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朱批的旨意,由六百里加急的快马,穿越层峦叠嶂,一路风尘仆仆地送达了临灵县衙。彼时,林默正与宋时雨、李忠在城墙工地的临时指挥部里,对着东、南两面深壕与木栅的布置图商讨细节。秋阳高照,夯筑西、北主墙的号子声依旧雄浑,但节奏己放缓许多,更多的力量被投入到农忙后的收尾和即将开始的冬修准备中。
“圣旨到——!临灵县令林默接旨——!”传旨太监尖利的嗓音穿透了工地的喧嚣。
林默心中一凛,立刻率众人跪地接旨。当听到旨意中“番薯丰收,活民之功至伟…朕心甚慰”时,他紧绷的心弦稍松。然而,旨意的后半部分却让他和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着该县令林默,精选新获之番薯若干,务求形貌俱佳,并携其藤蔓枝叶等,即日启程,亲赴京师觐见。朕欲亲睹此‘活民至宝’之真容,并垂询其详。沿途州县,一体放行,妥为护送。钦此!”
亲赴京师?携薯觐见?
林默叩首领旨:“臣林默,领旨谢恩!”心中却掀起了波澜。女帝陛下竟要亲自查看番薯?这固然是对番薯价值的最高认可,也是对他林默工作的肯定。但此刻离开临灵县…运河血案的阴影尚未散去,暗中调查正在胶着,城墙工程也到了关键收尾期…
“林大人,恭喜了!”传旨太监笑眯眯地递过圣旨,“陛下对这番薯可是好奇得紧呐!您可要好好挑选,让陛下龙颜大悦才是!”
“公公辛苦。”林默收敛心神,脸上露出得体的笑容,“下官定当精心准备,不负圣恩。还请公公稍事歇息,下官即刻安排。”随后安排传旨太监一行人休息用茶。
“大人,陛下召见,这是天大的恩宠啊!”李忠率先开口,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咱们的番薯,要上达天听了!”
宋时雨则显得更为冷静,他看了一眼林默微蹙的眉头,沉声道:“恩宠自是恩宠。只是…大人此时离县,县中诸事…”他未尽之言,大家心知肚明。运河边那双无形的黑手,可不会因为县令进京就停止动作。城墙工程的总揽,也需要一个能压得住场面的人。
林默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两位得力助手,迅速做出了决断:“陛下降旨,不可延误。本官即日准备启程。临灵县诸事,需两位鼎力相助!”
他看向宋时雨,郑重道:“宋主事,筑城之事,乃临灵安身立命之本!本官离县期间,所有营造事宜,由你全权决断!遇有不决,可飞马报我,或便宜行事!务必保证西、北主墙在封冻前完成顶部收拢和关键加固,东、南深壕木栅亦需完备!所需物料钱粮调配,皆由你主持!”
宋时雨肃然抱拳:“大人放心!宋某在,城墙便在!必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林默又看向李忠,眼神中带着更深的嘱托:“李忠!县衙日常运转、治安巡查、冬赈准备、蒙学复课筹备,皆由你暂代主持!尤其是…”他声音压低,目光锐利,“运河旧案,暗中查访不可松懈!增派人手,盯紧运河废弃段及三教九流之地!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密报于宋主事!记住,稳住局面,外松内紧!”
李忠感受到林默话语中的分量,挺首腰板,斩钉截铁:“属下明白!必保县内安稳,暗中之眼,绝不松懈!”
安排妥当,林默立刻行动起来。他亲自带人前往县衙公田的薯窖。窖藏的红薯保存得极好,一个个表皮紫红或淡黄,形态,大的足有拳头大小,小的也圆润可爱。林默精心挑选了几十枚大小适中、品相完美、无虫无伤的红薯,又小心地挖取了几株带着新鲜泥土、藤蔓青翠、叶片完整的红薯植株,用的稻草仔细包裹根部,装入特制的竹筐。他还特意选了几个己经微微发芽的薯块,准备向女帝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临行前夜,林默再次巡视了初具规模的城墙。丈余高的夯土墙在月光下泛着沉静的土黄色,绵延而去,守护着城内点点灯火。他登上尚未完工的城角台基,望向运河方向,夜色深沉,那片区域仿佛蛰伏的巨兽。袖中那几块冰冷的铜牌碎片,无声地提醒着他未了的血债。
“本官会回来的。”他对着黑暗低语,声音坚定,“带着陛下的旨意,带着新的力量!”
翌日清晨,一支轻简却引人注目的队伍驶出了临灵县城。没有庞大的仪仗,只有林默乘坐的一辆由临灵县老车夫驱使普通青篷马车,和从京城前来宣布圣旨的几人,以及几辆装载着红薯、植株竹筐和少量行装的骡车。李忠带着一队精悍衙役亲自护送出境。
林默特意让人掀开了竹筐的覆盖物。阳光下,那些形态、色泽鲜亮的红薯和青翠欲滴的藤蔓枝叶,瞬间吸引了沿途所有百姓的目光!
“快看!那就是县尊大人种出的神薯!”
“真好看!紫红紫红的,看着就喜兴!”
“听说一个能顶好几碗饭哩!”
“县尊大人这是要带着宝贝去哪儿啊?”
“听说是去京城!”
“天爷!咱们临灵县的土疙瘩,要进皇宫了?!”
惊叹、好奇、自豪的情绪在道路两旁蔓延。百姓们自发地聚集,目送着这支带着“祥瑞”的队伍远去。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不起眼的块茎,是县令大人带来的、能填饱肚子的实实在在的希望。如今,这希望竟然要被送到皇帝面前,这份荣耀感,让每一个临灵人都与有荣焉,腰杆似乎都挺首了几分。
队伍沿着新修的城西官道平稳前行,坚实的三合土路面让旅途少了许多颠簸之苦。出了临灵县境,沿途州县果然如圣旨所言,一路放行,关卡畅通无阻,甚至还有地方官员闻讯赶来,好奇地瞻仰一番这传说中的“祥瑞”,对林默的态度也格外恭敬。
旅途漫长。林默坐在马车中,时而翻看随身携带的关于番薯种植、储存、食用的笔记,思考着如何向女帝清晰阐述;时而闭目养神,脑海中却不断闪过临灵县的种种——学堂里孩子们好奇的眼睛,工地上民夫们夯土的号子,田垄间堆积如山的金黄与紫红…还有那幽暗运河边无声流淌的血。
十数日后,巍峨壮丽的帝京城墙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那绵延不绝、高耸入云的雄关巨城,与临灵县刚刚筑起的丈余土墙形成了天壤之别。林默掀起车帘,望着那象征着帝国权力中枢的庞然大物,心中并无多少激动,反而升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的马车,载着来自临灵土地最朴实的馈赠,驶入了这座汇聚天下风云的城池。红薯那特有的、带着泥土清甜的淡香,混杂在帝都繁华而复杂的空气中,显得如此独特,又如此充满生机。他不知道女帝召见的具体情形会是如何,但他知道,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作物,更是临灵县数万百姓挣扎求生、奋力新生的见证,是他在那片贫瘠土地上播下的第一颗名为“希望”的种子,即将在帝国最高权力的殿堂里,接受检阅。
皇宫的朱墙金瓦越来越近。林默整理了一下衣冠,眼神恢复了惯有的沉稳与锐利。临灵县的一切,他早己烂熟于心。此刻,他只需将那片土地的真实与力量,清晰地呈现在那位掌握着帝国命运的女帝面前。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id0ef-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