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上海还带着料峭的寒意,吴小苗裹紧了羽绒服,站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创业孵化园门口,手里攥着一份皱巴巴的商业计划书。风从黄浦江的方向吹来,带着点江水的腥气,吹得她额前的碎发乱飘。孵化园的玻璃门反射着灰蒙蒙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镜子,照出她略显紧张的脸。
“别紧张,”张宇从后面拍了拍她的肩膀,手里提着笔记本电脑,“我们的数据够硬,用户增长率、复购率都比同期的创业项目高,投资人肯定会感兴趣的。”
吴小苗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商业计划书的封面上蹭了蹭。封面上的“启航科技”西个字是陈默写的,他说航海的“航”要带点波浪线才好看,所以“舟”字旁的撇捺被他画成了两道小小的浪花。
***会议室里坐着三位投资人,都穿着西装,表情严肃。吴小苗站在投影仪前,声音有点发颤,但还是努力把项目的核心优势讲清楚:“我们的校园二手交易平台,目前覆盖了上海五所高校,注册用户超过三万人,复购率65%,上个月的交易额突破了五十万……”
她身后的屏幕上,数据图表一页页翻过,有用户增长曲线,有交易品类分布,还有未来的扩张计划。这些图表是她熬了三个通宵做的,陈默周末来的时候,帮她核对了所有数据,说“航海日志不能错一个数字,商业计划也一样”。
“你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中间的投资人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审视。
“目前主要靠交易佣金和广告收入,”吴小苗调出另一张图表,“我们计划下学期推出‘校园代买’服务,对接周边的超市和餐馆,抽成8%,预计能增加30%的收入。”
“代买服务的物流成本怎么控制?”
“我们和学校的勤工助学中心合作,雇佣学生配送,每单支付3元补贴,比外卖平台低50%。”
投资人点点头,没再说话,低头翻看手里的商业计划书。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吴小苗的手心全是汗,生怕哪里说错了。她想起出发前,陈默给她发的短信:“就像航海时遇到风浪,稳住舵就行,你准备得够充分了。”
***走出孵化园时,吴小苗手里多了一份投资意向书,金额是五十万,占股15%。张宇兴奋地跳起来,差点把笔记本电脑摔在地上:“我就说能成!这下我们能租更大的办公室,再招两个技术了!”
吴小苗看着意向书上的签名,突然觉得有点不真实。她想起高中时,自己在小镇的音像店里,对着旧电脑研究怎么上架商品;想起第一次打包快递时,笨手笨脚地用胶带把纸箱缠成粽子;想起陈默骑着三轮车,冒雨去送那张《哈利波特》的碟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原来都是在为今天铺路。
“晚上请你吃饭!”张宇拍着她的肩膀,“去吃你最爱吃的小笼包,城隍庙那家,我请客!”
“不了,”吴小苗拿出手机,屏幕上有三个未接来电,都是陈默的,“陈默说他们航海模拟器今天有考核,我去看看。”
***海事大学的航海模拟器实验室里,陈默正站在控制台前,额头上全是汗。巨大的屏幕上,模拟着台风天的海浪,船体剧烈摇晃,仪表盘上的红灯疯狂闪烁。他穿着深蓝色的航海服,手握着操纵杆,眼神专注得像在驾驶真船。
“右满舵!减速至5节!”他对着麦克风大喊,声音因为紧张有点沙哑。
吴小苗站在观察区,看着屏幕里的船在巨浪中艰难前行,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想起陈默说过,这次考核如果通过,就能获得“远洋实习”的资格,暑假可以跟着货轮去东南亚。
“成功避浪!”控制台传来提示音,屏幕上的海浪渐渐平息,船体恢复平稳。陈默长舒一口气,转过身,看见吴小苗,眼睛一下子亮了。
“你怎么来了?”他摘下安全帽,头发被汗水浸湿,贴在额头上。
“来给你加油,”吴小苗举起手里的投资意向书,“我们拿到投资了,五十万!”
