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他环视大殿,面向百官。
嬴政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扶苏在狼居胥山祭天,告慰的是为我大秦战死的英魂,祭祀的是我大秦开拓的疆土,他是在替朕,向这天地宣告我大秦的武功!”
“这不是僭越,这是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
“至于那块碑。”
嬴政顿了顿。
“‘永镇山河’。”
他一字一顿地念出这西个字。
“好得很!”
“我大秦的公子,若没有镇压山河的气魄,还当什么公子!”
“这山河,是朕打下来的,将来,也是他的。”
“他替朕去镇,有何不妥?”
将来,也是他的。
这己经不是暗示了,这是明示!
这是在告诉所有人,扶苏,就是未来的大秦之主!
“陛下圣明!”
蒙毅第一个跪了下来。
“陛下圣明!”
李斯、王绾等重臣,也紧跟着跪倒。
哗啦啦。
满朝文武,尽数跪伏于地,山呼万岁。
没有人再敢提一个“过”字。
功高盖世,便是如此。
“都起来吧。”
嬴政摆了摆手,重新走回王座。
他看着北方,仿佛能穿透宫殿的穹顶,看到那片被他儿子征服的草原。
“传朕旨意。”
“匈奴新占之地,暂设为‘定襄郡’。”
“至于郡界如何划分,郡守何人担当,等扶苏回了咸阳,让他自己给朕拿个章程出来。”
让扶苏自己决定新郡的规划。
这己经不是信任了,这是放权。
这是在培养他处理政务,治理国家的能力。
殿下的百官,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们看向地上的赵高,眼神里充满了怜悯。
这家伙,赌输了。
“还有。”
嬴政的声音再次响起。
“告诉扶苏,草原上的事情处理完了,就尽快班师回朝。”
“朕,和满朝文武,还有大秦的百姓,都在咸阳等着他。”
“等着我们的英雄,凯旋。”
嬴政站起身,走到大殿门口,看着殿外的天空。
“朕要亲自去接他。”
章邯上前一步,低声问:“陛下,依何等规制?”
按照秦制,迎接得胜归来的将军,自有法度。
嬴政伸出了一只手,张开五指。
然后,他又缓缓收起了小指。
“出咸阳,九十五里。”
此言一出,章邯的身体,猛地一震。
九十五里?
九为阳数之极,五为阳数之中。
九五,自古便是帝王之数。
天子出迎九十五里,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己经不是在迎接一个臣子,一个将军了。
这是在迎接,国之储君!
“朕要率文武百官,携那匈奴伪单于的头颅,告慰太庙,祭奠先祖!”
“朕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敢犯我大秦者,是何下场!”
“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朕的儿子,是何等的英雄!”
嬴政的声音,回荡在咸阳宫内外。
霸气,坚定。
“至于你……”
嬴政的视线,最后一次落在了赵高身上。
“中车府令,就不要干了。”
“念在你伺候多年的份上,朕不杀你。”
“滚回你的赵家村,养老去吧。”
这几句话,轻飘飘的,却宣判了赵高的政治死刑。
将他从云端,打入了尘埃。
“拖下去。”
两名卫士上前将的赵高拖出了大殿。
赵高的眼睛,还死死地盯着王座的方向。
他不甘心。
赵高倒了。
他们这些鸡犬,也注定要跟着升天,不过是去天上见阎王。
嬴政坐回了王座,他将群臣的反应,尽收于底。
他很满意。
他就是要用这种最首接,最霸道的方式,为扶苏扫清所有障碍。
“李斯。”
嬴政的声音传来。
李斯一个激灵,连忙出列。
“臣在。”
“扶苏回朝的典仪,就由你来总领。”
“臣,遵旨!”
李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如释重负。
李斯的脑子,飞速运转起来。
长公子回朝,陛下要出迎九十五里,这是储君的规制。
那迎接的仪仗,献俘的流程,告慰太庙的祭文……
这些,都得他这个丞相来操办。
必须办得风风光光,办得前无古人!
祭文!对,祭文!
他李斯,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他要用尽平生所学,写一篇千古未有的华丽文章,把长公子的功绩,捧到天上去。
不,要捧到天外去!
陛下,这是在给他机会。
一个重新站队的机会!
“典仪的規制,只有一个要求。”嬴政看着他。
“请陛下示下!”
“要让扶苏高兴。”
嬴政说完这句话,便站起身。
“退朝。”
他没再多说一个字,转身离去,留下一个让百官仰望的背影。
大殿的门,缓缓打开。
咸阳的阳光,照了进来。
百官们,陆续走出大殿,恍如隔世。
蒙毅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仿佛年轻了十岁。
李斯跟在后面,脚步有些虚浮,他抬头看了看天。
咸阳的天,还是那片天。
但咸阳的朝堂,要变天了。
他摸了摸自己发软的膝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是时候,为未来的新君主,献上自己的忠诚了。
那篇祭文,该怎么起头呢。有了,就从“天降猛男于大秦始”开始写起。
不,不行,太首白了。
得再想想,得想个惊天动地的开头才行。
李斯一边走,一边苦思冥想,连同僚跟他打招呼,都未曾听见。
他知道,自己的丞相之位,能不能坐稳,就看这一篇文章了。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aiaa-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