时消毒。"

护士长说话时,目光扫过诊疗室每个角落,像是在进行某种质量检查。

——

傍晚的淡水收集区飘着淡淡的氯味。

陈岩蹲在塑料桶前,盯着水质检测试纸慢慢变红。

PH值2.3,远低于饮用标准。他抬头看向电解装置,发现许志强正在调整电极间距,农学生的眉头拧成了疙瘩。

"氯气溶解过量。"许志强咬着铅笔头,"得加个活性炭过滤器。"

他指向粮仓顶棚,那里挂着几袋木炭,是之前用来净化雨水的。

赵大刚的焊枪声突然靠近。

焊工拖着个铁皮桶走过来,桶里装着他们从SUV上拆下来的空调滤芯。

"用这个。"他简短地说,绷带下的伤口又渗出了血丝。

陈岩接过滤芯时,闻到上面残留的汽车香水味。

这种复合纤维材料确实比木炭更高效,但谁也不知道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诊疗室方向,那里亮着自制手术灯的冷光。

过滤系统组装好的时候,月亮己经升到粮仓顶上。

新产出的淡水在玻璃杯里呈现出令人安心的清澈。

陈岩把试纸浸入水中,看着它缓缓变成淡黄色——pH6.8,接近理想值。

"还是有问题。"许志强突然说。农学生指着电解槽边缘,那里聚集着一层白色结晶,"硬度超标,长期饮用会导致结石。"

周梅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煮沸后沉淀。"护士长不知何时站在了电解装置旁,手里拿着诊疗室的登记本,"每人每日饮水限量1500毫升。"

她的钢笔在纸上划出笔首的底线,像在书写医嘱。

陈岩看向收集桶里的水,水面映出扭曲的月光。

这个产量勉强够维持基本生存,但要种植更多作物还远远不够。

他的笔记本翻开着,最新一页记着令人不安的数据:据水井数据,地下水位比上周又下降了15厘米。

——

深夜的诊疗室被汽车大灯照得雪亮。

陈岩冲进去时,看见吴舟躺在临时手术台上,眼镜碎了一片,右腿裤管被血浸透。

电工的万用表掉在地上,电池盖摔开了,露出里面手绘的电路图。

"电压表笔短路。"林小鹿快速剪开吴舟的裤腿,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220伏电击伤。"

护士的手很稳,但陈岩看见她额头上细密的汗珠。

周梅正在准备器械。

护士长把缝衣针在酒精灯上烤红,然后弯成合适的弧度。

她的动作有条不紊,像是做过千百次这样的临时处理。

"神经反射正常。"周梅捏了捏吴舟的脚趾,"肌肉组织未坏死。"

她转向林小鹿:"清创后包扎,不用缝合。"

许志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抓着把野草:"这个能止血!"

农学生摊开的掌心里是几株蒲公英,根部的白色汁液正缓缓渗出。

陈岩想起小时候割伤手时,奶奶也是这样给他敷草药。

周梅接过蒲公英,在指尖捻了捻:"有消炎作用。"

她示意林小鹿把汁液涂在伤口周围,"但电击伤主要预防感染。"

护士长说话时,目光扫过诊疗室角落的次氯酸发生器,那里正冒出淡淡的白雾。

吴舟突然抓住陈岩的手腕:"方舟组织...他们也提到电解水..."眼镜青年的手指冰凉,"说需要...专业人才..."

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碎镜片后的眼皮剧烈跳动着。

陈岩感到一阵寒意。

他看向窗外,月光下的电解装置安静地运转着,氯气泡破裂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他的笔记本还摊在桌上,最新一页记着淡水产量数据,字迹因为匆忙而显得凌乱。

周梅给吴舟盖上毯子时,诊疗室的门突然被撞开。

老周端着热气腾腾的碗站在门口,厨师围裙上沾着面粉:"姜汤,驱寒的。"

碗里飘着几片生姜,是粮仓里最后的存货。

陈岩接过碗时,看见自己的倒影在汤面上晃动。

这碗简单的热饮,此刻比任何高科技设备都更让人感到安心。

他抬头看向粮仓的横梁,那里挂着他们自制的湿度计——牛皮纸做的指针正指向"干燥"区域。

漫长的旱季才刚刚开始······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hhb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