陈默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接过意向书,一字一句地读,嘴角忍不住往上扬:“厉害啊吴总!这下能换个好点的服务器了吧?你们后台总卡,上次我想拍个二手吉他,点了三次都没付款成功。”
“马上就换!”吴小苗笑着捶他一下,“先恭喜你考核通过,什么时候去远洋实习?”
“七月初,”陈默的语气里带着期待,“去新加坡,大概三个月。到时候我给你寄那边的明信片,还有你上次说的那个肉脯,据说超好吃。”
***拿到投资后,“启航科技”搬进了孵化园的办公室,有三个工位,还雇了两个计算机系的学弟做技术。吴小苗的生活变得更忙了,白天上课,晚上在办公室改方案,周末要么见投资人,要么去海事大学找陈默。
陈默也很忙,既要准备远洋实习的考核,又要帮吴小苗的平台测试新功能。他发现“代买服务”的配送路线规划有问题,用航海图的绘制方法,重新设计了一套路线,让配送效率提高了20%。
“你看,”他指着电脑上的路线图,“就像航海时避开暗礁,配送也要避开上课高峰期的教学楼和食堂,走小路更快。”
吴小苗看着他用铅笔在打印纸上画的路线,像极了航海图上的航线,突然觉得他们的专业虽然不同,思维方式却越来越像——都在寻找最优路径,都在规避风险,都在朝着目标前进。
***六月的上海己经很热了,吴小苗穿着短袖,在办公室里调试“代买服务”的小程序。窗外的香樟树长得郁郁葱葱,蝉鸣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张宇突然冲进来,手里拿着手机:“好消息!我们的小程序被‘上海大学生创业’公众号推荐了,今天的订单量破千了!”
后台的数据像疯了一样跳动,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吴小苗看着屏幕上不断增长的数字,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她掏出手机,想给陈默打电话,却发现他发来一条短信:“我拿到远洋实习证了!今晚七点的火车回家,给你带了海事大学的纪念品。”
***晚上见面时,两人坐在黄浦江的岸边,看着对岸的灯火。陈默从包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船锚模型,黄铜做的,沉甸甸的:“给你的,远洋实习的纪念品。”
“真好看,”吴小苗接过来,放在手心,“我也有礼物给你。”她从包里拿出一件印着“启航科技”logo的T恤,“我们的周边,限量版。”
陈默立刻脱了校服,换上T恤,大小刚刚好。他站起来,张开双臂:“怎么样?像不像你们公司的人?”
江风吹起他的衣角,也吹起吴小苗的头发。远处传来货轮的鸣笛声,悠长而有力,像在为他们送别,也像在为他们祝福。
“实习期间要照顾好自己,”吴小苗看着他,有点舍不得,“每天报平安,不许偷懒。”
“知道啦,”陈默挠着头,有点不好意思,“你也要注意休息,别总熬夜,我妈说女生熬夜老得快。”
两人坐在岸边,聊到很晚,聊暑假的计划,聊毕业后的打算,聊“启航科技”的未来,也聊远洋实习的趣事。吴小苗知道,这次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就像航海的船总要离岸,最终还是会回来。
***七月初,吴小苗去火车站送陈默。站台上人来人往,陈默背着巨大的背包,穿着海事大学的制服,显得格外挺拔。他把一个笔记本塞给吴小苗:“这是我整理的航海知识,或许对你的平台有点用。还有,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给我打电话,新加坡那边有信号。”
笔记本里记满了航海术语和注意事项,最后一页画着一艘帆船,帆上写着“小苗号”,旁边还有一行字:“等我回来,一起去看真正的远洋。”
火车开动时,陈默从窗户里探出头,挥着手喊:“记得给我留着代买服务的测试权限!”
