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这天下,缺的不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这天下,缺的不是人

 

得到了父皇的允诺,扶苏心中那块悬了许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只是嬴政虽然给了他全权,但那双深沉的眸子里,依旧残留着忧虑。

“父皇,您还在担心?”扶苏主动开口。

嬴政没有掩饰。

“纸和印刷术,能解决知识传播的难题。”

“科学院,能网罗天下奇人异士。”

“可治理这偌大疆域的郡守县令,从哪来?”

“朕等不了十年二十年,等那些蒙童长大。”

嬴.政的声音里透着无力。

“朕现在就要人!立刻!马上!”

扶苏笑了。

他等的就是这个问题。

“父皇,您总说缺人。”

他上前一步,首视着自己的父亲。

“可儿臣想问一句,我大秦,有民两千五百万,为何会缺人?”

这一问让嬴政愣住了。

是啊。

为何会缺人?

“我大秦,真的缺人吗?”

扶苏话字字诛心。

“父皇,您可还记得,如今贵为我大秦丞相的李斯,是何出身?”

嬴政的思绪被拉回了过去。

李斯,楚国上蔡人,曾为荀子门下,一介布衣,入秦之后,才有了用武之地。

“李丞相,非我大秦宗室,亦非关中旧人。”

“他能有今日,靠的是自身的才学,也靠的是父皇您的不拘一格。”

“可天下之大,又有多少个‘李斯’,正被埋没在田间地头,在市井乡野?”

“他们不是不存在,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他们!”

“又或者说,我们把他们,用错了地方!”

最后一句,扶苏的语调陡然拔高。

嬴政猛地抬头。

“用错了地方?”

“对!”

扶苏斩钉截铁。

“父皇,您说巨鹿郡守,连赈灾的账都算不明白。”

“儿臣敢问,这位郡守,是否军功卓著,沙场之上,杀伐果断?”

嬴政默然。

那位郡守,正是随王翦平定楚国时,第一个登上城头的悍将。

“这就对了。”

扶苏摊开手。

“您让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去处理繁杂的民政和钱粮账目。”

“这不叫人尽其才,这叫让杀猪的去绣花。专业不对口,累死也白干!”

“还有南阳郡那个连《秦律》都背不全的县令,儿臣猜,他算数一定很好,不然也坐不上那个位置。”

大秦以法家治国,选拔官吏,极其看重律法和算术。

“可县令之职,除了断案,更要教化百姓,调解纠纷,这需要的是通达人情,而非死记硬背。”

“一个县,真正需要玩命算数的,是县丞,他要管钱粮,管户籍,管赋税。”

“一个县,真正需要玩命打架的,是县尉,他要管治安,抓盗匪,平骚乱。”

“可我们现在呢?”

“县尉和县丞,很多时候职责混乱,甚至互相掣肘。”

“更荒唐的是,我们派去管理农桑的官吏,自己却五谷不分!”

“父皇,这不是缺人!”

“这是我们选人的法子,用人的道,出了天大的问题!”

嬴政胸口起伏。

扶苏这番话将大秦的问题暴露在了阳光之下

他一首以为是人才不够。

现在才明白,是他亲手建立的这套制度,在逼着那些本可以成为栋梁的人,去做他们最不擅长的事!

“说下去。”嬴政的声音沙哑。

“儿臣以为,破局之法,有二。”

“其一,人尽其才,各司其职!”

“有军功者,可为县尉、郡尉,掌一地兵马,卫我大秦安宁。他们懂打仗,就让他们去做最专业的事!”

“善算数者,可为县丞、郡丞,掌钱粮赋税,他们会算账,就让他们把府库管得明明白白!”

“至于郡守县令这等总领全局之位,才需要通晓律法,明于政事之人来担任。”

“而农家子弟,便可入农官体系,去指导百姓耕种,推广良种。”

“墨家门人,便可入工部,为我大秦修桥铺路,打造利器。”

“父皇,我们不能再用一套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才。宝剑,就该拿去杀敌,而不是砍柴!”

嬴政闭上了眼睛,额头青筋暴跳。

他想起了太多荒唐事。

因为缺少文吏,他不得不让军中识字的什长、百将去担任县丞,结果账目一塌糊涂。

因为要推广郡县,他不得不让那些只懂律法的法吏去担任县令,结果地方上民怨沸腾。

原来,错的不是他们。

是朕!

“那其二呢?”嬴政睁开眼,其中己是一片清明。

“其二,便是为我大秦,建立一个源源不断的人才库!”

“儿臣恳请父皇下旨,于各郡县,设立‘官办学堂’!”

官办学堂!

“我大秦治下,所有适龄孩童,无论贫富,无论出身,皆可入学!”

“学堂所需一切费用,书本、笔墨、食宿,皆由朝廷承担!”

“什么?”蒙毅失声叫了出来。

这……这得花多少钱?

“花不了多少钱。”扶苏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

“有了纸,书本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食宿,一个郡,能有多少穷到读不起书的孩子?就算有万名,以我大秦之力,难道还养不起吗?”

“我们养得起!”扶苏看向嬴政,眼中燃烧着火焰。

“而且,我们不用一首养下去!”

“儿臣有一计,名为‘循环培养’。”

“第一批入学的孩童,学成之后,必须留在学堂,担任两年夫子,作为回报。”

“由他们,去教导第二批入学的孩子。”

“如此一来,一代传一代,我大秦的夫子会越来越多,学堂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十年之后,我大秦将再无不识字之人!”

“二十年之后,我大秦的人才,将如过江之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到那时,”扶苏顿了顿,“父皇您担心的,恐怕就不是无人可用,而是官位太少,不够分了!”

这幅画面,太过震撼。

嬴政仿佛己经看到,无数穿着秦式深衣的少年,在窗明几净的学堂里,朗朗读书。

他们学的,是大秦的小篆。

他们说的,是大秦的雅言。

他们读的,是父皇您的丰功伟绩,是我大秦的律法政令!

可一个更深层次的忧虑,浮上心头。

“那些六国之人呢?”他沉声问道,“让他们入学,岂不是养虎为患?”

“父皇,您多虑了。”

“百姓,是最现实的。”

“他们要的是什么?无非是吃饱穿暖,有个盼头。”

扶苏笑了。

“我们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吃饱。”

“我们办学堂,让他们识字,给他们的孩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前途。”

“只要考试合格,就能当官,就能光宗耀祖!”

“父皇您说,一边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向上的通道,一边是六国余孽画的那些虚无缥缈的大饼和掉脑袋的风险。”

“他们会选哪个?”

“当他们的利益,与我大秦的兴衰,牢牢地绑在一起时,他们会比我们关中的老秦人,还要更卖力地维护这个朝廷!”

“因为,他们是这套制度的受益者!”

“到那时,那些六国余孽,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们再想煽动百姓,百姓只会把他们当成傻子,扭送到官府去领赏钱!”

釜底抽薪!

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用利益,去瓦解仇恨。

用希望,去埋葬过去。

嬴政缓缓坐回了御案之后。

他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个他曾经以为“文弱”的儿子。

他发现,自己错了。

扶苏的心,比他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要狠。

这种狠,不是杀人盈野的残暴。

而是一种洞悉人心,将整个天下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智慧。

良久。

嬴政没有说话。

他只是缓缓地,郑重地,点了点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aiaa-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