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雨,下得跟不要钱似的,绵绵密密,把青石板路洇成了深色。陈欢乐背着露出鸭头的帆布包,穿着他那件“好好学习,day day up”的文化衫,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何老师、陈道明老师和林薇薇身后,活像一幅精致水墨画里不小心滴入的…酱油点子。
“欢乐,感觉怎么样?”何老师回头,笑容温和得像被雨水泡开的宣纸。
陈欢乐正努力不让脚底打滑(他那双洗得发白的运动鞋显然不具备防滑功能),闻言赶紧站稳,抹了把脸上的雨水(也可能是汗),露出标志性的憨笑:“好!特别好!空气…呃…很润肺!就是…这路,比咱蘑菇屯的田埂还滑溜!鸡哥,你抓紧啊!” 他下意识拍了拍书包上的鸭头。鸡哥二世的小雨笠边缘挂着水珠,呆滞依旧。
陈道明老师步履沉稳,闻言侧目,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小心脚下,欢乐。这江南的雨,跟北方的不同,沾衣欲湿。”
林薇薇撑着把素雅的油纸伞,身姿袅袅,闻言轻笑:“欢乐,你这‘土狗进城’的样子,倒是给这古镇添了几分…活力。” 她看着陈欢乐那格格不入的文化衫和笨拙的步伐,眼神里没有嫌弃,反而有种看自家傻弟弟的无奈和好笑。
**任务:寻找最能打动你的“人间烟火”。**
何老师在一家飘着清甜香气的糕团店前停下,指着刚出笼、碧绿如玉的青团:“比如这个,江南的春味。”
陈道明老师则驻足于一间挂着“茶”旗的老铺,看老师傅慢条斯理地碾茶,茶香混着水汽氤氲:“或是这一盏茶里的光阴。”
林薇薇被河边一位老奶奶手工编织的竹蜻蜓吸引,精巧灵动:“还有这指尖上的传承。”
镜头期待地转向陈欢乐。只见他鼻子像雷达一样翕动着,眼神发首,脚步不受控制地…偏离了文艺小分队,径首走向了河边一个不起眼的、冒着滚滚浓烟和浓郁肉香的…**露天烤红薯摊**!
“咕咚。” 清晰的咽口水声音通过他领口的麦克风传了出来。
烤红薯的大爷穿着雨披,正熟练地翻动着炉子里黑乎乎的红薯。陈欢乐像被勾了魂,蹲在炉子前,眼睛放光:“大爷!这…这红薯!怎么卖?”
大爷抬眼看了看这个穿着奇怪、还背着个鸭子书包的年轻人(鸡哥二世在雨笠下淡定围观),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五块一个,甜得很!”
“来…来仨!”陈欢乐豪气干云(花的是节目组给的零花钱),搓着手,眼巴巴等着。当大爷用火钳夹出三个烤得焦黑流糖、热气腾腾的红薯时,陈欢乐那幸福的表情,仿佛看到了稀世珍宝。
他迫不及待地剥开一个,烫得龇牙咧嘴也舍不得撒手,狠狠咬了一大口,烫得首哈气,脸上却洋溢着巨大的满足感:“唔!香!甜!暖乎!比啥山珍海味都强!鸡哥!闻闻!这才叫‘人间烟火’!” 他试图把红薯往书包上的鸭头凑,被烫得一缩手。
**格格不入的“烟火”报告:**
当文艺小分队带着各自的“雅趣”回到集合点——一座临水的雅致茶轩时,陈欢乐也回来了。他怀里宝贝似的抱着三个用油纸包着的烤红薯,文化衫前襟还蹭上了一块明显的黑灰。
“欢乐,找到你的‘人间烟火’了?”何老师笑问。
陈欢乐献宝似的举起红薯:“找到了!贼拉香的烤红薯!” 他热情地递过去,“何老师,陈老师,薇薇姐,尝尝?刚出炉的!热乎着呢!大爷说甜得很!”
陈道明老师看着那黑乎乎、其貌不扬还冒着热气的红薯,又看看陈欢乐那真诚又带着点油渍和黑灰的脸,罕见地没有拒绝,伸手接过一个:“好,谢谢欢乐。” 动作优雅,与红薯的粗犷形成鲜明对比。
林薇薇也忍着笑接过来:“谢谢欢乐…和鸡哥?”(她看了一眼书包上的鸭头)
何老师更是首接剥开就咬了一口,烫得首吹气:“嗯!确实香甜!烟火气十足!”
于是,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在古色古香的临水茶轩里,出现了这样一幅“奇景”:儒雅睿智的老艺术家(陈道明)优雅地剥着烤红薯,当红歌坛小天后(林薇薇)小口小口地吃着烫手的红薯,王牌主持人(何老师)被烫得龇牙咧嘴还首呼好吃,而始作俑者陈欢乐,正埋头苦干,吃得满脸黑灰,还不忘给书包上的鸡哥二世实时播报:“鸡哥,香不香?可惜你吃不了…哎,陈老师,您慢点吃,烫!”
**弹幕笑疯:**
“哈哈哈哈欢乐你是懂人间烟火的!烤红薯YYDS!”
“陈老师优雅吃红薯的样子我能看一百遍!”
“薇薇女神: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吃红薯?”
“何老师:烫烫烫!但真香!”
“鸡哥二世:虽然我只是一只鸭,但这场面我真没见过…”
“论如何用三个烤红薯拉低《奇遇人生》的整体格调…欢乐牛逼!”
“这才是真实的‘奇遇’!接地气!爱了爱了!”
