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青石巷格外清净,潮湿的空气里浮动着草药的清香。许仙正在药庐前晾晒新采的艾草,忽然听见巷口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不疾不徐,踩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竟没带起多少水花。
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女子正缓步走来。
女子身着一袭素白襦裙,裙摆扫过青石板,沾不上半点泥污。青丝以一支羊脂玉簪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在颊边,衬得肌肤胜雪。她的眉宇间带着一种江南水汽般的清冷,仿佛刚从烟雨中走出,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锐利如刀,仿佛能看透人心。
最让许仙在意的是,她手中捧着一本用蓝布包裹的旧书,隐约能看出封面上的字迹——竟是《伤寒杂病论》。
“请问,这里可是李郎中的药庐?”女子走到药庐门前,声音温润如玉石相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许仙点头:“正是,家师正在后院制药,不知姑娘有何指教?”
女子目光扫过他,许仙忽然感到体内的文气微微波动了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触碰,让他心头一凛。这感觉转瞬即逝,快得让他以为是错觉。
“听闻此处有位能以字疗伤的医者,特来请教。”女子微微一笑,这笑容冲淡了眉宇间的清冷,却让许仙更觉高深莫测,“在下白素贞,是个云游西方的医女。”
“以字疗伤”?许仙心中一动,她指的必然是自己用血书“镇”字击退狐妖,或是用“愈”字救治青蛇的事。这消息竟传得如此之快?
正思忖间,李时珍从后院走了出来,看到白素贞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拱手道:“姑娘请进。”
白素贞颔首致谢,走进药庐时,目光在墙上挂着的草药图谱上停留了片刻,随口道:“这图谱标注的‘天南星’药性有误,此物虽能祛风止痉,却有大毒,需以姜汁炮制七日方能入药,图谱上漏了炮制之法。”
李时珍眼中精光一闪:“姑娘好眼力,这确是老夫早年手书的疏漏。”
许仙更是惊讶,天南星的炮制之法是《本草纲目》中的细节,寻常医者都未必知晓,这白素贞竟一眼看出了错处。
落座后,白素贞将手中的《伤寒杂病论》放在桌上:“此书是晚辈偶然所得,其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篇,提及‘麻黄汤’的配伍,晚辈尚有不解之处,想请教先生与这位小公子。”
她翻开书页,指着其中一段论述。许仙凑过去看,只见书页边缘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严谨之气。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药庐里只剩下探讨医理的声音。许仙本以为自己现代的医学知识能占些优势,可与白素贞交流后才发现,对方对药性的理解远超凡人。
谈及“黄连泻心汤”时,许仙说起黄连的苦寒之性,白素贞却补充道:“川蜀产的黄连,文气偏燥,泻心火最烈;而江南产的黄连,文气带湿,更适用于湿热互结之症。以文气辨药性,方能精准配伍。”
论及“人参补气”,许仙解释了人参皂苷的作用,白素贞则轻轻摇头:“公子所言虽是,却未触及根本。人参之气,如春日初生之阳,入体后先聚于丹田,再沿任脉上行,过膻中时化而为津,至百会时散而为神——这便是文气与元气的交融。”
她描述得如此具体,仿佛亲眼见过参气在经脉中流转,让许仙目瞪口呆。他终于明白,这白素贞绝非凡人,她对“气”的理解,甚至超过了李时珍!
更让他震惊的是,白素贞似乎对“药字符”格外感兴趣。
“前日听闻,公子曾以血书‘愈’字,压制了桃木箭的符力,救了一条青蛇?”白素贞忽然话锋一转,目光落在他的掌心,那里“镇”字的印记早己淡不可见,“公子的‘药字符’颇为奇特。”
她随手拿起桌上的狼毫笔,蘸了点清水,在宣纸上写下一个“和”字。
字迹刚落,墨色竟化作淡淡的白雾,缓缓升腾而起,像有生命般缠绕在旁边的药炉上。药炉里正煎着的汤药,原本有些浮躁的泡沫瞬间变得平稳,药香也愈发醇厚。
“文气与药理,本就同源。”白素贞放下笔,白雾渐渐散去,“公子的符,似是将二者强行糅合,却未伤根基,不知是何法门?”
许仙心中一凛。她不仅看出了“药字符”的本质,还点出了其中的生涩——那是他尚未完全掌握文气与药理融合的痕迹。这女子懂医,更懂文气,甚至可能……也是异类?
他想起了那条青蛇化形的少女,含糊道:“只是偶然摸索,谈不上法门。白姑娘的‘和’字才是精妙,竟能调和药气。”
白素贞笑了笑,没有追问,目光却不经意间扫过他的手腕。许仙下意识地抬手,正好瞥见她袖口滑落的瞬间——皓白的手腕上,隐约有几片极淡的白色鳞片,在阳光下闪了一下,便被她抬手拢袖的动作遮住。
蛇鳞?!
许仙的呼吸猛地一滞。青蛇是青色鳞片,而她是白色……难道她也是蛇妖?可她身上没有妖气,只有温润的文气与药香,甚至比许多人类更像“正道”。
“时候不早,晚辈告辞了。”白素贞站起身,将《伤寒杂病论》收好,“多谢先生与公子解惑,三日后,晚辈再来请教。”
她转身离开,素白的身影消失在巷口,步履依旧轻盈,仿佛踏在云端。
许仙看着她的背影,首到完全看不见才收回目光,手心己沁出冷汗。
“师父,她……”
李时珍抚着胡须,眼中带着深思:“此女身上有千年修行的清气,却无戾气,不像是为祸人间的妖物。只是她的文气太过精纯,绝非寻常修行者能及……”他看向许仙,“你日后与她相处,需谨记‘观其行,辨其心’,莫要被表象迷惑,也莫要因异类而偏见。”
许仙点头,心中却翻起了惊涛骇浪。白素贞的出现,让他对这个世界的“妖”有了新的认知——并非所有妖物都如狐妖般凶残,也有像青蛇那样受伤的,像白素贞这样精研医道的。
而她手腕上的白鳞,和那句“三日后再来”,都预示着这位素衣仙子,绝不会仅仅是“请教医理”那么简单。
三日后,她会带来什么?是更深的医道探讨,还是隐藏的目的?
许仙看向桌上那本被白素贞批注过的医书,指尖轻轻拂过书页,那里似乎还残留着淡淡的白雾气息。他知道,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必然会让他的“儒武双修”之路,变得更加复杂难测。而他能做的,只有更快地提升自己——无论是文气、武道,还是对这个乱世规则的理解。
窗外,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晾晒的艾草上,泛着温暖的光泽。可许仙的心头,却像蒙着一层薄雾,看不清前路的方向。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cfic-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