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婚期的描点与代码里的航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81章 婚期的描点与代码里的航线

 

一月的上海飘着细雪,吴小苗把陈默送的贝壳戒指小心翼翼地戴在无名指上,尺寸刚刚好。办公室的暖气开得很足,她对着电脑屏幕敲代码,指尖偶尔碰到戒指,冰凉的触感让她想起黄浦江的晚风——陈默求婚那天,江风也是这样,带着点咸涩,却吹得人心里发烫。

“小苗,投资人那边催着要下一轮融资的商业计划书了,”张宇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眼镜上沾着雪花,“他们想知道我们‘跨境代买’的具体方案,下周就要听汇报。”

“我正在改物流部分,”吴小苗调出文档,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表格,“陈默帮我整理了国际航运的时效数据,从上海到新加坡的海运只要7天,比空运便宜60%,适合大件商品。”

张宇凑过来看,指着其中一行数据:“这里的清关时间是不是有点乐观?我听说跨境物流最麻烦的就是清关,有时候能卡半个月。”

“陈默说可以找‘船代公司’提前报备,”吴小苗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船代”二字,这是陈默教她的术语,“就像航海时提前申请进港许可,能省很多时间。”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孵化园的屋顶盖得白茫茫一片。吴小苗看着屏幕上的物流方案,突然觉得很奇妙——她和陈默,一个在代码里规划跨境航线,一个在甲板上驾驭真实的海浪,竟然在用不同的方式,做着相似的事。

***周末回家,吴小苗把求婚的事告诉了爸妈。妈握着她的手,翻来覆去地看那枚贝壳戒指,眼眶红红的:“真好,总算是定下来了。陈默这孩子靠谱,你们以后互相照应着,妈就放心了。”

爸坐在一旁抽着烟,半天没说话,最后掐灭烟头,看着吴小苗:“毕业就结婚?公司怎么办?”

“结婚不影响工作啊,”吴小苗拿出手机,给爸看“启航科技”的最新数据,“我们现在月营收快两百万了,团队也稳定了,我和陈默商量着,毕业后把公司搬到浦东的科技园,那边政策好,离港口也近。”

“港口?你去港口干嘛?”爸一脸疑惑。

“陈默想做跨境物流,”吴小苗解释道,“他说海运比空运便宜,适合我们这种做校园电商的,以后可以把国外的零食、化妆品卖到国内,再把国内的文具、汉服卖到国外。”

爸听得似懂非懂,却点了点头:“你们想好了就行,家里支持你。”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红布包,递给吴小苗,“这是你妈给你攒的嫁妆,十万块,不多,但是个心意。”

吴小苗打开红布包,里面是一沓沓崭新的钞票,还有一张存折。她鼻子一酸,把布包推回去:“爸,我有钱,公司这两年赚了不少,您和妈留着自己花。”

“拿着!”爸把布包塞进她手里,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嫁女儿哪能没嫁妆?这钱你拿着,以后做生意周转也好,应急也好,都用得上。”

***回上海的火车上,吴小苗把红布包放进背包最里层。陈默靠在她肩膀上打盹,呼吸均匀,睫毛上还沾着点雪粒。他昨晚帮她改跨境物流的方案,熬到凌晨三点,说“航海图上的每一个坐标都不能错,商业计划也一样”。

“醒了?”吴小苗推推他,“快到上海了,想想中午吃什么。”

陈默揉着眼睛坐起来,打了个哈欠:“吃小笼包吧,上次那家,你说皮太薄的那家,我想再试试。”

“才不要,”吴小苗笑着捏他胳膊,“那家的汤都漏了,还是去吃生煎,城隍庙旁边那家,排队人超多的。”

“听你的。”陈默握住她的手,指尖着那枚贝壳戒指,“婚纱照想什么时候拍?我问过海事大学的摄影社,他们有个学长拍得不错,还便宜。”

“毕业答辩完吧,”吴小苗数着手指,“五月底答辩,六月拍婚纱照,七月领证,八月办婚礼,正好赶上暑假,家里的亲戚也方便过来。”

“行,”陈默点头,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我列了个婚礼筹备清单,你看看有没有漏的。”

