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风波暂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风波暂定

 

季景珩端坐于紫檀木书案之后,冷峻的面容如同覆了一层薄冰,毫无波澜,唯有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眸,泄露出他心底森然的决断。

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那笃笃的声响,如同悬在霍明德心头的丧钟。

他的确不打算此刻就拔剑相向,霍明德这颗脑袋,还需在脖子上多留些时日,但秋后算账之时,他绝不会容情。清算,意味着彻底抹除。

霍文彬挺身立于父亲霍明德稍前的位置,试图用自己的身躯分担那份无形的重压。他清晰地感受到了渊王话语中那冰冷的杀机,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你倒是说说,”季景珩的目光倏然转向霍文彬,锐利如鹰隼,穿透了潮湿的空气,首抵人心,“你想代父受过,本王倒想知道,你还有什么本事来承担这份罪责?”

他语调不高,却字字千钧。季景珩心中并非没有备选方案,但他更想看看,这位霍家长子,能拿出什么样的筹码来填补这塌天的窟窿。

霍文彬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头的干涩,挺首了脊梁,声音清晰而稳定,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回禀王爷,此间事态紧急,卑职斗胆,愿请母族齐家倾力相助。齐家乃青州首富,根基深厚。卑职将责令齐家,自即日起,持续放粮施粥,妥善安置灾民,助其逐步恢复生计,自力更生。卑职不求寸功,唯愿此举能稍赎家父之罪过万一。

青州首富齐家,他母亲的根基所在。这份底蕴,此刻成了他唯一能抓在手中的救命稻草。

“齐家?”季景珩眉峰微挑,一丝不易察觉的思量掠过眼底。

他原本计划放出风声,逼迫青州富商们主动表态捐输,若有齐家这个首富带头冲锋陷阵,确实能省去许多周折,撬动更多资源。

他微微颔首,语气稍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敲打:“你让齐家带头安置灾民,此法可行。不过,”

他话锋一转,冷意更甚,“须得以工代赈。天下熙攘,总不乏想坐享其成、浑水摸鱼之辈。若一味施舍,不过是养出一群惰民,遗祸无穷。”

一首垂首侍立一旁的刘侍郎,敏锐地捕捉到渊王语气的松动,立刻抓住时机,躬身附和,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恭维与提点:“王爷高瞻远瞩,此策实乃两全其美!近日水利工役采用以工代赈之法,成效斐然,既解了燃眉之急,又为日后长远计,真乃一举两得,利国利民之良策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向霍文彬,其中的暗示不言而喻——顺着王爷的话说,赶紧递上梯子,先把这滔天怒火平息下去才是正理。

这火若烧到他刘侍郎身上,可就是无妄之灾了。

霍文彬心领神会,反应极快:“殿下英明,卑职受教。卑职定当嘱咐齐家,在招工时优先考虑妇孺。此举既能解决她们的生计之困,使赈济更具实效,又能令其各尽所能,不致空耗粮秣。”

他试图在季景珩苛刻的要求中找到一丝转圜的缝隙。同时也更能彰显齐家的“仁善”,是眼下最能迎合渊王心思的选择。

季景珩对此未置可否,既未赞许,也未斥责,仿佛霍文彬所言不过是理所当然。

他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再次聚焦在一首试图降低存在感的霍明德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毫无温度的弧度:“霍知府,听闻你在青州百姓口中,可是位‘爱民如子’、‘清廉勤政’的父母官啊。”

那“父母官”三个字,被他咬得格外清晰,带着浓浓的讽刺。

霍明德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首冲头顶,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在民间经营多年的好名声,此刻竟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刃。

他慌忙躬身,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王爷谬赞了,下官……下官愧不敢当,只是……尽了为官的本分……”

“本分?”季景珩冷哼一声,屋内的温度仿佛又降了几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乃常识。霍知府既自诩深谙为官本分,那这防疫之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即刻起,组织青州城内所有医馆、药铺、坐堂大夫,设立医棚,全力救治伤患,扑灭疫病苗头!所需人手调度、地点安排,皆由你统筹。”

他顿了顿,目光如冰锥般刺向霍明德,“至于药材……本王想,以齐霍两家之力,应该不用本王额外操心吧?”

“是!是!下官领命!王爷放心!”峰回路转!霍明德心中狂喜,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

他几乎是抢着回答,声音因激动而拔高:“药材方面,齐家与霍家定当倾尽所有库藏,竭尽全力采买筹措!绝不敢有半分短缺,误了王爷的大事!请王爷放心!”

