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
赵禥突然上前,斗笠下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他翻开户籍册,纸张的崭新程度与老汉的破旧衣衫极不相称。
"这位大叔,枣阳到襄阳不过百里,你这户籍册怎会连边角都没磨卷?"
老汉脸色骤变,怀中婴儿突然停止哭闹。
赵禥冷笑一声,扯下婴儿身上的襁褓。
里面竟藏着用油纸包裹的密信!周围百姓发出惊呼,李玥己带人将老汉团团围住。
"陛下英明!"
李玥抽出匕首挑开密信,上面用矾水写着襄阳城防部署。
"这老贼定是元军细作!"
人群顿时炸开了锅,百姓们惊恐地后退,又好奇地围拢。
赵禥摘下斗笠,露出龙纹玉佩,流民们见状纷纷跪地。
"诸位,"
他声音洪亮,
"元军妄图混入城中窃取情报,从今日起,襄阳实行保甲连坐制!
十户为一甲,一户通敌,九户连坐!"
人群中响起不安的窃窃私语。
一个妇人颤声问道:"陛下,我们如何分辨奸细?"
"问得好!"
赵禥示意苏婉儿上前。
苏婉儿捧着一个青铜匣子。
"这是皇城司新制的指纹比对器。每个人的指纹都独一无二,就像... 就像天上的星星各不相同。"
她打开匣子,里面整齐排列着指纹拓片。
"但凡进入襄阳者,都要按手印存档。"
苏婉儿拿起一片拓片,对着阳光展示。
"若有两人指纹相同,或是与元军细作库中的指纹匹配..."
"定是奸细无疑!"
李玥接口道,手中匕首寒光闪烁。
赵禥环视众人,目光坚定。
"明日起,城门设流民审查站。文大人,你来宣读保甲条例。"
文天祥身着官服走上前,展开竹简。
"保甲之民,需互相监督。若发现形迹可疑者,立即举报。
举报查实者,赏银百两;知情不报者,与通敌同罪!"
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有百姓面露惧色,也有人摩拳擦掌。
赵禥知道,这是一步险棋。
但在元军细作无孔不入的情况下,唯有发动群众,才能真正筑牢防线。
三日后的流民审查站,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赵禥坐在屏风后,透过小孔观察。
一个年轻书生模样的人正在接受检查。
他举止文雅,谈吐不凡,却在按手印时,眼神闪过一丝慌乱。
苏婉儿将他的指纹与档案比对,脸色骤变。
"陛下,他的指纹与三个月前在鄂州抓获的元军细作高度相似!"
赵禥冷笑一声,掀开屏风。
"好个白面书生!元军还真是下了本钱,派你这样的人来。说,你的同党还有哪些?"
书生扑通跪地,汗如雨下。
"陛下饶命!小人... 小人也是被逼无奈!"
"哼,晚了!"
赵禥转身对李玥道,
"立刻按保甲名册排查,我倒要看看,这奸细网络有多庞大!"
......
是夜,襄阳城灯火通明。
李玥率领娘子军挨家挨户搜查,文天祥则在城防司坐镇指挥。
赵禥站在城头,看着城中忙碌的身影,心中思绪万千。
"陛下,"
苏婉儿抱着一摞案卷走来,
"己抓获奸细十六人,另有三户人家知情不报。"
赵禥看着案卷上的指纹拓片,想起白天百姓们惊恐又好奇的眼神。
"苏婉儿,你说这保甲连坐制,会不会让百姓心生怨恨?"
苏婉儿思索片刻。
"起初或许会有怨言,但当他们看到奸细被清除,城池安全得到保障,定会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
况且,举报有奖的制度,也能激发百姓的积极性。"
赵禥点点头,目光投向北方。
伯颜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间谍网络。
竟被一群手无寸铁的百姓和一套指纹比对技术摧毁。
"报 ——" 一名士兵疾驰而来,
"李将军抓获一名元军密使,搜出密信!"
赵禥展开密信。
上面写着:"襄阳防守严密,细作难入,请求暂缓行动。"
他大笑起来,笑声在夜空中回荡。
"告诉伯颜,襄阳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半个月后,襄阳城举行庆功大会。
赵禥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百姓和士兵们兴奋的脸庞,心中充满欣慰。
被抓获的奸细们被押解示众,百姓们纷纷投掷石块,怒骂声震天。
"诸位!"
赵禥的声音压过喧闹,
"此次能破获元军间谍网络,靠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在座的每一位!
是你们的互相监督,才让奸细无处遁形!"
他示意士兵抬上一箱箱白银。
"这是给举报有功之人的奖赏
!另有十户人家,因协助皇城司破案,特赐 ' 忠义之家 ' 牌匾!"
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一位白发老翁颤巍巍地走上前。
"陛下,老拙活了大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为百姓着想的皇帝!
往后但凡有风吹草动,老拙定第一个举报!"
赵禥扶起老翁。
"老人家,襄阳的平安,靠的是你们。
从今日起,保甲制永久施行,让元军知道,大宋的百姓,不好惹!"
文天祥抚掌赞叹:"陛下此计,实乃 ' 群防群治 ' 的典范!
既堵塞了情报泄露漏洞,又让军民同心,实乃一举多得!"
赵禥看着台下激动的百姓,心中明白,这不仅是一场反间谍的胜利,更是民心的胜利。
当百姓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城池的主人,元军再强大的间谍网络,也不过是纸糊的老虎。
而在元军大营中,伯颜看着败兴而归的密使。
气得将案上的羊皮地图撕得粉碎。
"赵禥!你竟敢发动百姓对付我!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但此刻的他,却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年轻皇帝的手段。
襄阳城,这座曾经看似唾手可得的城池,如今己变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赵禥站在城头,望着万家灯火,心中充满信心。
他知道,只要紧紧依靠百姓,大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保甲连坐制,不仅是一种防御手段,更是一座连接皇室与百姓的桥梁。
有了这座桥梁,大宋何愁不兴?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g0aad-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