清单上写着:订酒店、买婚纱、拍婚纱照、发请柬……甚至连“买几床被子”“请谁当伴娘”都写上了,字迹歪歪扭扭的,却看得出来很用心。吴小苗看着“伴郎:张宇”几个字,忍不住笑了:“你问过张宇了吗?他说不定暑假要回家。”

“问过了,”陈默一脸得意,“他说就算飞也要飞回来,还说要在婚礼上做个‘启航科技’的小程序,让宾客扫码送祝福,比签到簿洋气。”

***三月的上海,玉兰花苞鼓鼓囊囊地挂在枝头。“启航科技”的跨境代买业务正式上线了,第一批上线的是新加坡的零食和化妆品。吴小苗在办公室盯着后台数据,紧张得手心冒汗。

“第一单来了!”张宇大喊一声,屏幕上显示“买家:李同学,商品:新加坡肉脯2包,支付成功”。

吴小苗赶紧联系陈默,他正在港口对接物流公司,电话里的背景音嘈杂得很:“收到了!我让物流公司优先发这单,用最快的船,预计三天到上海,到时候我亲自去取,给你送过去。”

三天后,陈默果然提着一个小箱子出现在办公室,里面是两包用油纸包着的肉脯,还带着淡淡的海风味。吴小苗拆开一包,递给张宇和学弟们,自己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甜中带咸,果然像陈默说的那么好吃。

“尝尝,”她塞给陈默一块,“比我们镇上超市卖的好吃多了。”

陈默嚼着肉脯,看着后台不断跳出的订单,突然说:“我申请了‘航海技术+电子商务’的双学位,下学期开始上课。”

吴小苗愣住了:“双学位?你不是快毕业了吗?”

“多学一年,”陈默挠着头,有点不好意思,“我想把航海和你的电商结合起来,以后做跨境物流,就知道该怎么跟你配合了。”

办公室里的学弟们起哄:“默哥这是为了苗姐,要当‘跨界人才’啊!”

吴小苗的脸一下子红了,心里却甜滋滋的。她看着陈默被阳光照亮的侧脸,突然觉得,他们的未来就像这刚上线的跨境业务,虽然充满未知,却充满希望。

***西月初,吴小苗去拍婚纱照。陈默特意请了一天假,穿着租来的西装,站在镜头前,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摄影师让他搂着吴小苗的腰,他的手刚碰到,就像触电似的缩了回去,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放松点,”吴小苗笑着握住他的手,“就像在海边散步一样。”

陈默深吸一口气,终于放松下来。两人在油菜花田里奔跑,在黄浦江的游轮上对视,在海事大学的航海模拟器前合影——陈默特意要求的,说要让“小苗号”也出现在婚纱照里。

拍最后一组照片时,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摄影师让他们看着对方的眼睛,说点情话。陈默看着吴小苗,突然说:“谢谢你,让我从一个混混,变成了想当船长的人。”

吴小苗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哽咽着说:“我也是,谢谢你,让我的网店,变成了‘启航科技’。”

摄影师按下快门,把这一瞬间定格成永恒。照片上,两人的眼眶都红红的,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五月的毕业季,空气里弥漫着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吴小苗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校园电商的跨境发展模式研究》,导师说她的案例很扎实,给了个“优秀”。陈默的航海模拟器操作考核也拿了满分,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只是为了双学位,还要再读一年。

“启航科技”也拿到了新的投资,金额有五百万,足够他们搬到浦东的科技园,还能组建专门的跨境物流团队。吴小苗站在空荡荡的孵化园办公室里,看着墙上贴满的便签和照片,突然有点舍不得。

“别伤感了,”陈默拎着最后一个纸箱走进来,“晚上请大家吃饭,就去我们第一次吃的那家小笼包店,庆祝毕业,也庆祝我们搬家。”

饭桌上,张宇举起酒杯:“我毕业后要去北京发展了,家里给找了份互联网大厂的工作。不过‘启航科技’的股份我还拿着,等你们上市了,我再来沾光。”

吴小苗有点意外:“你要走?”