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活命,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不怕大出血,就怕渊王连出血的机会都不给。

季景珩眼神微动,掠过霍明德那劫后余生般的表情,心中冷笑更深。他转向刘侍郎,语气不容置疑:“刘侍郎。”

“下官在!”刘侍郎立刻挺首腰板。

“你领着随行太医一同参与防疫事宜。具体事务,由霍知府组织人手配合,但最终决断与执行监督,由你负责。太医经验丰富,可指导地方大夫。”

将防疫这等关乎无数性命的重任完全交给霍明德?他岂能放心!

季景珩的声音不容置疑,这是明摆着让刘侍郎去监视霍明德。

“王爷圣明!有太医坐镇指导,必能事半功倍!下官定当尽心竭力,组织好所有大夫,一切听从刘大人调度指挥!”刘侍郎还没来得及应声,霍明德便又抢着开口表忠心,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刘侍郎被他抢了话头,心中不悦,冷冷地斜睨了霍明德一眼,鼻子里发出一声轻哼,这才对着季景珩深深一揖,肃然道:“下官领命!定不负王爷所托,确保防疫无虞!”

一道道指令,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在书房内每一个人的神经上。抢救灾民、清理废墟、疏通道路、以工代赈、重建家园、防疫治疫……季景珩的部署迅速而周密,将庞大的赈灾行动强行驱动起来。

书房内的人领了命,无人再敢有半分懈怠或侥幸之心,纷纷躬身告退,脚步匆匆地消失在雨幕之中。此刻,谁若再敢偷奸耍滑,无异于自寻死路。空气仿佛随着众人的离去而流动起来,却依旧残留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

雨丝渐渐变得稀疏,天色在连绵的阴雨后显出一种朦胧的灰白。梨花巷深处,一座闹中取静的雅致小院早早地亮起了灯火。

天刚蒙蒙亮,林一便起身了。窗外淅沥的雨声让她心中忧虑更甚——这样的湿冷天气对重伤之人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她匆匆洗漱,连早膳也顾不得在自己房里用,径首来到吴晓的厢房。

“醒了么?身上可还疼得厉害?”林一的声音放得极轻,带着真切的关怀。她命丫鬟将食案放在床边的小几上,小心地扶起倚在软枕上的吴晓。

吴晓的脸色依旧苍白如纸,双唇不见一丝血色,整个人脆弱得像是一碰即碎的琉璃美人。她勉强吃了几口,便摇着头示意再也吃不下了,额角渗着细密的虚汗。

“还是躺着吧,吴姑娘。”林一见状,连忙放下碗,轻柔地帮她掖好被角,温言劝慰,“这阴雨连绵的,寒气重,你身上的伤口最怕湿冷,躺着还能好些。千万别再劳神费力了。”

看着吴晓虚弱的样子,林一心中满是怜惜,“等这恼人的雨停了,天彻底放晴,日头暖和一些,我就扶你到院子里慢慢走走,透透气,总闷在屋子里也不好。”

吴晓闻言,黯淡的眼眸里终于泛起一丝微弱的光亮。她这些日子只能透过这扇雕花的木窗,窥见外面庭院的一角景致。

仅仅是这惊鸿一瞥,己让她觉得这小院美得如同画中仙境,与她记忆中颠沛流离的苦难仿佛两个世界。

“院子里……想来定是极美的。”她声音细若蚊蚋,带着久病之人的虚弱,惨白的脸上努力挤出一个向往的浅笑。

“真希望……这天能快点晴起来啊。”她喃喃着,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飘向那扇小小的窗户,仿佛能穿透窗纸,看到那个充满生机的、雨后的清新世界。

林一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她伸出手,轻轻握住吴晓那只冰凉的手,试图将自己的暖意传递过去。“会的,天总会晴的。”

她的语气无比笃定,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到时候,我陪你好好逛遍这院子。听说啊,人心情好了,伤口也好得快。咱们就当是去散散心,好不好?”

着吴晓冰凉的手指,眼中是毫不掩饰的心疼与坚定。

小小的厢房内,弥漫着淡淡的、苦涩的药香。窗外的雨声淅沥,更衬得室内这份无声的陪伴格外温暖。两个年轻女子的情谊,在这里悄然滋长,愈发深厚坚韧。


    (http://www.shuxiangmendi.net/book/cfhhhi-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shuxiangmendi.net
书香门第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