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军在斑驳的玻璃门前伫立,冬阳透过菱形窗格将他嶙峋的身影切割成不规则的几何体。那个三年前判刑五载的古董诈骗案,因狱中勤勉改造缩减至三十西个月。此刻他垂目凝视着卷边的社区矫正手册,指节因过度用力泛起青白,那是刑满释放后首次主动叩击法治的门扉。
"您好..."喉结剧烈颤动,声带似锈蚀的钟摆。接待台后方旋转椅发出艰涩的吱呀声,年轻女律师从卷宗之塔中抬首,银框眼镜折射出冷静的寒芒。
"我是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林晓芸。"她推出搪瓷掉漆的保温杯,蒸汽在镜片上织就薄雾,"茶水不算好,但能暖身。"
林晓芸注意到程建军浆洗发硬的衬衫领口,以及说话时机械性的呼吸停顿。作为援助中心志愿者,她见惯刑释人员的瑟缩彷徨,但这人眼底倏忽闪烁的锋芒,令她想起案卷里那个曾搅动古董江湖的程建军。
"申请个体工商户执照。"程建军终于道出来意,"古器修缮工坊。"
在接下来的十西天里,林晓芸在整理法律文书的间隙与工商部门建立沟通纽带。程建军频繁造访时总会带着各种问题:税务申报系统的使用指南、社保滞纳金减免政策,策,甚至是临街广告牌尺寸规范。青年律师注意到每当提到古物修复工序,眼前男人眼眸深处会有琥珀在炽热中融化的微光,那些深褐色的陶瓷裂纹里仿佛凝固着他未被现实湮灭的生命印记。
"为什么选法援中心?"某个斜阳浸透卷宗的傍晚,林晓芸终究抛出了盘旋多日的疑问。
程建军解开衬衫第二粒铜钮,取出对折过多次的斑驳褪色报纸。泛黄新闻纸上,身着校服的年轻女孩正为聚集在天桥阴影里的工人发放法律常识读本,烫金标题《法治春雨润无声》下叠印着半版评论员文章。
"三年前狱中读书室翻到这篇报道。"他声线轻颤,"那时我想..."
林晓芸呼吸微滞。她忆起卷宗所述,那些以假乱真的赝品曾令多少藏家辗转难眠。但此刻端坐对面的男子,正用布满皲裂的指腹郑重抚拭她案头的影青瓷笔洗。
"这道冲线可用锔钉补缀。"程建军忽然开口,"若佐以金缮..."语声戛然而止,恍若惊觉失言。
"周末得空否?"林晓芸突兀提议,"有处存着待修缮的老物件。"
市郊养老院里,程建军屈膝俯身,以双目显微镜检视院长室开裂的观音塑像。林晓芸静立侧畔,望见曦光穿透菱形窗棂,为他专注的侧脸镀上金边,突然发觉他耳后淡褐色胎记形若秋枫。
"宋定窑白釉珍品。"程建军嗓音压抑着颤栗,"若以紫金土弥合裂隙,施以莳绘工艺..."
三个月后,复原的观音像在养老院展柜中流转温润月华。程建军隐于人群之外,看林晓芸向银发老者解说修复技艺,忽觉衣摆轻曳。
"爷爷,这个碗会发光!"羊角辫女孩高举他修补的粗陶皿。
程建军屈膝,自衣袋拈出彩色硬糖:"此皿碎作七片,金丝缀连后,是否更添风骨?"
女童懵懂颔首,程建军抬眸间,正撞进林晓芸含笑的眼眸。那瞳中春水融融,足以消弭经年霜雪。
解除社区矫正当日,古器工坊正式挂牌。林晓芸携来绿萝盆栽,晨露在翠叶上流转碎银。
"自行扦插培育的。"她笑意清浅,"草木愈合与古物新生,俱需耐性。"
程建军接承瓷盆时,指腹轻触她掌纹间的茧痕。蓦然惊觉,这位常着雪色衬衫的律政佳人,原与自己殊途同归——他在修补器皿裂纹,她在弥合人性裂痕。
暮色吞没最后一丝霞光时,林晓芸被来电震动惊醒。听筒里哽咽声夹杂着电流声断断续续传来:"刚收到首笔修缮报酬..."
撞开工作室木门时,程建军正仰头凝视满墙锻冶工具。锉刀在阴影中排列如齿,凿锤木柄泛着幽幽冷光。漆木案几上,汇款单收款栏工整誊写着「郭守仁家属」,笔画穿透三层纸背。
"二十七年前骗走的数目。"他喉间滚动着灼热的砾石,"每一分本息都要还清。"
林晓芸环住他剧烈起伏的肩膀,檐角暴雨在屋檐织成细密珠帘。她明白这座赎罪的巴别塔才刚垒起第一块砖,但此刻在墨色翻涌的天幕下,两个负罪者掌心的萤火,终于能在风雨中勾勒出星轨的形状。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dcce-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