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凿湖调气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凿湖调气候

 

襄阳城的深秋笼罩在浑浊的瘴气中,街边不时可见咳血的流民蜷缩在墙角。

赵禥捏着鼻子走过散发腐臭的护城河,看着水面漂浮的死鱼和生活垃圾,眉头紧紧皱成川字。

经历多场战役后,这座城市的卫生系统早己不堪重负,一场瘟疫随时可能爆发。

"陛下,城西乱葬岗己有三十余人高热昏迷。"

文天祥捧着医官呈报的文书。

"若不及时控制,恐成大祸。"

赵禥踢开脚边一团发霉的麻布,露出下面蠕动的蛆虫。

"元军攻不破襄阳,倒想借瘟疫来屠城?

传苏婉儿和郭守敬,朕要在三日内拿出方案!"

他想起史料中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大疫的惨状。

半个时辰后,军工基地的工坊里,苏婉儿举着羊皮图纸的手微微发抖。

"陛下,若在城北开凿人工湖,引入汉水活水,不仅能净化水源,还可调节小气候。但..."

她指着图纸上巨大的工程量,

"至少需要十万人、三个月工期。"

郭守敬敲了敲手中的水准仪,铜制部件在烛光下泛着冷光。"臣可改良 ' 翻车 ',用畜力代替人力挖泥。只是..."

他看向赵禥,

"这工程一旦开工,襄阳城怕是要倾城而出。"

赵禥突然抓起案上的七星宝刀,将桌角削去三寸。

"瘟疫面前,十万百姓的命等不起!

传朕旨意:所有驻军停止操练,明日起全员参与挖湖!

每户百姓出一丁,若有推诿..."

"休怪朕军法处置!"

次日清晨,襄阳城北的荒地上,十万军民组成的人潮如蚂蚁般涌动。

赵禥头戴斗笠,亲自挥动铁锹,将第一铲泥土抛向空中。

"挖!挖出个朗朗乾坤!"

他的呐喊通过苏婉儿改良的扩音竹筒,传遍整个工地。

李玥率领娘子军负责后勤,看着士兵们用郭守敬发明的 "旋转翻车" 将淤泥绞上河岸,忍不住赞叹。

"这铁疙瘩比十个壮汉还顶用!"

她的青布劲装早己被汗水浸透,却仍在指挥着运送饮用水的车队。

第五日深夜,赵禥正在查看工程进度,突然听到一阵惊呼。

原来新挖的河道与汉水打通,清澈的江水奔涌而入,将浑浊的人工湖冲刷得焕然一新。

月光下,粼粼波光映照着百姓们惊喜的脸庞。

"陛下快看!"

苏婉儿拽着他的衣袖跑到湖边。

"水温比护城河低了三度!按《齐民要术》记载,寒热交替之处疫病难生!"

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全然不顾发丝凌乱。

赵禥却注意到她脚底磨出的血泡,喉头一紧。

"去休息吧,这里有朕盯着。"

话一出口,才惊觉自己语气太过关切,慌忙转头看向湖面。

当人工湖初见成效时,苏婉儿的防疫药剂也研制成功。

她抱着装满褐色药汤的陶罐,在百姓中穿梭。

"此乃用艾草、苍术、贯众熬制的 ' 避瘟汤 ',每日一碗,百毒不侵!"

但仍有部分百姓抗拒。

"喝这苦药汤?还不如求菩萨保佑!"

赵禥听闻后,当众端起药碗一饮而尽。

"朕的命也是命!这药汤能保你们平安,朕便先试为敬!"

与此同时,严格的隔离制度也在推行。

李庭芝亲自带队,将染病者安置在城外的帐篷中,每个帐篷都用生石灰围成隔离圈。

"谁敢擅自出入,格杀勿论!" 老将的怒吼让人心生敬畏。

......

十日后,医官呈报的死亡人数开始下降。

文天祥激动得老泪纵横。

"陛下,人工湖调节气候,药剂防治于内,隔离阻断于外,此三重之策,实乃千古未有!"

庆功宴上,赵禥站在新落成的湖心亭,看着百姓们在湖边载歌载舞。

一位老汉颤巍巍地献上自家酿的米酒。

"陛下,要不是您,我们早都喂了瘟神!"

赵禥扶起老人,目光扫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记住,保襄阳不是朕一个人的事。"

他突然提高声音。

"传旨:将此湖命名为 ' 安澜湖 ',湖边立碑,刻下每一位参与建造者的名字!"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赵禥知道,这场与瘟疫的较量,不仅保障了军民健康,更重要的是让百姓看到,这个皇帝愿意与他们同甘共苦。

当民心稳固,襄阳这座城池,才真正成了坚不可摧的堡垒。

而在元军大营中,伯颜看着密探送来的襄阳情报,气得将羊皮地图摔在地上。

"赵禥这小子,打仗也就罢了,连瘟疫都能治?!"

他突然想起什么,对传令兵吼道。

"给我密切盯着襄阳的水源,决不能让他们安生!"

但此刻的襄阳,早己不是那个污水横流、瘟疫肆虐的危城。

赵禥站在城头,望着安澜湖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心中涌起一股自豪。

他明白,治国如同治水,堵不如疏;

防疫如同御敌,防患于未然才是上策。

这座人工湖,不仅调节了气候,更凝聚了民心,为大宋的复兴之路,铺下了坚实的基石。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0aad-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