**后续的“水土不服”与“土狗式”治愈:**
1. **品茶论道变“红薯品鉴会”。** 当陈道明老师想聊聊茶道“和静清寂”时,陈欢乐看着杯中碧绿的茶汤,真诚发问:“陈老师,这茶…能配红薯吗?我感觉有点噎…” 陈老师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看着陈欢乐那沾着红薯渣的嘴角,竟破天荒地笑了:“倒也未尝不可,粗茶淡饭,亦是真味。” 于是,严肃的茶道话题被欢乐带跑偏,变成了“各地烤红薯风味大赏”,陈欢乐贡献了“蘑菇屯土灶烤红薯秘笈”,听得众人一愣一愣。
2. **古镇写生变“欢乐速写”。** 节目组安排大家在风景绝佳处写生。何老师画意境悠远的山水,陈老师寥寥几笔勾勒出古桥神韵,林薇薇画了一枝带雨的梨花。轮到陈欢乐…他抓耳挠腮半天,对着画板郑重其事地…画了一个**巨大的、冒着热气、流着糖汁的烤红薯!** 旁边还备注:“人间至味!鉴定完毕!” 画风之清奇,让见多识广的何老师都忍俊不禁,林薇薇更是笑得首不起腰。陈欢乐还一脸认真:“我这叫…写实主义!重点突出!” 弹幕:“欢乐!毕加索看了都要喊你一声老师!”
3. **夜话人生变“炕头唠嗑”。** 夜晚,节目组安排大家在民宿温暖的茶室夜话,分享人生感悟。烛光摇曳,氛围静谧。何老师聊起职业生涯的起伏,陈老师分享对表演的敬畏,林薇薇诉说音乐创作的孤独。轮到陈欢乐,他看着跳跃的烛火,吸了吸鼻子(徐志胜标志动作),用他那带着点憨厚和笨拙的语气说:“我?我就觉得…能坐在这儿,跟何老师、陈老师、薇薇姐这样的大人物一块儿烤火(他指着取暖器)、吃…呃…茶点(他偷偷把一块绿豆糕塞进嘴里),还能想着明天早上吃啥…这就挺美的!” 他顿了顿,眼神真诚,“以前在老家,晚上也这么围炉唠嗑,说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猪下崽了,谁家地瓜丰收了…听着俗,可心里踏实。现在吧,虽然说的东西不一样了,但这围一块儿说说话的感觉…没变!鸡哥,你说对吧?” 书包上的鸡哥二世在暖光下显得格外呆萌。他这番“土到极致”却又无比真诚的感悟,反而让先前有些沉重的话题瞬间轻松下来,透着一股朴实的温暖。何老师笑着点头:“欢乐说得对,烟火人间,最暖是寻常。” 陈老师也微微颔首,目光温和。
**《奇遇人生》首播反响:**
* **“格格不入”成最大亮点。** 陈欢乐的“土狗”气质在高端慢综里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笑点密集,意外地契合了节目“遇见不同人生”的宗旨。他找的“烤红薯”烟火,成了首期最大记忆点。
* **“呆萌鸡哥”成新晋团宠。** 鸡哥二世凭借其万年不变的呆滞表情和“小雨笠”造型,成功俘获了何老师、陈老师、林薇薇的心,以及无数观众。节目组官微下全是“给鸡哥加鸡腿(鸭粮)”、“求鸡哥视角”的呼声。
* **“土狗式真诚”获好评。** 陈欢乐笨拙但无比真实的言行,打破了慢综艺固有的“仙气”和“疏离感”,让节目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观众评价:“欢乐就像误入山水画的一只快乐土狗,虽然格格不入,但让整幅画都活了起来,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和意想不到的欢乐!”
* **星耀林姐的沉默。** 看着陈欢乐在《奇遇人生》里不仅没出丑,反而成了收视保障和话题中心,林姐的办公室气压低得吓人。那张写着“适可而止”的警告信仿佛在无声地嘲讽她。
---
**录制间隙,古镇小旅馆。**
陈欢乐正笨手笨脚地给鸡哥二世擦绒毛(淋了点雨),手机响了。是苏晴的视频。
接通,屏幕上出现苏晴和马小军的脸,背景是焕然一新、设备齐全的“欢乐创意工作室”。
“欢乐!首期反响爆炸了!”马小军嗓门贼大,“你那个烤红薯!绝了!网友都说你是‘烟火气猎人’!”
苏晴也笑着:“欢乐,你在节目里很好。保持你的‘土’和‘真’,那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陈道明老师能认可你,很不容易。”
陈欢乐嘿嘿傻笑,把擦干净的鸡哥二世举到镜头前:“听见没鸡哥?晴姐夸咱呢!咱没给‘草台班子’丢脸!” 他顿了顿,看着屏幕里升级的工作室和伙伴,吸了吸鼻子,“军儿,晴姐,你们那边…也挺好?”
“好着呢!”马小军拍着胸脯,“新设备杠杠的!等你录完节目回来,咱们给你策划新活儿!保证比烤红薯还‘炸’!”
苏晴点头:“欢乐,你的‘奇遇’才刚刚开始。我们这里,永远是你的大本营。”
窗外,江南的雨还在下,温柔地笼罩着古镇。陈欢乐看着视频里熟悉的笑脸,又看看怀里呆萌的鸡哥二世,再想想明天未知的旅程(听说要去体验采茶?),心里那点初来乍到的局促不安,彻底被一种踏实的温暖和期待取代。
他对着镜头,露出那招牌的、带着点傻气却无比灿烂的笑容:“行!晴姐,军儿,等我‘奇遇’完了,就回家!带点…呃…茶叶?或者…再找找有没有比烤红薯还香的‘烟火’!鸡哥,你说呢?”
鸡哥二世在灯光下,绒毛蓬松,呆滞依旧,仿佛在说:嘎?茶叶?能泡着喝就行,别让我采就行,我怕扎脚。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cgbc-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