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的襄阳城,北街的墙上贴满了鲜红的《安民榜》。
文天祥的字迹刚劲有力,上面一条条写着:
元军兵力不足五万,我军守城将士逾八万”“襄阳城新添棱堡十二座,火药充足”“朝廷己调粮草二十万石,不日便到”。
最底下一行字尤其醒目:“凡造谣惑众者,斩!”
百姓们围在榜前,指指点点。
张五郎挤在人群里,眯着眼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念到 “粮草二十万石” 时,忍不住嘀咕:
“真的假的?前几日还听说粮仓快空了。”
“当然是真的!”
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李玥穿着便服,站在凳子上,手里拿着扩音的铜喇叭,
“各位乡亲,我是大宋水师的李玥!陛下派我来告诉大家,元军说要屠城,是怕咱们齐心协力守住襄阳!他们打了三个月都没打进来,凭什么说能破城?”
她的声音清亮,传遍了半条街。
娘子军的士兵们分散在各处,有的给老人念榜文,有的跟年轻人讲城防部署。
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女兵指着远处的城楼:
“看见那新修的台子没?那是棱堡,元军的箭射不到,咱们的火药却能打到他们!”
张五郎看着那些女兵自信的样子,心里的恐慌渐渐散了些。
这时,有人推着水车过来,木桶上写着 “安神汤药,免费领取”。
苏婉儿穿着布裙,正给排队的百姓舀药:“这药能安神,喝了睡个好觉,别胡思乱想。”
一个老婆婆接过药碗,颤巍巍地问:“苏姑娘,这城…… 真的守得住吗?”
苏婉儿舀药的手顿了顿,然后肯定地点头:
“婆婆您看,朝廷派了这么多人来安抚咱们,还送来了汤药和粮草,要是守不住,费这些劲干什么?”
她的声音温柔,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人群里,王岿派来的人还想嚷嚷 “朝廷快不行了”,却被周围的百姓瞪了回去。
“闭嘴吧!没看见李将军和苏姑娘都来了吗?”
张五郎撸起袖子,“再敢造谣,我砸烂你的嘴!”
谣言就像泡沫,遇到阳光就会破灭。
当《安民榜》贴满大街小巷,当娘子军的宣讲传遍每个角落,当安神汤药的香气飘进家家户户,襄阳城的秩序渐渐恢复了。
城门处的人流散去,张五郎回到杂货铺,重新挂上了门板。
他甚至找出了藏起来的菜刀,对婆娘说:“要是元军真敢来,我也去城头帮忙!”
襄阳城内的平静,让王岿的算盘落了空。
更让他心惊的是,文天祥在追查谣言源头时,查到了那几个在茶馆散布消息的人,顺藤摸瓜,竟摸到了他府里的管家头上。
“陛下,这是从管家身上搜出的信件。” 文天祥将几封密信呈给赵禥,上面的字迹虽然潦草,却能看出是王岿的手笔,内容全是让管家如何散布谣言,如何抹黑朝廷。
赵禥看着信,气得浑身发抖,手里的茶杯 “哐当” 一声摔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
“王岿!”
他低吼着,声音里满是震怒,“朕待他不薄,他竟为了一己私利,勾结外敌,动摇国本!”
殿外的阳光正好,却照不进赵禥冰冷的眼神。
他深吸一口气,对文天祥道:“传朕旨意,王岿削去所有官职,贬为庶民,流放琼州!”
旨意一下,满朝震惊。
谁也没想到,平日里看似忠厚的王大人,竟会做出这等事。
更没想到,陛下会如此果断,一点情面都不留。
消息传到襄阳,李玥正在城楼上教女兵们识字。
听到王岿被流放的消息,她放下手里的木棍,对女兵们笑道:
“看到了吗?朝廷容不得半点损害百姓的行为,不管是谁,都一样!”
女兵们欢呼起来,声音在城楼上回荡,传到了城外元军的大营里。
伯颜听着那清晰的欢呼,眉头紧锁。他派去散布谣言的细作己经回报,说宋军的应对太快太有效,百姓根本不信他们的话。
“宋廷这是…… 有高人啊。”
伯颜望着襄阳城头飘扬的大宋旗帜,第一次感到了棘手。
他原以为谣言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却没想到,对方只用几张纸、几句话、几碗药,就化解了危机。
襄阳城内,苏婉儿正在整理药材,准备编一本《流民常见病防治》。
文天祥走进来,手里拿着刚印好的《安民榜》续篇,上面写着朝廷要在襄阳开办学堂,让流民的孩子免费读书。
“苏姑娘,你看这个。”
文天祥将榜文递给她,
“陛下说,安定民心,不光要靠说,更要靠做。”
苏婉儿看着榜文,忽然笑了:
“是啊,让百姓看到希望,比说多少安慰的话都管用。”
赵禥在临安收到了襄阳恢复秩序的奏报,上面说守城士兵的士气比以前更高了,百姓还自发组织了巡逻队。
他放下奏报,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青山。他知道,这场谣言仗虽然赢了,但元军绝不会善罢甘休。
“来人。”
他对内侍道,
“传朕旨意,让图书局多印些抗元英雄的故事,送到前线去。”
他要让大宋的军民知道,他们不是在孤军奋战,身后有整个朝廷,有无数像他们一样坚守的人。
夕阳的余晖洒进御书房,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赵禥拿起文天祥新写的《大宋英烈传》,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民心者,天下之根本也。
得民心者,可安天下。”
他轻轻合上书本,心里明白,这场与元军的较量,不仅是兵力的对抗,更是民心的争夺。而他,必须赢。
……
军器监后院的小作坊里,硝石粉末的刺鼻气味混着硫磺的腥气,在夏日午后的闷热空气里弥漫。
苏婉儿用银匙舀起一勺提纯后的硝石,对着阳光轻轻晃动。
晶体剔透如碎冰,再无往日的灰黑色杂质。
她将银匙重重磕在瓷碗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惊得正在研木炭的学徒手一抖,杵子掉在石臼里。
“成了!”
苏婉儿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指尖抚过碗里的硝石,
“第七十二次试验,终于把硝石里的泥土和盐分除干净了!”
学徒凑过来,看着那些晶莹的晶体,挠了挠头:
“苏姑娘,这硝石干净了,火药真能厉害不少?”
“何止不少。”
苏婉儿拿起天平,小心翼翼地称出硝石、硫磺、木炭,按 “七硝二磺一炭” 的比例混在一起,
“你还记得上个月试爆的旧火药吗?半车药才炸裂了块小岩石。”
她将新配的火药装入纸筒,插上引信,“这新火药,我赌它能掀翻靶场中央的那块卧牛石。”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0aad-6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