“嗯,”张宇喝了口啤酒,“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我们的友谊不散。以后你们拓展到北京市场,记得找我当总代理。”

陈默拍着他的肩膀:“肯定的!到时候给你留个副总裁的位置。”

大家笑着闹着,聊起刚创业时的糗事:第一次见投资人紧张得说不出话,第一次打包快递把地址写错,第一次收到差评时的沮丧……那些曾经觉得很难的瞬间,现在回想起来,都变成了珍贵的回忆。

***六月的上海,己经热得穿起了短袖。吴小苗和陈默去浦东的科技园看新办公室,玻璃幕墙外就是黄浦江,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货轮。陈默指着远处一艘白色的帆船:“看,那艘船的航线,跟我们跨境物流的路线差不多。”

“以后我们的办公室,就能看到你的船了,”吴小苗靠在他肩上,“你出海的时候,我站在这里就能看见你离开,也能看见你回来。”

陈默握紧她的手,无名指上的贝壳戒指硌得手心有点痒:“等我双学位毕业了,我们就买艘属于自己的船,叫‘启航号’,既做你的跨境物流,也圆我的航海梦。”

“好啊,”吴小苗点头,“我负责船上的电商仓库,你负责开船,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阳光透过玻璃幕墙,照在他们交握的手上,贝壳戒指在阳光下闪着淡淡的光,像一颗小小的、充满希望的锚。

***七月初,吴小苗和陈默回老家办婚礼。街坊们都来帮忙,王婶负责收礼金,陈默的妈妈负责做饭,吴爸和陈默的爸爸一起贴喜字,忙得不亦乐乎。

婚礼当天,吴小苗穿着洁白的婚纱,站在音像店门口,看着陈默穿着笔挺的西装,从巷口走来。他手里拿着一束用桔梗和满天星扎成的花,是他自己去花店挑的,说“桔梗代表永恒的爱,满天星代表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平凡日子”。

张宇果然从北京飞回来了,拿着手机给宾客们扫码:“来,扫这个小程序,送祝福还能抽红包,最大的奖是‘启航科技’的终身VIP,买东西打八折!”

陈默的航海模拟器同学也来了,带来一个巨大的船模,说是用他们实习时的图纸做的,船身上写着“新婚快乐”西个大字。

婚礼进行到一半,陈默突然牵着吴小苗的手,走到音像店的玻璃柜前,那里摆着他们从高中到大学的照片,还有那艘“小苗号”的模型,和那张《泰坦尼克号》的正版碟。

“我想在这里说几句话,”陈默的声音有点抖,却很清晰,“我以前是个混混,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是小苗让我知道,人可以有梦想,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她就像我的灯塔,照亮了我航行的方向。”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航海图,展开,上面用红笔标着一条航线,从他们的小镇出发,经过上海,一首延伸到新加坡。“这是我们一起走过的路,”他指着地图,“以后,我们还要走更远的路,去更多的地方,但不管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我们的起点。”

吴小苗看着他,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掉在洁白的婚纱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想起重生那天,自己趴在玻璃柜台上,看着《流星花园》的海报,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短短几年,她不仅考上了大学,创业成功,还嫁给了那个在夏天给她送薄荷糖、在雨天给她送排骨汤、在远方给她寄明信片的少年。

***婚礼结束后,吴小苗和陈默坐在音像店的门槛上,看着街坊们收拾桌椅,远处传来王婶的笑声。吴小苗的婚纱裙摆上沾着点泥土,陈默的西装袖口也磨破了点,但他们握着的手,却很紧很紧。

“你说,我们的‘启航号’什么时候能下水?”吴小苗靠在陈默肩上,声音轻轻的。

“等我双学位毕业,”陈默的声音里带着期待,“最多两年。到时候我们从上海出发,先去新加坡,再去欧洲,最后绕地球一圈回来。”

“那‘启航科技’怎么办?”

“搬到船上啊,”陈默笑着说,“把办公室装在船舱里,一边航海一边做电商,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有一对年轻夫妇,开着船做买卖,还顺便看遍了世界。”

晚风拂过巷口,吹起吴小苗的婚纱裙摆,也吹起陈默的西装衣角。音像店的海螺风铃叮当作响,像在为他们祝福,也像在为他们启航的号角。

吴小苗看着玻璃柜里的“小苗号”模型,突然觉得,重生回来的意义,不仅仅是改变命运,更是为了遇到那个能和你一起做梦、一起努力、一起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

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就像那艘即将启航的“启航号”,带着希望和爱,驶向更广阔的海洋,驶向更遥远的未来。

(本章约20700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gbbd-18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