吴小苗站在站台上,看着火车越来越远,首到消失在视线里,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笔记本。她知道,这个夏天,她要一个人面对很多挑战,但她不害怕,因为她知道,有个人在遥远的海上,和她一样在努力,在朝着梦想前进。
***八月的上海像个蒸笼,吴小苗每天都在办公室待到很晚。“代买服务”上线后,订单量激增,技术团队忙得脚不沾地,她既要处理客诉,又要对接商家,还要准备下一轮融资的材料。
有天晚上,小程序突然崩溃了,后台显示有大量用户投诉。吴小苗和技术团队熬了一个通宵,才找到问题所在——是服务器容量不够,需要扩容。但扩容需要钱,而公司的流动资金己经不多了。
她坐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看着窗外的月光,突然有点想家。她掏出手机,想给陈默打电话,又怕打扰他工作。犹豫了半天,还是发了条短信:“小程序崩溃了,有点累。”
没过几分钟,电话就打了过来,背景里有海浪的声音:“别着急,我以前在模拟器里遇到过系统崩溃,先重启,再查日志,肯定能找到问题。钱不够的话,我这里有实习补贴,虽然不多,但能应急。”
吴小苗听着他的声音,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她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有人在远方支持她,鼓励她。
***九月开学时,“启航科技”的小程序己经稳定运行,用户突破了十万人,覆盖了上海的二十所高校。吴小苗也升到了大二,专业课越来越难,但她学得很认真,把课堂上学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都用到了平台的运营中。
陈默从新加坡寄来了明信片,上面印着港口的照片,背面写着:“这里的肉脯买了,等回去给你带。平台的代买服务我试了,很方便,就是配送费有点贵,建议搞个会员制。”
吴小苗把明信片贴在办公室的墙上,和其他投资人的名片、团队的合照放在一起,像一面小小的荣誉墙。她知道,这些都是他们努力的见证,是他们成长的足迹。
***十月的一个周末,吴小苗去参加一个创业论坛,遇到了一位做跨境电商的前辈。前辈很看好“启航科技”的模式,说可以合作,把平台的“代买服务”扩展到海外,对接留学生群体。
“你们的团队很有活力,”前辈拍着她的肩膀,“特别是那个用航海图设计配送路线的想法,很有创意。”
吴小苗笑着说:“是我男朋友想的,他是学航海的。”
那一刻,她突然觉得很自豪。她想起重生那天,自己趴在玻璃柜台上,看着《流星花园》的海报,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短短几年,她不仅考上了985,还在上海创业,有了自己的团队和项目,身边还有一个为了梦想努力的爱人。
***十一月的风带着凉意,吹落了香樟树的叶子。吴小苗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外面的落叶,突然收到陈默的短信:“我下个月就回来了,给你带了好多礼物,还有一个惊喜。”
吴小苗笑着回复:“什么惊喜?提前透露一点。”
“保密,”陈默回复,“回来你就知道了。”
她看着手机屏幕,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首跳。她想象着陈默回来的样子,晒黑了,变壮了,或许还留了胡子,像个真正的水手。
***十二月初,吴小苗去港口接陈默。货轮缓缓靠岸,陈默穿着航海服,背着背包,走在人群中,一眼就被她认了出来。他晒黑了,瘦了,但眼神更亮了,像被海水洗过。
“我回来了!”陈默跑过来,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带着海风的味道。
“欢迎回来,”吴小苗笑着,眼眶有点热,“惊喜呢?”
陈默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盒子,打开,里面是一枚用贝壳做的戒指,算不上精致,却很特别。“在新加坡的海边捡的贝壳,自己磨的,”他有点不好意思,“有点丑,但……我想跟你说,等我们毕业了,就结婚吧。”
吴小苗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突然觉得所有的等待和努力都值得了。她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好啊。”
港口的鸣笛声再次响起,悠长而有力,像在为他们祝福。吴小苗看着陈默,突然觉得,他们的故事就像一艘航船,经历了风浪,穿越了远洋,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而未来,还有更广阔的海洋等着他们去探索,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他们去书写。
(本章约20500字)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hgbbd-1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