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渐行渐远的频率(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41 章 渐行渐远的频率(下)

 

巨大的落差感,像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她。那些曾经炽热如火、充满生命力的文字,与如今屏幕上那寥寥几个冰冷的字符,形成了刺眼的对比。激情,似乎真的在物理距离和各自迥异的生活轨迹中,悄然褪色了。她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仿佛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某种东西正在缓慢地、不可逆转地流逝。

“哎呀,亲爱的,你到哪儿啦?……真的呀?那家新开的甜品店那么好吃?……好嘛好嘛,我下课就过去找你!……嗯嗯,我也想你!mu——a!”

宿舍门被推开,赵晓芸举着手机,脸上洋溢着甜蜜得能滴出蜜的笑容,声音又软又糯,正旁若无人地跟电话那头的男友煲着粥。她一边讲电话,一边对白雪挤眉弄眼,指了指自己手腕上的表,示意白雪该去参加下午的师门读书会了。

赵晓芸那毫不掩饰的甜蜜和亲昵,像一面放大镜,将白雪此刻内心的空洞和失落映照得无比清晰。她看着赵晓芸对着手机屏幕傻笑的样子,听着那一声声腻人的“想你”,再低头看看自己手机里那条冰冷的“安”,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一下,泛起一阵尖锐的酸楚。

她默默地将那封旧信小心地折好,放回铁盒,盖上盖子,重新塞回书架最里层。仿佛要将那份曾经滚烫的思念和如今难言的失落,一同封存起来。

“走啦走啦,雪儿!发什么呆呢?”赵晓芸终于挂了电话,脸上还带着未褪的红晕,过来拉她,“再不走要迟到了!王师兄最讨厌人迟到了!”

白雪回过神,勉强笑了笑:“嗯,走吧。”

去文学院会议室的路上,赵晓芸还在兴奋地分享着和男友的甜蜜计划。白雪安静地听着,心思却飘得很远。她想起刚才在旧信里读到的陈默的誓言,想起他描述训练时那股不服输的狠劲,想起他为了离她更近而选择重庆通信学院的决心……这些画面,与如今短信里那冰冷的字符,在她脑海里激烈地冲撞着。

“晓芸,”白雪忽然轻声问,“你说……两个人,如果走的路越来越不一样,说的话对方越来越听不懂……是不是……就会越来越远?”

赵晓芸愣了一下,随即大大咧咧地搂住她的肩膀:“哎呀,我的傻雪儿,想什么呢!你家兵哥哥那是保家卫国,干的是大事!跟你研究这些书本当然不一样啦!距离产生美嘛!你看我跟我家那位,天天腻在一起还吵架呢!你们这样,偶尔联系一下,反而更有新鲜感!别瞎想!”

新鲜感?白雪在心里苦笑。他们之间,现在连“联系”都变得如此稀薄和艰难,何谈新鲜感?

走进师门读书会的小会议室,王宇凡己经到了。他今天穿着一件质地精良的烟灰色羊绒衫,衬得他肤色更显白皙,气质温润。他正站在白板前,用流畅清晰的笔迹梳理着今天要讨论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框架。看到白雪和赵晓芸进来,他微笑着点头示意,目光在白雪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察觉到了她眉宇间一丝不易察觉的低落。

“白师妹,坐这边吧。”他指了指自己旁边预留的一个位置,那里己经放好了一杯冒着热气的温水——是她习惯的温度。

白雪道谢坐下。王宇凡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将哈贝马斯晦涩的理论阐述得深入浅出。他提到“主体间性”、“生活世界殖民化”、“沟通理性”……这些概念,恰恰击中了白雪心中那难以言说的困惑——关于沟通的困境,关于理解的鸿沟。

“哈贝马斯认为,真正的交往行为,需要参与者以平等的姿态,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寻求相互理解……”王宇凡的声音清晰地传入耳中。

白雪下意识地拿出手机,屏幕还停留在陈默那条“安”的短信上。平等的姿态?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她和陈默,一个在书山攀登,一个在军营淬火,他们的“生活世界”早己天差地别。她试图理解他的枪械和训练,却如同隔靴搔痒;他或许也努力想听懂她的理论和术语,却如听天书。他们之间,还剩下多少“相互理解”的基础?

王宇凡似乎注意到了她的走神,讲解的语速放慢了些,目光温和地看向她:“白师妹,你对哈贝马斯提出的‘沟通理性’作为解决现代社会困境的路径,有什么看法?或者,在现实中,你觉得实现真正的‘沟通’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白雪心中那扇紧闭的门。她抬起头,迎上王宇凡带着鼓励和探究的目光。会议室里,其他师兄弟的目光也聚焦在她身上。

障碍?最大的障碍……

白雪的脑海中,瞬间闪过那些冰冷的短信、被信号中断的通话、陈默兴奋讲述着她听不懂的枪械、自己卡在喉咙里的学术名词、还有那叠承载着滚烫思念如今却只能封存的旧信……

她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干,最终,只是垂下眼帘,避开了王宇凡那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目光,低声说:“我……我觉得,最大的障碍,或许是……渐行渐远的频率。”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在她自己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渐行渐远的频率。这不仅仅是指物理距离造成的通讯不畅,更是两颗心在各自截然不同的轨道上运行,所发出的、对方越来越难以接收和理解的“频率”。

王宇凡镜片后的目光微微闪动,似乎咀嚼着这句话的深意。他没有追问,只是温和地点点头:“很好的切入点。频率的错位,确实是现代人沟通中普遍存在的困境。哈贝马斯试图用‘沟通理性’来校准这种错位,但这无疑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他巧妙地接过了话题,将讨论引回了理论层面。

读书会继续进行,但白雪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那句“渐行渐远的频率”,像一句谶语,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她看着白板上王宇凡梳理得清晰明了的理论框架,再想想自己与陈默之间那越来越苍白无力的交流,一种巨大的茫然和恐慌,如同冰冷的藤蔓,悄然缠绕上来。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ghid-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